189
魔獸
世界五百強:圈外的喧囂與華為的淡定
在新技術、新業態企業大量湧現的當下,財富榜單的衡量標準,是否應當作出相應調整?
7月20日晚,最新《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出爐,華為憑借785.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由去年的129名,躍升至今年的83名,躋身全球百強企業。
很多中國企業都把進入世界500強當作自身實力雄厚的象征。對於中國企業上榜,自媒體和朋友圈一時間喜大普奔,歡欣鼓舞。與外間奔走唿告的熱烈氣氛不同,榜單百強內的華為則表現得相當平靜,甚至有些淡漠。這種表現,與其慣常以來居安思危的企業風格倒是一脈相承。在內部“心聲社區”推送的一篇文章中,華為反省自身的不足。該文通過列舉並對比幾家科技企業的利潤,如蘋果、騰訊、阿裏巴巴等,用冷靜節製的筆調得出謙遜的結論:“(華為與前者相比)差距是巨大的,要追趕的路還很長。”有自媒體吹噓“華為碾壓蘋果,為時不遠……”對此,該文表示,這是捧殺華為。
坊間有個段子,演繹了一段華為第一次進入世界500強時候的趣聞。話說當年,得知公司上了榜,華為人憂心忡忡跑去向任正非匯報,糟了糟了,我司進入世界500強了……任正非驚問:誰去申報的?欲將“肇事者”抓出來問罪。說華為低調矯枉過正也好,諷刺當年華為人沒有國際視野也罷,這個段子還是傳神地表達出國內企業與國際化之間的某種距離感。
如果詳加解讀,每年度的世界500強榜單都能淘出許多有價值的信息。2017年度的榜單顯示,全球最賺錢的五家公司,除了蘋果,剩下四家都是中國的國有銀行,像一個齊刷刷又沉甸甸的巧合。可它偏偏不是巧合。縱觀這幾年來上榜的大部分中企,它們依然集中在銀行、能源等依仗資源分配的行業中。而需要不斷進行創新、提高造血功能的實體經濟或高科技企業,它們的競爭力有待加強。
一些中國企業談起願景,動輒就要“做大做強”,似乎惟其如此,才能證明企業的實力與魄力。登上財富500強榜單,似乎成為這個豪邁目標的最佳背書,由此帶來對該榜單的過度迷信與狂熱。從文化的角度觀察,中國傳統文化中從來不乏唯利是圖、趨炎附勢等道與術的運用,這些影響細密深遠。因此,我們才會看到領導與企業家“親切”握手的照片被大幅放大,懸掛在企業顯要場所。當然這不能簡單歸咎企業自身媚權之過,在一個並不能進行充分自由競爭的市場生態中,權力的力量是巨大的。500強榜單,本身就是一種權力。許多發展中的企業,在謀求權力站台、權力背書方麵,花費了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卻在自身業務經營與發展方麵顧此失彼。權力與外界賦予的榮耀,像哈哈鏡,它映照的是偏離自身實體的虛幻景象,多少人能夠正視這麵鏡子,並且打破這些幻象呢?
這是一個榜單橫行的年代。動輒以“最”什麼作為開頭的榜單常常互相打架。榜單林立,榜單擾民,榜單的權威性已經被自身和時代所解構。起源於1955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排名,迄今已有60餘年。該榜單以企業銷售收入作為上榜的衡量標準。在新技術、新業態企業大量湧現的當下,財富榜單的衡量標準,是否應當作出相應調整,以順應當今生產技術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要求呢?這個問題,財富榜單自身,迫切需要作出嚴肅的思考與探索。
麵對一份榜單,折射出中國企業多種態度。從最初的陌生,到帶著仰視角度而表現出的喧囂甚至逢迎,再到不卑不亢的平等視之,我們尚有一段心理以及物理上的距離需要跋涉而過。盡快放下沾沾自喜,更多地將自己與其它上榜、或非上榜企業進行對比,找出差距,迎頭追趕,不失為一種理性的態度。華為官網上有一段話值得分享:“華為十幾萬人,29年堅持聚焦在主航道,抵製一切誘惑;堅持不走捷徑,拒絕機會主義,踏踏實實,長期投入,厚積薄發……”
(原標題:世界五百強:圈外的喧囂與華為的淡定)
最後更新:2017-07-28 03: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