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53 返回首頁    go 魔獸


中國超級鋼研究取得“巨大提升”

具有超高強度的金屬材料通常應用於汽車、航空及國防工業,但材料的強度與延展性通常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美國《科學》雜誌24日發表了中國京港台三地科學家的合作科研成果,他們發明的一種超級鋼實現了鋼鐵材料在屈服強度超過2000兆帕時延展性的“巨大提升”。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極限,大於這個強度的外力作用將使材料永久變形。如何通過工業上常用的加工工藝,獲得同時具有超高強度和高延展性的金屬材料,在科學界和工業界一直是有高度挑戰性的研發目標。

研究負責人之一、北京科技大學羅海文教授表示,最新發明的超級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200兆帕的屈服強度和16%的均勻延伸率,“具有最優的強度和延展性的結合”。

此外,該鋼還有兩大優點。第一,成本較低。這種超級鋼是成分簡單的中錳鋼成分體係,含有10%錳、0.47%碳、2%鋁、0.7%釩,這些都是現在廣泛使用的鋼材料中常見的合金元素,並沒有通過大量使用昂貴的合金元素來提高強韌性;第二,該鋼是通過工業界廣泛使用的加工工藝來製備,如熱軋、冷軋、熱處理等常規工業製備工藝,而不是采用那些難以規模化工業生產的特殊加工工藝來製備。因此,這種超級鋼具備在鋼鐵企業進行百噸級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潛力。

羅海文說,該超級鋼性能優越,是因為他們在鋼材中引入高密度的可動位錯。位錯是鋼材變形時在鋼材內部形成的缺陷。教科書中的經典理論認為,位錯越多,強度確實會顯著提高,但這些位錯會相互糾纏導致位錯無法運動,因此延展性就會顯著降低。而他們通過采用新的成分體係加上結合使用多種製備工藝,在鋼中產生大量可動位錯,同時實現了超高強度和高延展性。

羅海文還介紹,他們主要依托北京科技大學中試規模的試驗線試製出該超級鋼,該試驗線具備現今工業生產線所沒有的軋製能力。因此,如果要工業化生產,仍需要對現有鋼鐵企業的相關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並不能馬上直接生產。

這項研究被譽為京港台三地科學家精誠合作的典型成功範例,其中香港大學黃明欣博士團隊前瞻性地提出通過提高位錯密度可同時實現提高強度和延展性的創新理論;羅海文教授團隊成功地在鋼材中引入了大量的可移動位錯;台灣大學顏鴻威團隊通過材料的先進表征技術證實了上述理論的正確性。根據該發明的新成分與工藝,他們已申報了三項相關專利。

最後更新:2017-08-25 15:47:33

  上一篇:go 中國銀監會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
  下一篇:go 國債期貨收跌 十年期債跌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