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
魔獸
微信又出逆天功能!汪涵連範冰冰和陳坤都刪除了
這兩天,微信又出逆天功能:“不常聯係的朋友”。
其中包括“半年內無單聊,無共同小群,半年內沒回複過他(她)的朋友圈”三條標準,幫你篩選微信不常聯係的好友。
私密君的朋友圈已經有人開始截圖“刪好友了”。
此功能一出把網友給嚇壞了,紛紛表示:
“這功能是要讓人沒朋友。”
“暗戀的人連單戀的機會都沒有了。”
“請給暗戀狗一條活路。”
“即使這個世界沒人愛你,你也要學會愛自己。”
……
微信成了人與人聯係的重要工具,好友是越加越多,可是能說上兩句的,卻越來越少。
許多人隻存在好友列表裏。
2016年12月微信全球共計8.89億月活用戶/《2017微信用戶&生態研究報告》
微信好友不都是“好友”,朋友圈也缺“朋友”。
對不聯係的人,置之不理是大多數人的做法。
但朋友圈逐漸變成一個僅好友可見的QQ空間,風險也在一點點增大。
現實中不在一個層次的人,朋友圈裏也往往有距離。
總有人批判一切,以顯得自己與眾不同。
同行一個編輯姐姐,花一個月打磨出來一篇文章,獲得了很高的閱讀量。
微信好友上千的她,在朋友圈裏看到了稱讚,也看到了一些指正。
當然,還有謾罵。
習慣攻擊他人來展示自己的高級,秀一秀三觀,展示一波優越感,是朋友圈裏最常見的交惡形式。
我的一位同事是個韓劇迷,偶爾在朋友圈發自己愛豆的照片。
看了《請回答1988》後,她偶爾在朋友圈刷一刷男主角狗煥的照片。
一個久未聯係的高中同學在她的朋友圈評論:臥槽,大家都在抵製韓流,你咋還喜歡棒子啊,而且還是這麼醜的。
她把那位同學拉黑了。
用作家火養的話來講就是:我們相隔的不僅是幾十年的時間,還有漸行漸遠的價值觀。我寧願相信,無論你表達什麼樣的價值觀,都還是真誠善良。
著名社會學家Mark Granovetter曾做過一個“找工作方法”的實驗,最後他發現100人中,有 54 人是通過個人關係找到的工作。
當一半人精心修改簡曆時,一半的工作機會已經被人拿走了。
無論在什麼地方,有社會的地方就有關係,有關係的地方就要用到人脈,這也是很多人愛加陌生人卻舍不得刪除的原因:萬一哪一天要用到呢,留著吧。
但微信裏的大佬你基本搭不上話,更多的可能是許久不聯係的人,發來這樣的消息:
“我下個月結婚,你一定要來啊。”
“我這有款麵膜很好用,都是老同學了,友情價xx元,來兩盒啦。”
“兄弟,最近手頭有點緊,聽說你升職了,借點錢唄?”
“麻煩投下20號,謝謝!!!!”
臧鴻飛談微信朋友圈拉票點讚/《火星情報局》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好友多點煩。
認識多少人其實沒有意義,被多少人認可才是關鍵。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真正的朋友,不會無話可說。
《火星情報局》汪涵說:“我朋友圈最多的時候,有100多人,那時候我就已經覺得很可怕了,那時候我就決定要把一些沒有意義的全部都弄掉。”
錢楓問汪涵,為什麼把自己刪了,汪涵回應:“陳坤、範冰冰我都刪掉了。”
他表示:“我們彼此沒有微信,但不會因為彼此之間沒有微信而長期不聯絡,感情變不好。”
圖說:汪涵談微信好友/《火星情報局》
作家麥家寫過,人生的幸福來源在於一直對生活做減法,社交也是。
數不清的廣告,不知名字的孩子照片,p到認不出誰是誰的自拍,沒有緣由的喜怒哀樂……
“世人的悲歡並不相通,我隻覺得他們吵鬧。”
彼此互不關心的時候,這些朋友圈沒有一個不打擾你的生活。
從傳播學上分析,社會化網絡中的信噪比,指的是一次完整的傳播過程中發出的信息與受眾接受到的信息的一個比值,比值越小,信噪比越高,越有利於信息的傳播。
而微信朋友圈在好友增量中,信噪比逐漸變小,也就是說你在朋友圈裏能接收到的有效信息越來越少。
“微信之父”張小龍去年某場演講中曾提到:“我們剛開始看朋友圈裏麵都是一些朋友的動態,可是慢慢發現朋友圈裏麵有很多心靈雞湯,被各種各樣地誘導上來發了一些內容,如果這樣的信息多了,其實最終的結果未必好。”
時間成本、精力成本都被這樣無聲消耗掉。
多少人點讚之交,多少人從未相交。
微信好友海量注水,風險也藏匿其中。
在朋友圈看到一個動態,一個姑娘發的。
她說,幾天前,室友鬧分手,男方不同意。
而男生此前為了以防找不到女友,把宿舍女生的微信都加了一遍。
雖然沒聯係過,但出於禮貌也一直沒刪。
結果收到了男生的群發威脅消息,她直接在自習室嚇哭了。
室友前男友分手之後對她們進行人身攻擊,微信花樣群發,收到的是花圈、棺材和屍體。
雖然已報警,還是心有餘悸。
如果說大量無關信息隻是讓朋友圈變得無聊,那微信最初的私密性,在朋友數量劇增、共同好友不斷增多的現實麵前,已經受到侵蝕,增加了“危險”。
截圖是最經典的例子。
生活中,隨意截圖這種事,分分鍾毀掉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
曾經一起共事的實習生,就被別人截圖坑慘過。
天天加班的她,有次實在忍不住,在一個小群裏吐槽了兩句,用詞犀利,文采飛揚。
後來,她發現前同事截了她在群裏的聊天記錄,沒有打碼,在微博發了個狀態:配文是“沒有不成功的事,隻有不勤奮的人”。領導在微博下邊發了個迷之微笑的表情。
你簡直無法想象,世界上會有用別人的沮喪煲雞湯的家夥。
她與發微博的這個前同事,一直沒啥往來,她也沒注意兩人在一個群。
這條被領導看到的微博讓她清閑了一段時間,獎金也十分“好看”。
本著“存在三分情”的初衷,留下不聯係的人,回報的卻是七分惡。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不常聯係的人,帶不來溫暖卻帶來傷害,讓人很難受。
有句話說得好,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卻有不問緣由的壞。
人的一生一定要被坑過一次,才能重新審視自己和周圍。
理解生活該有的保留和人心常存的叵測,才能學乖看明白,跌倒爬起來。
懷念曾經的好友,列表裏的好友名單躺在那兒,即使不聯係也會很安心,因為那代表過去。
禮待新好友,珍惜從前,也注意明天。
對不常聯係的人謹慎一點,並沒有什麼不妥。互相尊重,留點兒餘地,才是對相識一場最誠懇的回報。
(內容參考於“槽植”《不常聯係的人留在你朋友圈,到底有多危險》。)
最後更新:2017-08-20 00: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