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
魔獸
妖王全通教育兩年後“一地雞毛” 實際控製人被立案調查

又一昔日的“妖王”發布有關證監會立案調查的消息。近日,全通教育(300359.SZ)公告稱,該公司控股股東陳熾昌及其一致行動人股東林小雅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全通教育在公告中表示上市公司與本次調查沒有關係,稱係實際控製人個人行為。而排查公開消息,涉事方陳熾昌、林小雅分別進行的一次掐點減持為市場所關注,減持時間剛好掐點在首發原始股解禁之後、2016年業績快報公布的10天前,兩人合計套現2.68億元。而該公司也曾頻頻出現原始股東減持套現行為。
有業內人士認為,上市公司大股東一到解禁期就減持,有可能是因為公司估值較高,也有可能是因為對公司的未來沒有信心。
兩年多前,全通教育曾是A股市場無人不知的“股王”,而隨著泡沫不斷被擠出,如今股價已大幅縮水。而該公司今年以來的業績也陷入預虧的尷尬境地。曾經試圖通過並購重組來提高盈利能力的計劃也最終失敗告終。
如今,全通教育實際控製人被監管層盯上,會否是兩年後的“秋後算賬”?
實際控製人被立案調查 曾掐點套現逾2億
7月21日晚間,全通教育公告稱,該公司控股股東陳熾昌及其一致行動人股東林小雅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該公司同時在公告中極力撇清上市公司與本次調查的關係,稱調查事項係針對陳熾昌和林小雅個人,與公司無關,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活動造成直接影響。
陳熾昌、林小雅為全通教育的實際控製人,二人係夫妻關係。根據全通教育2017年一季報,陳熾昌持股1.99億股,持股比例為31.44%;林小雅持股1636.22萬股,持股比例為2.58%;此外,陳熾昌還持有全鼎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山峰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各90%的股份,林小雅各持10%的股份。
而引人注意的是,在今年一季報公布之前,陳熾昌、林小雅夫婦分別進行過一次減持,時間剛好掐點在首發原始股解禁之後、2016年業績快報公布的10天前。
根據全通教育2014年1月10日發布的招股說明書,當時,陳熾昌持股2066.68萬股,持股比例為31.89%;林小雅持股258.33萬股,持股比例為399%。經過2013年度、2014年度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以及陳熾昌增持、認購股份之後,陳熾昌持有全通教育2.10億股,其中1.71億股為首發前限售股,林小雅持有2131.22萬股,均為首發前限售股。
今年2月13日,全通教育首發前限售股解禁,其中陳熾昌此次可解禁的股份為5174.15萬股,林小雅此次可解禁532.81萬股。而限售股到期前三天,全通教育就公告了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股份減持計劃。
2月16日,林小雅就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49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0.78%;2月17日,陳熾昌也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11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1.74%。二者的減持均價分別為16.64元/股、16.92元/股,以此計算,分別套現8236.8萬元、1.8612億元,夫婦二人累計套現約2.6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月28日,全通教育披露了2016年度業績快報。而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2015年修訂)》規定,在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十日內,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證券事務代表及前述人員的配偶不得存在買賣本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種的行為。
在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看來,上市公司大股東一到解禁期就減持,原因主要有兩方麵,一方麵可能是因為公司估值較高,股價存在泡沫,另一方麵則可能是因為對公司的未來沒有信心;而大股東因缺錢而減持一般不會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對於持股較多的大股東而言,籌錢渠道也較多。
事實上,在實際控製人減持首發前限售股之前,全通教育就頻頻出現原始股東減持套現的行為。全通教育招股說明書顯示,廣東中小企業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SS)持股358.16萬股,持股比例為5.53%;北京中澤嘉盟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持股333.33萬股,持股比例為5.14%。而2015年5月份開始,兩機構便陸續進行減持,到2016年三季報全部退出前十大股東之列。
從輝煌到落寞 如今被“秋後算賬”?
說起全通教育,2015年的股價飆漲盛況依舊曆曆在目,而如今隨著泡沫不斷被擠出,股價也大幅縮水。而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曾經同為創業板高價股的安碩信息(300380.SZ)、京天利(300399.SZ)等已陸續被立案調查,如今全通教育被立案調查是否也是“秋後算賬”?
兩年多前,全通教育曾是A股市場無人不知的“股王”。登陸創業板一年後的2015年1月28日,全通教育攜帶著重組預案複牌,此後便開始了強勢上漲行情,至2015年5月13日收出最高股價467.57元/股(前複權84.75元/股)。而隨著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來襲,以及之後的去泡沫過程,曾經輝煌的全通教育也逐步走向落寞,7月21日收盤後的股價為11.15元/股(前複權),股價縮水逾8成。
在股價大幅縮水的同時,全通教育的業績也陷入預虧的尷尬境地。7月14日,全通教育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稱,預計上半年營收4.07億元~4.88億元,同比增長0%~20%;淨利潤則虧損1300萬元~1800萬元,而上年同期盈利3590.88萬元。全通教育解釋的原因為,業務結構變化及新業務競爭加劇導致本期業務利潤率同比有所下降,公司本期成本費用同比增幅大於收入同比增幅,以及投資收益同比減少。
往前看全通教育2016年度業績,表麵看較為靚麗,但業績多來自於收購資產。該公司2016年實現淨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9.99%。而這些淨利潤多為收購資產所貢獻,2016年報顯示,該公司收購的全資子公司北京繼教網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西安習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淨利潤分別為8366.20萬元、2078.85萬元,這兩家公司就合計貢獻業績逾1億元。
曾經通過重組以及概念炒作使得股價飆漲、業績靚麗的全通教育,試圖再通過收購有盈利能力、有市場優勢的資產來提高盈利能力,但最終並未遂願。全通教育在2016年8月份和2017年2月份兩次宣告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但均在不久後宣告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原因均為雙方就某些方麵存在分歧,未達成一致意見。從其交易標的金額來看,第一次交易金融預計在28億~40億區間,第二次交易金額預計在40億~45億元區間。
有業內觀點指出,在市場較為景氣的時候,上市公司往往借並購重組實現股價飆漲,所注入的資產多為短期內無法上市的高估值資產,而隨著A股市場的低迷以及監管政策趨嚴,類似的並購重組夭折概率大增。
在創業板曾經的高價股陣營中,與全通教育一樣從輝煌到不斷隕落的還有安碩信息、京天利等個股。這其中,安碩信息最高曾創出474元/股的高價,並一度坐上“妖王”的寶座。當時的安碩信息被市場追捧為互聯網金融概念股,並隨著一個個相關公告的發布,其股價也不斷飛漲。然而好景不長,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來襲,安碩信息在股價登頂之後開啟了斷崖式下跌,股價與市值均大幅縮水。
而徹底扯下安碩信息遮羞布的是證監會的立案調查。原來安碩信息的股價是被“吹牛皮”吹上去的,經調查之後,其勾結分析師“編故事、傳故事、信故事”誤導投資者的罪行也隨之敗露,並成為A股市場因吹牛而被查實的第一單。
與安碩信息類似,在2014年10月份牛市醞釀期上市的京天利,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每股股價就曾最高飆漲至314.06元/股(前複權價164.84元/股),然而證監會的一紙立案調查書以及突如其來的震蕩行情也讓其“熊相畢露”。再經過之後市場的持續震蕩,目前該股也逐漸淡出市場視線,7月21日收盤後複權後的股價為20.84元/股。
“妖王”們陸續被證監會撕下偽裝的麵具,如今全通教育被立案調查是否也與曾經的瘋狂炒作有關?有資深業內人士認為,存在秋後算賬的可能,無論是2015年的牛市還是之後的弱市,一些超高股價的股票可能存在人為操縱市場的嫌疑,包括有無釋放虛假信息、內外勾結等行為。
(原標題:“妖王”全通教育兩年後“一地雞毛” 實際控製人被立案調查)
最後更新:2017-07-24 0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