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
魔獸
人工智能資本新風口 爆發未至、熱度不減
“新技術”的煩惱
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雲技術……
資本市場頻繁因為一些新的技術概念而悸動,究竟哪一些可以成為資本市場的業績驅動?
“人工智能是趨勢,有野心的上市公司必須布局,但具體的策略和路徑因人而異。”前述上市公司董秘坦言,“一項新技術有開創者、追隨者和掉隊者,我們這樣的公司目前采取的最好策略是當追隨者。”
“我們最近正在看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應用的項目,主要是美國公司,希望未來能夠合作或者引進技術。”9月7日,杭州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2016年以來,人工智能概念掀起熱潮。越來越多的產業資本開始關注人工智能,如杭州企業一樣在人工智能領域展開布局的上市公司為數不少。
據數據顯示,A股目前共有30家人工智能概念公司,主營業務多與語音通訊、電子芯片相關。事實上,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性,包括安防、金融及機械製造等行業的上市公司也在紛紛涉足人工智能。
7月20日,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在政策層麵將人工智能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規劃》中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該政策利好在資本市場反應強烈。7月20日至今,人工智能概念指數結束自年初以來的震蕩走勢,4596點上漲至5640點,漲幅達23%。與之相關的上市公司股價亦收獲不小漲幅。
但2017年中報顯示,大多數上市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布局尚在探索階段,對業績的貢獻比重較小。其中,人工智能龍頭標的科大訊飛(002230.SZ)上半年淨利潤1.1億元,同比下降達58%。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人工智能分析師向陽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實際上人工智能並非一項突破性的新技術,並且隨著新進者大量湧入,行業的技術門檻在降低。而至於在商業上的應用,“會穩定增長,但目前還看不到爆發點。”
業績貢獻較小
數據顯示,30家人工智能概念股,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均為正,其中淨利潤最高的為海康威視(002415.SZ)達到33億元,淨利潤最低的為全誌科技(300458.SZ),為169萬元。
這30家上市公司中,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的有23家公司,占比近八成。另有7家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為負。
在人工智能領域,語音識別和視覺識別在技術上較為成熟,因而在商業上應用比較廣泛。比如視覺識別,在安防行業應用較多,其中以海康威視為代表。
2017年中報顯示,海康威視實現淨利潤3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6%。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海康威視當期研發投入達到14.5億元,同比增長達50%。海康威視董秘黃方紅解釋,研發投入增加原因之一在於對AI產品加大投入。但黃方紅表示,基於市場競爭等因素考量,目前還不便披露AI產品的銷售數據。
一位安防領域的券商分析師對記者分析,“應該是銷量較小,體量還不大,現在還屬於研發和培育階段。”
另外,語音識別技術龍頭,也是今年來漲幅最高的人工智能概念股——科大訊飛則在上半年淨利潤下滑達到58%,並且因教育服務在營收上占比較大受到質疑。
2017年中報顯示,科大訊飛在教育上營收達到5.6億元,占到其總營收的42%。過於依賴教育市場被部分投資者認為缺乏新的盈利支撐點,而教育市場的空間則有限。
科大訊飛表示,淨利潤下滑是因為上半年銷售費用以及研發費用都較去年增幅較大,特別是加大了在醫療、公檢法等領域的研發和市場布局投入。
“科大訊飛在技術上比較紮實,但現在各家公司在語音技術上差距實質並不大。並且語音產品的市場比較窄,營收增長較慢。可以看到,目前科大訊飛也在拓展很多新興領域,比如家居、汽車等,也在開發硬件產品,但銷量如何還有待觀察。”向陽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此外,在金融、汽車、醫藥及通信等領域,上市公司涉足人工智能較多。
合作方式涉足
盡管當前布局人工智能在業績貢獻上尚不明顯,但基於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前景以及在二級市場引發的市值效應,上市公司涉足仍不遺餘力。
“人工智能是趨勢,有野心的上市公司必須布局,但具體的策略和路徑因人而異。”前述上市公司董秘對記者表示,“一項新技術有開創者、追隨者和掉隊者,我們這樣的公司目前采取的最好策略是當追隨者。”
該董秘告訴記者,目前其所在的公司涉足人工智能將更多以合作或者技術引進為主,不會考慮風險較大的收購。“因為我們畢竟缺乏專業人才儲備,合作風險更小。”
而與技術優勢方合作或成立合資公司正成為眾多上市公司的選擇。
以哈工智能(000584.SZ)為例,2017年,哈工智能將人工智能機器人作為轉型後的三大主營業務之一。
8月10日,哈工智能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海門哈工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海門哈工智能”)將與中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南控股”)共同出資設立南通中南哈工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其中,海門哈工智能出資2億元,持股40%,中南控股出資3億元,持股60%。
哈工智能(000584.SZ)總經理喬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人工智能在工業上應用將非常廣闊。“一方麵,現在很多產品複雜性較高,需要人機協作完成,隨著視覺技術應用的成熟可以提高機器人的交互能力。另一方麵,機器人加上深度學習技術,能夠更好地完成任務。”
“目前公司已經成立相應研發團隊,未來會進一步加大在研發上的投入,”對於何時能夠在營收上產生效益,喬徽表示,“前期投入比較大,但這並非基礎技術的研發,實際上是現有成熟技術和工業機器人結合的研發,產生效益的節奏會比較快。”
(原標題:人工智能資本新風口 爆發未至、熱度不減)
最後更新:2017-09-09 06: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