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魔獸
私募:漂亮50、績優周期股和“創藍籌”成為A股三大基石
編者按:4月19日,貴州茅台“義無反顧”地站上400元大關,公司市值達到5000億元。9月29日,貴州茅台收盤價為517.64元,公司市值為6503億元。貴州茅台不是“孤軍奮戰”,在其引領下一批被低估的大盤績優股崛起,漂亮50成為市場的聚焦。
繼漂亮50之後,周期股公司受益供給側改革開始顯露強勁的業績成長,由此引來“煤飛色舞鋼花漸”。同時,創業板的一些龍頭公司也開始獲得“價值發現”的機會。
漂亮50、績優周期股和“創藍籌”已經成為A股市場的三大基石,交替或共同影響著A股市場,並讓A股以慢牛格局穩健前行。
四季度來臨,這三大基石是否“動力”依舊?哪些板塊出現了高估狀況,哪些板塊正在醞釀機會?本期《紅周刊》專訪了龍贏富澤、丹陽投資、上善若水和神州牧等多家知名私募。對後市,有私募人士表示,市場的泡沫很少,投資機會眾多,慢牛行情還在演繹當中。
前3季度,A股不斷夯實慢牛格局,其中周期股“煤飛色舞鋼花漸”、漂亮50占盡風頭,即便讓很多投資者“失望”的創業板,在經曆了3月17日至7月18日由1949.66點到1641.38點的深調後也發力上攻,上摸1917點,截至9月29日收盤為1866.98點。相比於指數的逐級恢複和白馬股的價值引領,市場的交投情緒變得活躍,這對A股慢牛大勢的延續奠定了根本基礎。
《紅周刊》記者就時下市場中白馬股和周期股的四季度走勢、“創藍籌”能否接棒漂亮50等多個熱點話題,采訪了多位知名私募人士。多位私募人士在確認白馬股的價值的同時,也提醒部分白馬股已經漲幅過高,而確定性較高的周期細分板塊和內生增長突出的創藍籌更應該得到投資者的重點關注。
對話主題一
漂亮50“得天下” 慢牛格局再確認
《紅周刊》:縱觀今年A股市場,漂亮50可謂風頭占盡,展望四季度以及未來行情,漂亮50還能“漂亮”多久?
童第軼(龍贏富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漂亮50的行情肯定沒有走完,雖然目前已經積累了不小的漲幅,但其估值和業績仍較為匹配,從收益風險比的角度來看,還是具備一定的吸引力。而且漂亮50業績增長的持續性較好,經過三季度的休整之後,四季度至少存在估值切換的空間。
康水躍(丹陽投資首席投資官):截至9月21日,上證50的市盈率為12倍,低於滬深300的16倍,而境外主要藍籌指數,包括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的估值水平也均在20倍到30倍之間。雖然上證50今年表現突出,最高曾錄得21%的漲幅,但相對以上指數來說仍處於低估狀態,有繼續上行的空間。另一方麵,上證50自8月底以來的步入強勢調整階段,進行了指標與形態的修複,等到大盤進入關鍵點位,需要超級藍籌股出麵的時候,上證50自然會重拾升勢。
侯安揚(上善若水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回顧A股過去的曆史,價值股和成長股的輪動周期基本是5年左右。例如,2009年至2015年可以視為成長股的天下,而自股災至今2年多的時間裏卻一直是價值股跑贏成長股,從比較經驗主義的視角看,價值股未來可能還會繼續跑贏成長股一段時間。
《紅周刊》:伴隨著漂亮50翩翩起舞,5月份以來,上證指數也迎來了一輪新的上漲周期,並成功收複3300點。那麼,指數在四季度大概率是什麼走勢?
侯安揚(上善若水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從整個宏觀經濟的基本麵來看,由於廣義財政支出增速極高,在供給側改革和產業去產能的作用下,上市公司的利潤從2016年第二季度起開始見底回升。但由於金融行業去杠杆進程的推進,資金麵持續偏緊,一正一反兩方麵使得市場可能會處於相對溫和的狀態。綜上所述,我們不認為市場會有大規模的暴跌(超30%以上),但出現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小,整體看A股市場在未來將會進入個股和行業嚴重分化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上證指數參考意義有限。
童第軼(龍贏富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全年市場走出“慢牛行情”的概率較大。當前兩市融資餘額持續攀升,衝擊萬億大關,交投情緒良好,隨著風險偏好的提升,更多的社會增量資金有望進場。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或許會存在調整,但震蕩中樞一定是逐漸抬升的。
辛宇(神州牧基金董事長):市場在今年雖然表現出了很多分化,但整體方向還是向上的。目前,上證指數位於3300多點,這個點位與我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現狀嚴重背離,所以客觀來說,目前市場上的泡沫還是很少的,投資機會遠大於風險,“慢牛行情”堅定看好。
對話主題二
市場向好投資者需關注低估白馬股
《紅周刊》:上文提到,今年以來漂亮50表現搶眼,貴州茅台、伊利股份、雲南白藥等優質白馬股更是迭創新高,與此同時,市場中不少價值投資的倡導者持續發表“看多”聲音,認為這些公司優秀的基本麵可以支撐其股價繼續上行。在諸位看來,錯過了上述“大白馬”的投資者在未來是否還有“上車”機會?
童第軼(龍贏富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隻要維持好業績增長,白馬股就不缺少買入的機會。不過,投資者判斷白馬股的買入時點時需要衡量兩個因素:一是未來的預期變化,二是當前的估值水平——未來預期好轉和當前估值下降都是買入白馬股的時機。而對於那些想要出手的投資者則大可不必著急,當前市場整體向好,漂亮50的業績與估值又有較高的匹配度,隻要基本麵不出現大問題,持有者就不要急於“落袋為安”。
侯安揚(上善若水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我一直認為,如果一個公司能夠持續不斷地掙到真金白銀,即使盈利規模不再擴大,隻要估值適中,都是有投資機會的。對於這些白馬股,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地去劃定“值不值得投資”,最重要的是把公司未來的業績和當下的股價結合起來判斷。
辛宇(神州牧基金董事長):前期漲幅大並不意味著未來不能繼續上漲,但從中獲取超額收益的可能性肯定要下降,投資者可能要等到中期調整以後再尋覓合適的買點。不過,隻要判斷公司業績能夠保持穩定增長甚至超出預期,投資者就有提前布局的機會。
此外,目前這輪指數的上漲是“價值型牛市”的體現,市場更多地關注起公司業績和市盈率水平。投資者應該更加關注上市公司盈利情況和行業周期,建議從上市公司業績複蘇和市盈率低估這兩個角度甄選投資標的。
《紅周刊》:除了漂亮50,還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把握?
童第軼(龍贏富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券商板塊和新能源汽車可以作為投資者重點關注的對象。首先,今年以來券商板塊“滯漲”明顯,估值也處於曆史低位,而隨著市場向好,交投活躍度提升,券商的業績也將出現改觀;此外,近期工信部表態我國也正在研究傳統燃油車禁售時間表,這種政策的扶持利好新能源汽車,而8月份銷量大增也顯示出新能源汽車正在走出補貼退坡的陰影。
侯安揚(上善若水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我在之前提到,成長股在最近2年中的表現遠不如價值股搶眼,很多成長股甚至已經出現了50%以上的調整幅度,對於其中具有真實業績的成長股,目前已經到了比較合適的布局時機。
對話主題三
周期股行情深入演繹
龍頭公司步入更好增長期
《紅周刊》:今年的市場,周期股複辟,“煤飛色舞”行情再次來襲。可以說,周期股行情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有直接關係,背後就是供給側改革帶來的產能出清,產業集中讓龍頭公司強者恒強。但在經曆了一輪凶勐的上漲之後,前段時間周期股遭遇集體熄火。在即將到來的四季度,周期股行情將如何演繹?
辛宇(神州牧基金董事長):這輪周期股行情不是短期的脈衝行情,而是長期的大行情,周期股還遠遠沒有見頂。首先,供給側改革與環保督查加速了產能出清的速度,將使周期性行業供需結構更加合理,促使相關商品價格上漲到更加合理的水平,並明顯改善企業的盈利能力;此外,未來幾年美國與東南亞國家基建投資的可能性增加,這將給大宗商品帶來國外的增量需求,因此會催生出新一輪的商品牛市,並帶動整個周期性板塊的投資機會。
童第軼(龍贏富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整體來看,周期性板塊還有機會,但隨著供給側改革政策加碼的空間逐漸收窄,板塊內部也出現分化。細分來看,有色板塊走勢大概率能持續下去,一方麵,這種主流板塊的趨勢一旦起速就不會輕易停止,往往都是把空頭逼成了多頭,漲到大家都認可的地步才肯罷休;而另一方麵,有色板塊的供給側改革進行得較晚,漲價預期還沒有完全兌現,如受益供給側改革的電解鋁和受益於新能源汽車放量的鋰和鈷都還存在繼續漲價的潛力。
康水躍(丹陽投資首席投資官):縱觀中國股市20多年,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的題材隻有周期股,這其中以有色金屬最為經典。在供給側改革、大宗商品普遍走牛的背景下,多數周期股仍然沒有走完此輪上漲行情。雖然目前暫時回落,但仍有望在修複形態後重拾升勢。
王豫剛(中經豐利CEO兼投資總監):不管是供給側改革還是環保核查,都在人為弱化周期股的周期。眾所周知,周期股的每一次波動都伴隨著“戴維斯雙擊”(業績增長帶動估值提高,股價大幅提升)和“戴維斯雙殺”(業績下降帶動估值降低,股價大幅下跌)。但在“有形之手”的作用下,周期股上述兩個方向都會被弱化——供給側改革帶來產能出清,龍頭公司“馬太效應”凸顯,周期類行業在進入幾家寡頭相互競爭市場份額的情況下,其產品價格一定是比較穩定的,這就將導致周期股業績波動變小,周期被熨平。
《紅周刊》:近期,環保督察、藍天保衛戰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這其中帶來了一係列小金屬和化工品的漲價機會。這些機會在四季度是否還會有所表現?
康水躍(丹陽投資首席投資官):小金屬和化工品的典型代表是鈦、鈷、鋰,它們背後是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目前,新能源汽車是A股市場中最具明確產業前景的板塊,此前中歐多國已經相繼出台禁用燃油汽車政策,包括特斯拉、大眾、奔馳在內的車企已在電動汽車領域風起雲湧。可以預見,這類小金屬和化工品的繁榮周期不會僅僅局限於一兩個季度,等待它們的將是持續多年的大周期。
王豫剛(中經豐利CEO兼投資總監):大家提到的環保督查不僅會影響到化工品和小金屬,甚至還會對水泥、玻璃、染料等傳統高汙染行業形成催化。比如在2014年,染料行業上市公司浙江龍盛就因環保趨嚴和產品提價而受益,股價接連上漲。這種趨勢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還會持續下去,整個行業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龍頭公司集中。
對話主題四
“創藍籌”走出獨立行情
後市走勢大概率被看好
《紅周刊》:創業板從7月份的1641點上攻至1900點後,於近期初現回調,接下來創業板將何去何從?
康水躍(丹陽投資首席投資官):還沒有漲完。創業板在2000點以下的調整都不能算結束,但其上漲性質與大盤一樣,都是對股災的矯正,是一次大級別的反彈。
侯安揚(上善若水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上來看,創業板從4100點跌到1600點,幅度有60%,從中長期的基本麵來看,對投資者十分有利。因為中國新興產業全部集中在創業板,這些產業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目前創業板的估值依然不算便宜,需要投資者非常謹慎地去甄別裏麵的金子和沙子。
李浩(溫莎資本投資經理):創業板跌到7月份已經跌無可跌,在這個基礎上,證金公司剛在7月26日首次現身創業板,位列昆侖萬維和蘇交科的前十大股東,創業板就在次日拉出一根大陽線,這一天也算是創業板上攻的起點。可以說,創業板從今年年初就一直下跌,很多股票跌出了真實價值。例如很多科技股,未來成長潛力巨大,現在隻有30多倍的市盈率也多少有些不合理。因此,我們對創業板後市偏樂觀,相對看好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板塊中具有真實業績支撐的上市公司。
辛宇(神州牧基金董事長):近兩年來,我對創業板在戰略上一直趨於謹慎,由於主板上漲之後,創業板會出現補漲行情,所以現階段創業板的反彈是很正常的。但這輪投資周期的主流轉向價值投資,與創業板的高估值多少有些出入,因此,我還是認為創業板未來上行仍將承受壓力。
童第軼(龍贏富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50倍的市盈率意味著創業板目前仍然存在一定壓力,但在市場向好、風險偏好改善的背景下,創業板也很難大幅向下調整。我對創業板的整體看法保持中性,但其中一部分內生增長強勁的“創藍籌”確實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吸引力,二季度國家隊首次買入和增持了多隻創業板個股便可以作為一個公開信號,有業績支撐的“創藍籌”將走出優於整體創業板的獨立行情。
《紅周刊》:白馬股廣受追捧,部分“創藍籌”的股價表現同樣不俗,信維通信就是其中的代表。此前,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優質中小創將接棒漂亮50。對此,諸位是否認同?“創藍籌”是否可以成為四季度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羅偉冬(賽亞資本董事長):未來優質中小創接棒漂亮50的概率還是非常大的。回顧12年前,當時的漂亮50是以鋼鐵、汽車、石化、電力和金融為代表的“五朵金花”,到後來,蘇寧電器、貴州茅台、雲南白藥等“後起之秀”一路大漲,取代了“老藍籌”,成為“新藍籌”。“創藍籌”在未來的確有望接過漂亮50的大旗,繼續把價值投資發揚光大。
侯安揚(上善若水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我個人對信維通信沒有多少研究,不便做過多評論。但是創業板中某些行業的前景非常廣闊,具備了誕生行業巨頭的條件,可以說“創藍籌”本身就是一個發現價值的領域,值得投資者細細挖掘。
辛宇(神州牧基金董事長):優質中小創接棒漂亮50?我認為不能這麼講。真正優質的公司不論在創業板還是主板,都應該獲得更高的認同,取得更高的股價,而不應該“一刀切”地以板塊作機械劃分。更何況漂亮50中的50隻股票也是在不斷變化的,經營欠佳的“大白馬”最終也會跌落“神壇”,投資者不能有代碼歧視。
童第軼(龍贏富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漂亮50和“創藍籌”更大可能是並存,而非接棒。無論是“創藍籌”還是漂亮50,其實都具備了兩個特點——一是業績內生增長穩定,二是估值合理。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們的屬性其實是一樣的。因此,在市場持續向好的背景下,無論是估值和業績較為匹配的漂亮50,還是內生增長突出的“創藍籌”都有待重點關注。
《紅周刊》:看來“創藍籌”還是得到了大家廣泛認同,但在目前創業板魚龍混雜的背景下,投資者如何才能分辨哪些是有業績增長潛力的公司?
李浩(溫莎資本投資經理):一方麵從曆史看現在,投資者對過去經營穩健、業績優秀的創業板公司可以保持關注,並著重觀察這些公司所在的行業天花板高不高,行業格局和競爭機製怎麼樣,公司靠什麼來維持過去良好的核心競爭力,未來業績增速能否持續。而在另一方麵,創業板中科技股較多,這類股票曆史業績一般又不算太好,那麼投資者就要從產業格局角度進行分析,分析這些公司的技術產業化進程到什麼地步了,成本如何,市場需求有多大等等。但這些問題需要投資者擁有比較專業的行業知識以及對公司充沛的理解。
王豫剛(中經豐利CEO兼投資總監):什麼是藍籌股?首先,它擁有持續的業績增長能力,現金流表現穩健,財務狀況良好,沒有太大幅度的負債,主營業務堅實。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是在市場份額不斷集中的情況下才會成長為藍籌股,所以,要判斷一家公司是否是藍籌股要看它所占的市場份額能不能占到行業的20%以上。
在創業板,尤其是在其中的科技領域,技術迭代和更新是很快的,這就要求投資者對行業基本麵有更深的認識。我們有個說法叫“不熟不做”,如果投資者不清楚一個行業的狀況,裏麵的公司即便看起來再優質,也不建議投資者在上麵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羅偉冬(賽亞資本董事長):要把握“創藍籌”中真正的高成長股,有幾個要點:首先,要看公司主業是否專注,主業是否鮮明,那些主業經常漂移或者每年都搞資產重組的,核心競爭力就不會強。第二,要看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也就是行業天花板的距離是否足夠遠——比方說空調行業未來提升空間有限,因此格力、美的都需要在其他行業挖掘新的增長點,但是老板電器所在的廚房電器行業前景則相對光明。此外,投資者還要看公司在行業地位如何,競爭力是否足夠強,未來市場占有率能否在同行裏最快速度提升。例如,老板電器在廚房家電行業中市占率第一,毛利率較高,產品質量過硬,感覺很有當年鬆下電器的作風。所以,老板電器在消費電子藍籌中,成長性就相對就較好。
後市分析>>>
大數據揭秘:A股國慶節後上漲概率大 這些板塊蘊藏機會
六大券商四季度策略:以穩為進 未來走勢仍舊樂觀
四季度宏觀麵整體向好 板塊輪動中延續慢牛行情
(原標題:漂亮50、周期股引領慢牛進入四季度)
最後更新:2017-10-05 09: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