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45 返回首頁    go 魔獸


演講實錄丨朱頻頻 讓Bots無處不在

讓Bots無處不在

朱頻頻

上海智臻智能網絡科技公司、小i機器人總裁兼首席技術官


朱頻頻:大家好!我也是蠢蠢的科大人。前幾天召開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下午做了六場演講,其中四個是科大校友,今天大概也有至少三個科大校友。

    什麼叫Bots?小i機器人在2004年就推出首個在MSN上的聊天機器人,在業內叫法就是Bots,其實是Robot非常親密的稱唿,很多時候指的是一款虛擬的機器人,可以生活在網絡裏麵,具有機器人核心思考和交互的部分,但不一定有自己的實體。

    今天是世界機器人大會,看到很多實體機器人,有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去年第一屆世界機器人大會,當時看到主要還是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比較少,但今年看到非常豐富多彩的服務機器人。我們對服務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的區分,認為服務機器人動作、各方麵運動要求可能沒有工業機器人那麼精準和複雜,但是服務機器人對智能的要求非常高。平常提到智能機器人時,腦袋當中第一印象就是變形金剛、科幻世界當中i-Robot,還有動畫片中大白,2014年底有一部科幻片叫《星際穿越》,裏麵有一款機器人,這才是未來機器人應該具備的一些形態,不一定具備人形。人這種形態在很多動作和操作方麵並不是一個最優的狀態,很多動物在運動方麵能力、感知方麵能力比人類強很多,人類最特色的地方在於什麼?胡鬱總提到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人類最特殊得罪人智能就在認知智能部分。

    對於一款完整的智能機器人,我們認為有三個非常重要的要素,也是大家所公認的:感覺、運動、思考。思考相當於智能機器人的大腦,大腦部分就是由認知智能驅動的,認知智能主要做語言、知識、常識方麵的工作。

    如果一個智能機器人沒有運動部分,也沒有外殼,沒有其他可以直接感知到的部分,是生活在網絡裏麵,它就是一款虛擬機器人。現在大家稱為Bot。

    例,招商銀行小招,智能機器人認知職能以及智能交互部分是由小招機器人提供的。我們可以跟它進行智能對話,而且跟招商銀行內部係統對接在一起。

    這款虛擬機器人不僅僅是在微信上麵,在招行網站上、QQ上、各種移動終端上、傳統渠道上,包括電話、營業廳門店,通過一些實體的機器人都可以呈現出來。它的核心部分就是智能交互部分,是由認知智能驅動的。

    有報告,認為智能人機交互方式會在2020年增強移動交互40%以上,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後APP時代。現在大家在移動互聯網裏很多都在用下載的APP,有很多應用將來通過簡單的界麵就可以承載,而不用做複雜的APP。Bots相對APP來說有很多好處:容易使用,就是一個非常自然的文字或語音,甚至包括圖象的交互界麵,可以像真人一樣跟它對話;相對於APP來說更容易構建,在一些Bots平台支持下,我們可以隻關注如何做商業邏輯,而不用關注界麵如何設置,用戶體驗怎麼實現起來;易傳播,相對APP來說不需要下載,很多時候僅僅添加一個好友,線下掃一個二維碼就可以直接添加起來;接口統一,都是用自然語言方式進行交互,所以各種不同的Bots可以很容易聯合在一起,一個Bot不懂你在說什麼東西,可以問另外一個Bot,把雲端很多智能能力聯結在一起。

    現在在我們身邊有很多Bots,除了小招這種客服機器人之外,還有很多在國際上著名的Bots,比如蘋果的Siri。Siri是2007年創業的一家公司,2010年被蘋果收購,當時有三個創始人,其中兩個創始人離開了蘋果,做了一家新公司,直到四年之後,這家新公司才出現,這家新公司叫VIV,據說做出來的智能甩Siri幾條街,但真實的產品剛剛出來就已經被三星收購了。三星也要把這種智能人機交互的方式植入到它的手機當中去。

    著名的Google,之前有一款產品跟Siri比較類似,但是這款產品現在已經不在了。還發布了一款新的聊天工具,這款聊天工具最大的特色是兩個人在對話,其中一個人發了一個很漂亮的日落圖片,在我的交互界麵中就會出現三個部分,第一個寫很漂亮的日落,所以具備讀圖的功能,對圖片裏的場景識別有一些功能;第二個是很漂亮,這些快捷的回複。可以隨便點一個快捷回複給你的好友。這個像在應付你的好友,假設你哪天跟你的朋友很好心分享一個圖片,結果他在應付你,甚至都沒有仔細看是什麼樣的東西。這個地方完全是虛擬機器人去做,就是一款Bot,裏麵就是用戶跟Bot交互的界麵

    有一個很好的定義,什麼叫做Bot?其實就是通訊平台當中的一個數字用戶,在通訊平台上可能是兩個人在交互,如果其中一個是軟件,是數字用戶,那就是一個Bot。

    微軟在Bot方麵投入精力非常巨大,微軟的小娜非常有名,微軟還專門出了一個新的名詞,叫做CUI,就是會話的交互界麵,其實就是Bot核心交互的能力。

    即時通訊就是一個會話界麵,Bot自然而然被嵌入到裏麵去。大家平常都在用微信,在座恐怕百分之百都在用微信,微信月活躍用戶有8億,移動QQ比它的活躍用戶數還要大,但是微信並不是全球最大的IM平台,其中最大的是What’sAPP,Facebook message,還有韓國、日本、台灣非常流行的Line,另外還有其他IM工具。現在幾乎全球用戶都被IM覆蓋掉,即使在經濟非常落後的非洲,也被IM覆蓋大量的用戶,而且這些大的IM平台都已經紛紛引入了Bot這樣一些應用。我們認為Bot現在會非常火,會在我們身邊,更多應用會用Bot形式向我們展示。

    按照Bot承載的內容和功能目標來分,有幾種不同類型的Bot,比如最早期的聊天機器人,像Eliza很早就出現,可以在電腦終端裏跟人交互,美國在線的IM,還有在中國最早出現的MSN上的小i機器人,微軟的小冰也是一款聊天機器人。

    聊天機器人可能大家覺得比較好玩,但是商業價值暫時還沒有,這也是我們小i為什麼要轉型的原因,後來做客服機器人,商業價值非常明顯,隻需要教給機器人行業知識、垂直內容,就成為一個行業專家,可以回答很多行業專業的問題,提供客戶服務。在全球最大的做客服機器人的廠商就是小i機器人,全國有近千家大型客戶。還有比較像Siri的虛擬個人助手,在中國一般叫雲助手。還有一類可以主要用語音方式跟它進行交互,比如亞馬遜的Echo。這些都是不同的Bots。

    其中客服機器人方麵具有非常明確的商業價值,而且也是落地最為廣泛的,比較有意思,智能客服機器人在中國的發展比在全球發展要快,在中國的落地比全球落地要更多。其實不僅僅是因為技術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因為小i努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個技術在中國和美國發展的階段不同的問題。IVR技術經過很長發展時間,大家都想辦法怎麼降低IVR裏語音成本,自動語音導航功能很早就實現,降低成本,在國內由於技術發展沒有到這個地步,但同時互聯網發展的跟美國速度差不多,所以在互聯網上智能客服機器人從很大程度上分流對電話的壓力,反而在中國VCA發展會更為快捷,而在美國發展的比中國要慢。

    在前幾天,美國Gartner在奧蘭多舉辦一個全球峰會,預測2017年十大技術發展趨勢,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趨勢就是Bots,可能是後APP時代重要的技術趨勢。典型籃球Bots應用,第一個舉的就是小i機器人,第二個是Siri,第三個是Cortana,第四個是亞馬遜。中國發明所謂“互聯網+”、人工智能+”詞在美國也被應用。

    小i機器人是2004年1月份在MSN上作為一款聊天機器人出現的,聊天機器人比較好玩,跟你插科打諢,詢問天氣、股票、地圖等服務,我們整合很多服務在裏麵。雖然當時用戶量很大,現在MSN或QQ上大概聚集超過5000萬用戶,但就是不賺錢,沒法賺錢。用戶雖然添加你為好友,但並不是持續在使用,包括亞馬遜的Echo也是這樣的情況,亞馬遜雖然賣了上百萬,為什麼買Echo?因為很便宜,還挺好玩,而且購買亞馬遜Echo還贈送音樂在線服務,所以用戶花的成本不是很高。但是亞馬遜為什麼用這麼低的價格去賣這個東西呢?是延伸他們服務跟用戶之間交互的界麵。如果要靠智能硬件去賺錢,這種模式就不一定合適了。當時我們雖然有很多用戶,但也沒有非常明確的商業模式,在2009年的時候,我們就轉型,不再做2C的聊天機器人,做2B的客服機器人,專門回答行業專業性的問題。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做了很多客服機器人,網頁上的客服機器人,可能多一個機器人的LOGO,點擊進去就是一個交互界麵,有中國移動、招商銀行、聯想、京東、上海稅務局等交互界麵,還有在微信上的,這款叫沃mail(音),順豐叫做豐小滿,還有通用和攜程的。還有短信上各種應用,以及在QQ上、飛信上、APP上,APP上可以用語音的方式進行交互。

    從線上也可以遷移到線下,核心是大腦部分,我們把機器人交互跟虛擬機器人做了整合。可以在展台上看到,這款本體是韓國的,一款是被日本收購了,還有另外一款是上海機器人公司製造的。

    使用VCA的回報非常明顯,建行為例,每年VCA係統可以替代6000名電話座席,每一個座席每年花十幾萬成本,對於中國建設銀行來說也是有巨大的成本的節省,全國前50大銀行裏麵38家采用我們這種智能客服係統,電信運營商以及政府一些客戶使用客服係統,還有更多行業都在用。

    目前對於客服機器人來說,VCA我們是全球領先,不然的話Gartner也不會把我們列在第一位。

    小i機器人的核心是做語義理解,語義理解是由知識和語義驅動的,我們已經聚集各行各業裏麵很多一些知識和語音部分,是通過我們學習體係不斷從大數據裏麵學習得來的,大數據來自於我們的爬蟲,來自於客戶給我們提供的數據,來自於我們這些係統上線以後不斷地去交互的內容。核心語義理解和交互跟語音圖象多模態交互方式結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人機交互的模式。在前端,通過企業級、標準級和雲服務、操作係統等形式,提供給我們合作夥伴和客戶們。

    我們商業模式非常清晰,跟IBM商業模式比較類似,是把人工智能能力提供給我們的客戶和合作夥伴們。

    基於深度學習的情感分析模型融入到我們智能對話當中去,我們知識庫是小i獨創的知識庫模型,抽象語義的多維知識庫,通過人機協作學習體係不斷積累知識。現在覆蓋了十多個行業,以及一百多個領域。

    小i機器人不僅僅提供智能客服,針對企業級提供知識、語義、智能語音、智能搜索更多方麵的一些智能應用能力。目前不僅僅支持中文,也支持繁體中文和英文,不僅是在實驗室的技術,已經有很多客戶買單,已經上線了。我們還有iBot Cloud是針對中小客戶和開發者提供的,不需要從自然語言底層開始做起,可以用非常簡單的方法再去維護他們的知識庫。我們不僅提供軟件,之所以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很重要的是我們提供一個iBotOS操作係統,可以在雲端智能人機交互能力,還有語義理解和認知能力能夠提供給這些智能硬件們。

    我們有一款機器人也是由我們iBotOS驅動的,表情也非常負責,給大家演示一下。

    小i機器人有大量的商業應用,這些商業應用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通過機器學習的體係,不斷產生各行各業的知識和語義,促進我們更多產業應用,現在形成一個正向循環,並且在不斷加速。

    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於"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原文發表時間" 2016-10-23"

最後更新:2017-05-24 16:32:19

  上一篇:go  《STM32庫開發實戰指南:基於STM32F4》----導讀
  下一篇:go  演講實錄丨胡鬱 從“能聽會說”到“能理解會思考”-以語音和語言為入口的認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