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02 返回首頁    go 魔獸


全國自貿區上市公司排行榜:摸清自貿區143家上市公司家底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也是沙場點兵的季節。上市公司半年報的發布,意味著收成;而下半年的戰鬥才剛剛打響,需要清點隊伍,為全年業績重整旗鼓。自貿試驗區的上市公司亦然,而且更加必要。

從上海自貿區掛牌算起,中國自貿區已有4年;從2017年4月1日算起,第三批自貿區也成長接近半年時間。各個自貿區非常重視資本市場的發展,也都或多或少擁有一批上市公司。自貿區上市公司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11個自貿區有多少上市公司?業績如何?分布在哪些行業?股權結構怎樣……在A股上市公司中報發布完畢之際,中國自貿試驗區報道特別推出“中報點兵——全國自貿區上市公司排行榜”調查報告,以此檢閱各自貿區在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發展狀況,並對這些問題作出回答。

8月31日是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截止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了注冊地址在自貿區內的上市公司,對各家公司的半年報進行了研究,從市場表現、控製權、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多個維度,對自貿區內上市公司2017年上半年的“成績單”進行盤點總結。

截至2017年9月13日,全國自貿區共有A股上市公司143家。其中上海自貿區最多,達69家,占比接近一半。在行業分布上,製造業最多,達到63家。同時,上海自貿區是上市公司最賺錢的自貿區,交通銀行是自貿區最賺錢的上市公司。

關鍵詞:數量上海自貿區上市公司最多

從上市公司數量來看,上海自貿區以69家遙遙領先。

作為第一批自貿區,不管是從建立的時間上還是自貿區的區域位置上,上海都比其他自貿區擁有明顯的優勢。而且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上海本身就是上市公司雲集之地。陝西自貿區以15家上市公司位居榜眼,河南和四川自貿區同時以10家上市公司摘得探花。而重慶、湖北兩家內陸自貿區分別注冊有9家上市公司,並列第4名。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第二批次的天津、廣東和福建自貿區,上市公司的數量並不多,他們分別以擁有8家、6家、4家上市公司排名7到9位。與多家第三批自貿區相比不存在優勢。浙江自貿區主要位於舟山群島,因此在區內沒有上市公司注冊。

關鍵詞:行業製造業企業達到63家

從自貿區內注冊的上市公司行業特征來看,也體現出了一定的“自貿特征”。

以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修訂)作為標準,屬於製造業的上市公司在自貿區內占了大頭,並且在數量上遠遠高於其他行業上市公司,達到63家。具體從事的業務,涉及到機械製造、航空航天、電子元件等。

而屬於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則排名第二。這主要是因為作為對外貿易的試點窗口,自貿區的發展離不開港口、物流、交通運輸的發展。尤其是大型交運企業為自貿區的對外開放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關鍵詞:業績上海自貿區上市公司最賺錢

來自上海自貿區的上市公司占據了總營收TOP10中的7席,擁有絕對優勢。另外三家入榜企業分別來自天津、福建和陝西自貿區。

在2017年上半年業績表現方麵,上汽集團(600104,SH)成為名副其實的營收“巨無霸”,以3964.06億元營業總收入摘得上半年營收“冠軍”。位於天津自貿區的天海投資(600751,SH)無疑是自貿區營業總收入榜單中的“黑馬”,其2017上半年並表後營業總收入同比實現了10507.87%的增長。

上海自貿區企業在盈利能力上也表現出了明顯的“統治力”,不僅10家上榜企業中的8家來自上海,而且從自貿區內企業實現的淨利潤總額來看,上海以1056.41億元奪魁,遠超其他自貿區內上市公司所實現的淨利潤總和。

交通銀行(601328,SH)是上半年自貿區內最賺錢的公司,除此之外,上海銀行(601229,SH)、中國太保(601601,SH)、國泰君安(601211,SH)等金融機構也有不俗表現。金融業在淨利潤排行榜中的搶眼表現,顯示出了該行業強大的盈利能力。

以堅瑞沃能(300116,SZ)和中遠海發(601866,SH)為代表的公司在上半年淨利潤暴增。堅瑞沃能將業績的高速增長歸功於去年收購電池企業沃特瑪,而中遠海發則得益於公司轉型效應的釋放,上半年淨利潤增長11035.04%。此外,萬業企業(601225,SH)、陝西煤業(601225,SH)、豐華股份(600615,SH)也都實現了1000%以上的同比增長率。

關鍵詞:股東“國家隊”出沒65家上市公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理了自貿區內上市公司的實際控製人性質,發現自貿區內上市公司的實際控製方呈現出明顯的多元化特征。在所有自貿區內注冊的上市公司中,個人控製的與國務院及地方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控製的企業平分秋色,各為50家。

具體來看,被“公家”控製的企業主要分布於涉及國計民生和關乎國家戰略的行業,而對於涉及到產品的生產製造和進出口行業,“私人”控製的公司則較為多見。

“國家隊”資金的一舉一動時刻牽引著市場的神經。截至6月30日,65家自貿區內上市公司中出現了國家隊的“影子”。其中,證金匯金以及外匯局係新進或增持自貿區內上市公司22家,減持7家,另有36家持股情況保持不變。

“國家隊”在自貿區內上市公司選擇上,依然保持了偏愛低估值績優股的風格。美邦服飾(002269,SZ)成為了國家隊持股比例最高的公司,達到了19.35%,國泰君安(601211,SH)增持比例變動最大,天津港(600717,SH)減持比例變動最大。

關鍵詞:表現廣州港120日漲幅209.06%

從市場表現上來看,截至9月14日下午收盤,廣州港(601228,SH)在120日內實現了209.06%的漲幅,位居首位,來自四川自貿區的華體科技(603679,SH)在120日內股價也實現了200%以上的增長。排名漲幅前五榜單第三至第五位的分別是韋爾股份(603501,SH)、東方嘉盛(002889,SZ)和透景生命(300642,SZ),120日漲幅均在150%以上。而120日跌幅前兩名則被兩家重慶自貿區公司獲得,重慶建工(600939,SH)和梅安森(300275,SZ)分別下跌55.86%和46.07%。

(原標題:每日經濟新聞推出“全國自貿區上市公司排行榜” 首次摸清自貿區143家上市公司家底)

最後更新:2017-09-18 05:33:21

  上一篇:go 多家創業板公司被問詢 漲幅與業績是否匹配成重點
  下一篇:go 年內314家企業獲IPO批文 平均融資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