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
魔兽
微信上线新功能,是你打死都不愿承认的孤独
最近微信新增功能,不常联系的朋友,真真是让我这颗玻璃心碎了一地啊!
1
很久之前,在微博上有网友调侃说一个寝室6个人,建了5个微信群,为了不至于弄混发错消息,每个群聊名字都以“XXX恶心”来命名。这些说明了什么?虽然网友的调侃有点夸张,但不得不说,还是有一点点反映现实的。
自打微信出现之后,一波波新功能的上线总能挑起朋友圈的血雨腥风。
最早的微信群聊,是朋友圈宫斗剧的开路者,那些大学女生寝室里的室友们,表面看上去像是下课一起手拉手去卫生间的亲姐妹,但手机里的微信群聊泄露了她们的小秘密。
2
另一个时常打破朋友之间表面和谐关系的功能是“分组可见”。
微信从一个聊天交往工具变成了一个人的名片,社交需要微信,工作也需要微信,所以在我们的微信通讯录里,有朋友,有家长,有老师,有同事,有客户,还有一堆微商在等着被临幸,但有些状态只能晒给特定的人看。
逃课出去浪,发朋友圈时要屏蔽家长和老师。
抱怨工作的不满老板的差劲客户的神经质,一定要屏蔽同事和客户。
晒自拍晒生活照秀恩爱,要屏蔽那些讨厌的人不让他们看到。
……
可是,一旦你屏蔽了某个人,那个人又和你有共同好友,并且他从共同好友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你发的状态而在自己的朋友圈却找不到时,那就很尴尬了。
被屏蔽的那个人会想:原来你并不把我当朋友,那就友尽吧!于是,对你关闭了朋友圈。
你看到他关闭朋友圈,以为他把你删除,会想:原来你并不把我当朋友,那就友尽吧!于是,你把他移除了好友名单。
3
有了微信之后,我们都变成了冲动又后悔的人。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些事前冲动事后啪啪打脸的黑历史,今年看去年的状态都会觉得矫情,太多的私生活不想被朋友圈里无关的人看到,一条条删除却又是个浩大的工程,所以微信推出了个“贴心”的功能:允许朋友查看最近三天/半年/全部的朋友圈。
但就是这个功能,引发了一场戳痛朋友双方玻璃心的惨案。
有些人不想太多私生活被查看,开个“只允许朋友查看最近三天朋友圈”一劳永逸。
朋友们不愿意了:“陌生人还能允许查看十条朋友圈呢,我作为你的朋友,竟然只能查看三天的?那我们的情分也就到此了,友尽吧!”
于是,他对你关闭了朋友圈。
于是,你把他移除了好友名单。
4
你以为这就是一切了吗?不!最近,微信又上线了新功能:不常联系的朋友。
这个功能可以自动筛选出好友列表里的三种人:半年内无单聊、无共同小群、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这个功能存在的意义是可以用它来清理通讯录里不常联系的人,或者是把他们屏蔽。
翻翻我们的通讯录,随着好友名单的数量增加,究竟有多少人是我们时常联系的,有多少人是泛泛之交,有多少人是因为工作不得不加的,有多少人是微商,又有多少人是你怎么回想都没有印象的?
微信“不常联系的朋友”这个新功能毫无疑问可以帮我们删除朋友圈里的那些僵尸朋友,但问题来了,你真的会去删除吗?
有些朋友,当年上学时关系很好,毕业后各奔东西,虽然加了微信一年到头也说不了一句话,但当年的往事历历在目,你想起来就唏嘘,留他在通讯录里就像留住了回忆,可能你真的去删除他的时候,还会有些犹豫。
有些客户,虽然只合作过一次,但不代表以后没有交集,职场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合作过便有交情在,把他从通讯录里删除,有时删除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职场关系网。所以你在要删除他的时候仔细想了想,还是作罢了。
真的,可能你一旦启用这个功能将它们删除,你通讯录里的人将所剩寥寥无几。
更也许有一天,你发现朋友圈已经没有任何消息了。
你宁愿面对着手机里这么多的“僵尸粉”,最终和他们还是继续做着最陌生的陌生人,因为在你的内心里,打死都不愿承认自己那么孤独。
5
新功能出现后,很多人在评论里留言:
我不要这些有的没的,不如出一个“能直接看到把你删除的人”这样的功能,我不介意别人删我,但还是很介意一个把我删了的人还留在我的通讯录里。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很多人乐此不疲地玩着一个游戏,用群发助手群发消息,发送失败的那个人肯定已经把你拉黑了,你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删除他,从此相忘于江湖。
但你知不知道,在这个群发消息发出的那一刻起,你就在公开向对方试验交情的深浅,潜台词就是:我不信任你。
仔细看看,之前提到的微信朋友圈的功能都在无形中加剧了这样的不信任。
建立群聊: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可能被人抛弃,也可能成为抛弃别人的人。
分组可见:你把自己的生活分成多个碎块,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一部分的你,看不见你的真实。
只允许朋友查看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我们小心翼翼保护着自己的生活和脆弱,朋友看到的信息却是“立入禁止”。
不常联系的朋友:你觉得我们还是朋友,但我却觉得可能我们压根儿就做不了朋友。
我们都活得太孤独,快速社交快速生活,却再不敢轻易交付自己的心,换一个知心的伴。
每天在怀疑着自己是否被别人屏蔽或者删除的你,累吗?
为什么不能放下手机的牵绊,和朋友相约出去吃餐饭喝杯酒,聊聊过往聊聊明天,聊聊你觉得我这个人哪里很讨人喜欢,哪里又有些不好需要改。
作家麦家说,人生的幸福来源在于一直对生活做减法,社交也是。
因为真正的朋友之间,不需要留于表面的讨好。
有时候那些存在于微信朋友圈并时常联系的,不一定都算得上是“朋友”。
如果那些聊工作的、发广告、纯点赞的都可以称作“朋友”,那“同事”、“卖家”、“点赞之交”这些词汇还创造出来干嘛用?
真正的好友,是我潜水在你的“朋友圈”,却露面在你的“朋友”圈。
我们不屑用“给对方点赞”来证明亲密,只因你的人生我都有参与。
毕竟冷冰冰的屏幕里看不到一个人的真实与鲜活,面对面的交心才最难得。
有时候用一些文字隔着屏幕去了解一个人的生活,为什么不直接当面告诉他,或者给他打个电话。突然很还念多年以前,没有朋友圈的时候,我们一群好友坐在门口侃侃而谈的模样。
最后更新:2017-08-20 01: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