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魔獸
村級監督“微信群”平台引發網友共鳴:“這樣的監督才管用”
“小小微信群,方便老百姓!”“村級權力‘陽光化’的最好途徑!”“要全國普及!”……近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四版《打造指尖上的監督平台——湖南保靖運用“微信群”助力村級權力監督》引發眾多網友共鳴。
村民、村幹部、鄉鎮幹部、紀委幹部成為“朋友圈”好友,民主監督和組織監督在“微信群”裏實現“無縫”對接,民主監督的靈活與組織監督的權威有機融合,讓監督更及時有效。直白點說,就是想反映問題的人與能解決問題的人,可以直接對話;而對話過程被眾人“圍觀”,倒逼能解決問題的人去解決問題——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網友們的期待表明,管用的監督方式既要方便快捷,又要立竿見影。科技無疑為實現監督方式的更新、監督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可能。
舉個例子,低保評議要實現“全村人監督”,傳統手段有局限:張貼紙質材料範圍有限,且易損壞;外出務工者遠在千裏之外,通知難度不小;公示內容和批次增多,公開時限不能保障……而在“每村一群+一戶一人”的模式下,隻需動下手指,“曬”到微信群裏,所有的評議信息即一目了然。
在“微信群”的輿論場內,人人都有麥克風,拓寬了群眾監督的渠道。廣大群友的“強勢圍觀”,更堅定了發聲者的勇氣與底氣。而輿論傳導的壓力,督促相關部門回應群眾關切,落實整改措施,實現了監督與被監督的良性互動。
“微信群”助力村級“微權力”監督,為我們展示了科技在突破監督困境、創新監督模式、提升監督效果等方麵的前景。然而,要兌現這一前景,關鍵在“真用”。沒有及時、到位的問責處理,再新鮮的招數、再先進的手段,也容易淪為牆上的掛畫。畢竟,科技可以傳遞百姓的聲音,但不能代替組織作答;可以發現、暴露問題,但不能自動解決問題。
監督的前提,是要讓百姓能說話、願說話。做到這一點,除了要依靠科技暢通渠道、降低成本,要害在“說了管用”。“今年以來,保靖縣黨員、幹部違紀問題線索排查涉及扶貧領域53條,立案查處16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6人,正在立案審查4件。”發現問題真查真辦,這是“微信群”出實效的關鍵一招。不少網友提出在其他層級、地區和單位部門移植“微信群”經驗,切莫忘了,還要有真查真辦的後手拳。(樵客)
最後更新:2017-08-25 1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