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69 返回首頁    go 魔獸


別擔心歐元會有啥“三長兩短” 歐洲央行仍是保護傘

  隨著於9月24日舉行的德國大選進入選戰衝刺階段,歐元的前景狀況可能再度受到各界廣泛的矚目聚焦。在此前利用移民/難民政策向現任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發動攻擊未果後,德國反對黨社民黨候選人已轉而將攻擊的目標轉向歐元的未來,並抓住默克爾在上一輪金融危機後所采取的“災難性”的財政緊縮對歐元區落後經濟體所造成的損害這一點不放。

  而與此同時,剛剛上任的法國新政府也將繼續推動有關歐元的議程,使之依然成為法國與德國下屆政府討論的頭等議題。

  因此,一度沉寂的“歐元崩潰論”,似乎又有抬頭的跡象,但大家不應該輕信媒體為了吸引眼球而炮製出的傳聞,而是必須著眼現實。現實就是,歐洲央行在2013年之後已經事實上擁有了兩大職責,其一是一如既往地維持歐元區物價水平穩定,其二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維持歐元區地完整與穩定。而隻有在廢除歐洲央行憲章的背景下,歐元才有可能分崩離析,而此動議在歐元區19國中的任意一國都不可能被通過。

  所以,歐洲央行的政策使命,仍是所有歐元區國家需要的,也是歐洲央行能提供的一切。對於持有或想購買歐元資產的投資者來說,這也是其在設計最理想投資組合時,所必須知道的關鍵一點。

  了解了這點後,現在讓我們轉向法國和德國的政治問題。

  德法兩國將展開對話

  德國總理默克爾似乎能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這可能引向歐元曆史上另一個劃時代事件,因為德法兩國顯然想用當前的貨幣聯盟,作為日後組成更緊密聯盟構架的基石。熟悉這一“歐洲千秋大業”的知情人士應該已經認識到,強有力的貨幣聯盟是通往歐洲最終一體化道路上的必經一站。

  而最近的民意狀況也反映,法國仍在這個方向上繼續前進。在今年5月的法國大選中,一些民粹主義候選人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主張讓法國退出歐盟,並廢除歐元的使用。那些民粹主義者於是遭受了慘敗,因為所有的民意調查都顯示,法國選民想讓法國繼續留在歐盟並保留歐元的使用。

  法國的大選結果於是反映了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受擁護程度,而新一屆法國政府已提議建立歐元區預算法案,由共同的財政部,以及監督歐元區的行政和立法機關共同管理。

  表麵上看,法國人提出這個項目是為了“保證貨幣聯盟的最終結局”。這可能是真的,但其真正的意圖是在法國國內政治過程中對外界施加約束,並且對抗德國的影響力。

  法國正與其臭名昭著、脆弱的政治體係作鬥爭,這一情況因為福利方麵引發的紛爭而出現進一步惡化。法國的經濟複蘇非常緩慢,公共財政在遵守歐元區規則方麵遇到困難,這些都成為該國經濟複蘇緩慢的關鍵因素。

  法國去年的預算赤字占其GDP的3.4%,將其降至2.7%麵臨困難。因此,法國現在受到歐盟超額赤字程序的監管。法國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高達96%,遠高於歐元區規定的60%限額。

  在經濟增長緩慢和“獲得社會經濟特權”困難的條件下,削減政府開支對法國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然而,法國公共部門支出占GDP的比例為56%,德國的這一比例為44.3%,而歐元區的平均水平是48.1%。法國必須對容易引發政治風暴的神聖社會福利條款進行改革。

  法國領導人顯然認為,在共同財政部直接執行歐元區債務和預算規定的情況下,展開對話將變得更加容易。

  現在,這就是德國的切入點。從外部看來,德國似乎利用了法國財政困難這點,來尋求實現與對方在政治上至少達到平起平坐地位,不再低人一等圖謀。從曆史上看,在二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是法國試著將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帶入歐洲共同體,並在此過程中占盡了政治主導性。而從單純的經濟大國重新成為政治大國,則一直是德國幾代人以來秘而不宣的奮鬥目標,這一目的,現在看起來似乎就要實現了。

  到目前為止,衡量德法關係的新指標是由預算赤字和盈餘情況決定的。法國預算赤字占GDP的比例為3.4%,而德國的盈餘占GDP的比例為0.8%。此外,法國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96%,而德國的這一比例為68.3%。

  法國提議對相關機構采取改革措施,但德國總統默克爾對此不削一顧。默克爾表示,她首先要看看是否需要進行任何改革,以及對未來歐元區政策討論所意味的意義。

  換句話說,最後將由德國決定是否采取這些改革措施。也就是說,歐盟事務的話語權早已經悄然地轉移到了德國這一邊。

  法國的經濟情況

  默克爾現在對選情自信滿滿,在正式場合的表現都很好。這與法國的政治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民意調查中的支持率出現大幅下滑,和剛上台時的受歡迎程度形成鮮明對比。

  上周,馬克龍似乎被激怒了。他對不守規矩,迷失方向但占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下達命令,譴責內訌的內閣成員,並要求其總理按照更大的方向行事。

  馬克龍還沒必要去激怒德國和法國商界領袖,要求其采取激進的雇傭和解雇勞工市場改革。有人應該向總統解釋,沒有證據表明,需要這樣一種無序的靈活性來打破勞動力市場成本的僵化局麵。

  在過去五年,法國單位平均勞動力成本以0.8%的年率上漲,而德國的這一數字為2.3%。去年,法國的勞動力成本僅上漲了0.6%,幾乎隻有德國的三分之一。德國的勞動力成本去年上漲了1.7%。

  推動股價的企業利潤也反映出了這些數字。截至上周五(7月25日),法國CAC40指數一年內的漲幅高達19.2%,超過了德國DAX指數的漲幅,與歐洲Stoxx 50指數的漲幅相符。

  法國工業巨頭們敦促采取不必要的破壞性激進改革,稱不想要小規模的改革。這應該提醒他們麵臨的困難和競爭會更大。目前,25%法國消費的所有商品和服務是由外國競爭對手提供的,這一比例從本世紀初20%左右的基礎上急劇且穩定地上升。

  歐洲央行仍是定海神針

  德國大選出現的混亂局麵,以及德法對話可能將歐元區作為聯盟結構的基礎的做法,都不會,也無法影響歐洲央行的根本使命,那就是在價格穩定的環境下去運作一個堅挺強勁的貨幣。所謂價格穩定就是指通脹率維持在0-2%的區間。

  法國提議的歐元區財政聯盟、公共財政收支平衡、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從目前的89.2%下降到60%,也將是歐元作為全球交易貨幣和可靠價值儲存一個極好的基本特征。

  法國是一個擁有強大文化和文明的國家,也是擁有否決權的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並且還是一個真正獨立的核大國。更強大的法國將在歐洲政治及決定歐元區問題上提供更好的平衡力量。

  法國必須擺脫其財政政策的複雜性。法國的財政整頓已取得進展,基本預算已經平衡,現在必須實現占GDP的2%-3%的預算盈餘,並將預算盈餘保持在這一水平,以阻止和扭轉公共債務的增長。

  歐元區資產是歐洲央行管理下合理的投資品種,而歐洲央行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獨立”的中央銀行。所以,過於悲觀地看空歐元前景,沒有意義,也毫無必要。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8-01 15:46:15

  上一篇:go 澳洲聯儲沒跟進加息 都是澳元升值惹的禍?
  下一篇:go 美國政治風波不斷 美元的希望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