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
魔獸
ICO亟待強監管
摘要
隨著區塊鏈被越來越多提及和比特幣一輪又一輪暴漲,ICO逐漸演變為大眾的造富神話。
隨著區塊鏈被越來越多提及和比特幣一輪又一輪暴漲,首次代幣發行(ICO)逐漸從極客圈的融資方式,演變為大眾的造富神話。它所帶來的幾十倍、幾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收益被人們津津樂道。雖然背後的騙局也一再被提及,然而身處其中的人們,似乎都不相信自己會是擊鼓傳花遊戲的最後一棒。
區塊鏈技術的可靠性、實時性、追溯性等特征可以在金融領域得到很好的利用,甚至可以重構金融業務秩序。尤其是用於交易支付、資產數字化、智能證券、清結算、客戶識別等領域。但目前區塊鏈相關行業缺乏自律,違規操作多,相關業務存在諸多問題。大量山寨虛擬幣渾水摸魚,部分企業打著區塊鏈技術和虛擬數字貨幣的幌子開展傳銷、詐騙、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
而ICO目前正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發布白皮書、募幣、上交易平台、發行代幣進行公開交易,一係列流程與公眾熟知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何其相似。而毫無疑問的是,所有的“圈錢”手段,都在目前的ICO輪番上演。除了人性貪婪,監管缺位是極其重要的原因。
ICO存在的風險和隱患在於,除了拉高出貨和市場操縱等交易層麵的欺詐行為,眾多ICO項目本身即為騙局。一方麵,由於缺乏信息披露規定,白皮書成為專業術語和熱門概念的堆砌,對於資金使用等情況語焉不詳;另一方麵,區塊鏈技術本身的複雜性使大部分參與者無力追蹤項目進展。而更大的風險在於,隨著參與者增多和投入金額的快速累積,極易出現項目方卷錢跑路,並由此引發群體性事件。
正是出於對種種風險的考量和對此前互聯網金融泡沫破裂的借鑒,包括幣圈業內、協會、學界等各方均強烈唿籲對ICO加強監管。
從國際上來看,部分國家已開始加強對這一新融資方式監管。美國證監會發布了對ICO風險的警告,並將“The DAO”這一ICO項目認定為證券發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表示該國數字代幣的提供與發行或將由其監管,英國則推出了監管沙盒為各種創新容錯。
從鬱金香泡沫到P2P騙局,從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每次泡沫破滅前,狂熱的投資者都會相信“這次不同”,然而大多數時候,“這次”並沒有“不同”。從區塊鏈的技術層麵走出後,ICO無疑正處於被濫用的窘境,泡沫已經形成,亟待監管平衡其創新屬性和潛在風險。
(原標題:ICO亟待強監管)
(責任編輯:DF309)
最後更新:2017-08-30 05: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