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16 返回首頁    go 魔獸


嚴控之下滬上仍有房企觸紅線 上海大名城等涉違規

近日,上海大名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60004.SH;以下簡稱“大名城”)位於上海的紫金九號項目再次因為裝修費用被推至公眾視野。去年10月,本報報道指出,在上海市重拳打擊失信房企的背景下,其38萬元的裝修團購費引起不少爭議。日前有媒體披露,38萬元的裝修費用漲至68萬元,且該筆費用不計入房款,購房者也無法選擇自行裝修,或涉嫌違規。

6月20日,《中國經營報》記者以購房者身份探訪該項目了解到,的確存在68萬元的裝修款,且由企業統一精裝交付,購房者沒有選擇餘地。根據銷售人員介紹:“去年10月項目開盤時,裝修款是38萬元,8個月過去,裝修費用從38萬元漲到了68萬元,裝修標準沒變,算是變相漲了一點價。”

對此,記者多次致電致函大名城方麵進行采訪求證,其投資總經理黃一瑉電話接通後表示不便對項目問題進行回應,記者多次嚐試聯係大名城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回複稱董秘不在,截至發稿未能收到對方針對采訪函件的答複。

近段時間以來,房地產領域的價格違規行為似乎有所“抬頭”。6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12358價格監管平台5月分析報告顯示,5月地產行業價格舉報、投訴、谘詢2602件,相比上月增長34.2%,單月增幅位居各行業之首。而滬上開發商也被爆出“炒賣房號”“捂盤惜售”甚至出現“不簽約購房”這種打擦邊球式違規。

頂風違規大名城售房捆綁68萬裝修費

去年10月,本報刊發《上海出重拳打擊失信房企大名城旗下項目“團購費”惹爭議》指出,上海大名城紫金九號項目在購房者簽訂合同時,需要交納38萬元的“裝修團購費”,引起不少業主質疑。

彼時,上海大名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培俤在接受本報記者麵訪時表示,裝修費按38萬元的標準由他們代收,業主自願和裝修公司簽合同進行裝修,不願裝修的業主沒有強製性要求。

時隔幾個月,又有媒體在報道中提出,大名城紫金九號項目把38萬元的裝修費上調到了68萬元。根據銷售人員介紹,這68萬元不計入房款,將另外簽合同收取,購房者也無法選擇自行裝修,房子必須統一精裝交付。

6月20日,記者實地走訪了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唐鎮板塊的大名城紫金九號項目。從唐鎮地鐵站出來,乘坐公交浦東20路在顧唐路東方世紀學校站下車,抬頭即可看到大名城紫金九號樓盤。項目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建設中,高高佇立的住宅樓,外立麵幾乎已粉飾完畢,部分正在進行細節裝修。

銷售人員在帶領記者參觀樣板房的過程中介紹稱,目前一期所剩房源不多,房子都是精裝交付,現在看到的即是交付標準。記者提出為什麼樣板房隨處可見的標識牌上寫著“非交付標準”,對方回複稱:“我們當時報批的是毛坯房,但我們會為業主裝修好,裝修需要另外簽合同,業主不可以自行裝修。”

同時,該銷售人員承認68萬元的裝修款的確上漲過。“去年10月項目開盤時,裝修款是38萬元,8個月過去,我們的房子價格沒有變,當時報批的價格即是現在的售價。但裝修費用從38萬元漲到了68萬元,裝修標準沒變,算是變相漲了一點價。”

對此,記者粗略算了一筆賬,以一套114平方米的房子為例,如果總裝修費用為68萬元,則平均每平方米的裝修花費約為6000元,與之前的3000多元,漲了近一倍。

6月28日,記者查詢上海市網上房地產看到,大名悅華庭(大名城紫金九號備案名)於2016年10月9日取得預售許可證,共有292套住宅,目前可售總套數為59套,累計住宅合同均價63365元,銷售進度並不算快。

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違規的做法幹擾了市場交易,使得市場交易和統計數據都失真。對於此類市場行為而言,需要積極進行管製,尤其是管控房企和中介機構。另外需要看到,三四線城市中存在一些違規的做法,而且或有增多的可能,近期三四線城市房價也出現了上漲,後續需要積極進行管控。”

針對大名城紫金九號項目涉嫌“捆綁裝修”等問題,記者致電致函上海市住建委,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高價地塊開發承壓拖延開盤

采訪中,長三角一位市場觀察人士告訴記者:“備案價上不去,很多樓盤延遲開盤。就上海而言,很多2015年以地王身份拿下的高價地塊均麵臨此類情況。”

其中,金輝集團在2015年12月以總價28億元左右奪得的上海閔行區莘莊鎮地塊,樓板價就達到43790元/平方米,刷新閔行單價地王紀錄。熟悉上海樓市的行業人士介紹,該地塊入市成本價在7萬元/平方米以上,後續銷售壓力並不小。此前,該樓盤多次傳出開盤消息,時至今日仍未開盤。對此,記者致電公司相關負責人,其回複表示項目確實還未開盤,預售證還未拿到。

同時,2015年12月龍湖地產46.5億元總價摘得上海嘉定江橋宅地。早在去年10月份,該項目就傳出開盤消息,然而,當時正逢國家宏觀調控,上海加強了新房的預售管控,以至於其開盤時間一拖再拖。到今年3月,再次傳出開盤,但項目至今仍未有開盤動作。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稱,開發商在內部下發文件,要求衝刺銷售業績,由於限購影響購房者買房資格,出現了“不簽約”購房這種擦邊球的方式。

該報道同時提出,獲得的一份金地集團的清理欠款通知顯示,要求特定購房對象在通知下發的一個月左右時間內完成購房款的付清或者按揭的完成,如果無法達成,則對這些房源進行退房處理並重新出售。如果購房者為公司員工,取消評優評先資格,而未清退供應商取消“優秀供應商”評選資格。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聯係金地集團華東區域方麵相關負責人進行采訪求證,對方回應稱,金地沒有出現類似的“不簽約”購房情況。至於清理欠款通知,該負責人表示,每家公司都會根據階段性回款需求采取類似動作,但是公司目前是否有類似政策,暫未可知。“不過,據我了解,針對欠款公司法務部門一直都有相應的處理流程,這是根據合同約定的商業行為,不會專門針對特定購房對象或者特殊市場環境。”該負責人稱。

根據克而瑞的統計數據,40家已公布銷售業績的房企,5月份合計銷售3844億元,環比下調10%,這也是今年以來銷售最差的月份。龍頭開發商銷售降速,這是營銷策略使然,還是調控打壓的滯後影響?

“不會是營銷策略,據我所知,業內對下半年的預期普遍不是太好,因此都想在上半年多跑一點量,然後用下半年去回籠資金。”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稱,5月份龍頭房企成交額下滑,主要還是受市場大環境影響。

此外,一份來自上海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5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麵積僅71萬平方米,環比增加4.9%,同比下滑28.1%。

而從最近2個月入市產品價格來看,均定位“平價或低價入市”,入市項目有的甚至比周邊次新二手房還要便宜。盧文曦認為,雖然當下市場情緒得到控製,市場溫度下滑明顯,但是目前供求關係仍沒有徹底扭轉。上半年最佳出貨的窗口期已過,6月是傳統意義上的淡季,預計後續成交仍會維持低位震蕩。

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區市場研究部主管簡可表示,盡管短期來看政府出台大量調控舉措的可能性較小,但政府將繼續從嚴執行現有政策,同時對當前調控進行微調完善。

(原標題:嚴控之下滬上仍有房企觸紅線 上海大名城等涉違規)

最後更新:2017-07-02 11:28:26

  上一篇:go 高管天價離婚是否另有玄機 投資者普遍擔憂“假離婚真套現”
  下一篇:go 王石宣布退位繼任者鬱亮哽咽 寶能將解禁的28億股股票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