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10 返回首頁    go 魔獸


航企利潤齊縮水 油價是成敗蕭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對航空公司來說,油價就是這個蕭何。

隨著國內幾家上市航空公司陸續公布2017年上半年業績報告,“營收多了,利潤少了”,是對上半年表現最好的概括。

對於營收成本增長、淨利潤縮水的原因,多家航企在半年報中均指向今年上半年大幅上漲的油價。其中,國航的航空油料成本同比增加39.02億元,增幅為40.11%,南航的航空油料成本同比增幅為50.13%,東航的航油成本同比增長45.15%,吉祥航空則以“營業成本變動原因說明:2017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飛機增多,相應營業成本隨之增加,此外上半年的航油價格同比大幅增長,從而導致營業成本的漲幅高於營業收入的漲幅”表述了油價上漲對其影響。

過去兩年,民航盈利屢創新高,主要就來自於低油價的支持,油價從2013年的107美元斷崖式下跌至2016年初的30美元時,航空公司可以說是最大的受益方之一,畢竟燃油成本是航企最大的成本構成。

然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油價逐漸攀升,今年一季度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已經同比增長52%,進而帶來航空公司成本端的激增。

相比國內航線,油價的上漲對國際,特別是洲際航線要敏感得多。這幾年國際航空市場超常態發展,航空公司頻開洲際遠程航線,除了出境遊的需求增長之外,油價低也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過去油價低,國際遠程航線加上地方政府的補貼,還可以打平甚至賺錢,但隨著油價的不斷回升,沒有完成市場培育的“新鮮”洲際航線就危險了,今年上半年四大航企國際航線收益均同比下滑就可見一斑。

因此,航空公司們都希望在油價成本控製方麵下功夫,前幾年還嚐試過通過燃油套保等衍生品交易鎖定成本。不過,對衝工具也是一把雙刃劍,前幾年幾大航空公司做的效果並不好,甚至因此出現巨額虧損,這與對市場的預判、對金融工具的使用能力缺乏不無關係,因此現在也都很謹慎地在使用這些工具。

對於航空公司來說,另一個外部因素也極大的影響著賬麵收益,那就是匯兌損益。

根據幾家公司公布的半年報,美元兌人民幣的貶值令此前幾年的匯兌損失轉為正向收益。

其中,中國國航的匯兌淨收益為12.70億元,去年同期為匯兌淨損失16.98億元;南方航空的匯兌收益人民幣5.61億元;東航的財務費用同比減少72.13%,吉祥航空的財務費用同比減少20.12%,都是由於匯兌損益的影響。

在2015年和2016年,受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影響,幾大航空公司承受了較大的匯兌損失,不少航空公司通過提前償還、置換等方式,大幅縮減美元負債。比如中國國航就在今年年初提出,到2017年底把美元帶息負債比例從49%調整到40%以下的水平。公司的中報也顯示,截至6月底,中國國航的帶息負債中,美元負債占比44.44%。

但在今年上半年,隨著匯率走勢的變化,美元負債反而帶來了匯兌收益,航空公司是否還會繼續沿用年初既定的策略呢?

從目前的美元債務占比來看,下半年如果人民幣繼續升值,航空公司還可以是受益者,不過也應密切關注匯率走勢,保持動態調整。

而從上述分析來看,決定航空公司業績的,主要還是外部因素,如何通過內部挖潛,或者創新盈利模式,依然是一個長期的課題。

從國外航空公司正在做的情況來看,傳統航空公司紛紛鬆綁機票產品,將選擇權讓給顧客,嚐試有償提供餐食,開發輔助收入等成為一大趨勢。

目前,包括美歐在內的老牌航企,都在將傳統的“一票全包”定價政策分拆,對選座、餐食、現場值機進行額外的收費,這些原本是低成本航空才會采取的收費模式,如今,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的界線越來越模煳,尤其是在短途市場上。

《2016年航空公司輔助服務收入報告》顯示,全球67家航空公司的輔助服務收入達405億美元,占總銷售額的8.7%,輔助服務主要就包括逾重行李、付費選座、機上餐食等。

在國內,近年來不少航空公司也開始重視輔助收入,南航、海航在2016年年報中更是首次披露了輔助收入的經營情況,不過占比還很小,即使這方麵經營時間最長的春秋航空,輔助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也與國外航空公司還有不少差距,也意味著還有不少提升空間。

(原標題:航企利潤齊縮水 油價是成敗蕭何)

最後更新:2017-09-03 22:17:42

  上一篇:go 習近平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 一致同意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
  下一篇:go 私募基金三年翻五倍 大類資產配置不應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