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13 返回首頁    go 魔獸


2017中國跨境消費年度報告出爐 電子支付環境亟需完善

9月11日,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簡稱“新華EID”)與Visa聯合在京發布《中國跨境消費年度指數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除北美外,中國居民出、入境旅遊的主要目的地都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相關跨境旅遊市場的發展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其中存在的旅遊貿易逆差問題,應通過進一步推進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對外開放來解決;進一步完善國內旅遊消費環境,包括與國際接軌的電子支付受理環境等,是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客源國遊客來我國入境旅遊發展的努力方向。

據了解,本《報告》的案例研究選取了“一帶一路”沿線的11個樣本市場,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捷克、波蘭、德國、瑞士、英國、意大利、西班牙、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等。此外,《報告》還延續了以往的研究內容,針對中國其他主要跨境旅遊市場和跨境電子商務貿易夥伴進行了研究,獲得了有價值的發現。

扭轉旅遊貿易逆差練好內功是根本

《報告》顯示,除北美外,中國居民出入境旅遊的主要目的地都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 2015年公布的數據,中國居民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旅遊的目的地主要包括三個方向:港澳台及東南亞地區、日本/韓國及歐洲地區(不含俄羅斯)。第一是港澳台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約占中國居民出境旅遊市場份額的36.3%;第二是日本和韓國,約占9.5%;第三是歐洲地區(不含俄羅斯),約占4%以上。中國居民赴中亞地區旅遊人數較少。2016年以來,隨著盧布大幅貶值,中國居民赴俄羅斯旅遊人數有所上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入境中國的客源國/地國際遊客同樣主要來自與目的地市場相似的三個地區:一是港澳台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二是日本和韓國;三是歐洲地區(含俄羅斯).

《報告》指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旅遊市場依然存在挑戰。最為明顯的是:第一、跨境旅遊市場發展的不對稱性,旅遊貿易逆差嚴重,跨境旅遊支出遠高於收入;第二、跨境旅遊市場發展的不平衡性,東南亞和東亞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據了中國出境旅遊市場的主要份額,而俄羅斯、中亞各國和歐洲國家所占我國出境遊市場的份額較低;第三、跨境旅遊和人文交流發展滯後於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發展;第四、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如機場、航線等因素影響跨境旅遊市場發展。

《報告》認為,應高度重視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跨境旅遊市場的發展。對中國而言,更加有效、深入挖掘“一帶一路”沿線跨境旅遊市場不僅有現實的經濟意義,更與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深入了解與友好交往有著不可估量的深遠意義與戰略價值。

Visa大中華區總裁於雪莉表示:“2017年度的《報告》對‘一帶一路’沿線跨境旅遊市場的深入研究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它從獨特的視角和不同的維度提升了《報告》的戰略意義和市場價值。通過研究,我們看到了‘一帶一路’沿線跨境消費市場的潛力。希望《報告》能為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合作及人文交流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電子支付環境亟需完善國內旅遊市場深度不足

《報告》稱,北京、上海、廣州是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旅遊市場開放的橋頭堡。“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地入境遊客對旅遊目的地的偏好不同。例如,中亞和俄羅斯遊客首選北京;歐洲遊客首選上海;東南亞遊客偏好廣州。

《報告》指出,針對“一帶一路”客源國/地入境遊客“而言,中國旅遊市場顯得整體深度不足,旅遊產品及服務創新滯後。從入境遊客的消費結構看,”一帶一路“沿線發達國家/地區(如歐洲)入境遊客多為”休閑度假型“旅遊,除了”賓館酒店“類必須的消費支出外,其他類型的旅遊消費支出規模較小。新興市場國家入境遊客有相當比例屬於”休閑+購物型“旅遊,除了”賓館酒店“外,購物消費占相當大的比例。因此,進一步完善國內旅遊購物消費環境,包括電子支付的受理環境,是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客源國/地遊客來我國入境旅遊發展的努力方向。

從中國遊客赴“一帶一路”沿線出境旅遊的消費支出結構看,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新興市場,購物類支出在中國居民出境旅遊總支出中占較高比重,這對高效安全、互聯互通的跨境支付體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更好滿足中國居民赴“一帶一路”沿線出境旅遊的消費體驗,“一帶一路”沿線旅遊目的地應建立更加完善的旅遊消費基礎設施,如安全便利的電子支付受理環境。

今年的《報告》除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跨境旅遊做了深入研究外,還對其他主要出入境旅遊市場進行了持續研究。2015年,旅遊外匯收入大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入境旅遊市場綜合吸引力指數”排名前十位的是:天津、北京、江蘇、上海、山東、陝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其中,江蘇超過上海,排名由上年第4位上升至第3位,上海則由第3位下降至第4位;浙江指數排名由上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7位。這反映出江蘇和浙江兩省跨境旅遊市場的發展,相對快於其他省市。2015年,“入境旅遊市場綜合吸引力指數”排名前十位的十大城市(不含直轄市)是:深圳、廣州、蘇州、珠海、武漢、桂林、成都、杭州、青島、西安。

《報告》建議,為更好地吸引國際遊客來華旅遊,並享受安全便利的消費體驗,應加速推進我國電子支付市場的開放進程,鼓勵世界領先的電子支付機構在華開展業務,打造獨特的文化旅遊體驗;同時,鼓勵推廣使用國際通行的支付技術和標準,從而有效推動入境旅遊市場的發展。

此外,《報告》還認為,電子支付機構在開展相關業務時,除積極推進自身內部業務能力建設之外,也要重視外部資源整合,嚐試為國外遊客提供體驗更好的服務模式,如線上退稅等。

電商渠道出口趨勢向好應采取措施順應變化

基於Visa提供的跨境電子商務相關數據,《報告》開發了“跨境網購交易頻率指數”和“跨境網購交易強度指數”,用於評估中國與各貿易夥伴之間網上跨境交易頻繁程度和單筆交易規模。

《報告》發現,最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境外“海淘”網站類型包括專營店、教育類和時尚商品零售類網站。中國消費者對國外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特別是教育服務有較強的需求。在持續關注的10個樣本國家和地區中,美國一直是中國最大的跨境網購進口國,其次是英國和新加坡。

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中國消費者海外網購呈現頻率下降但單筆交易規模上升的趨勢,這表明,中國消費者海外網購更加理性成熟。中國消費者網購頻率最高的國家是美國,網購強度最高的國家是英國。對此,《報告》認為,這意味著,一方麵中國消費者“海淘”越來越趨理性,開始表現出消費升級的特征,另一方麵,通過電子商務實現對外出口的趨勢向好。這兩種變化應引起企業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采取相應措施,順應這一變化,以更有效地推進進出口貿易的根本好轉與結構升級。

最後,在《報告》所持續關注的10個樣本國家和地區中,境外消費者對中國跨境網購交易額的中位數約為697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3%,中國電商對外出口獲得迅勐發展。中國電商最大的境外客戶來自美國,其次是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整體上,歐洲國家在中國網站購物一般是“高頻率-小規模”模式,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一般是“低頻率-大規模”模式。境外消費者在中國網站跨境網購頻度最高的來自

最後更新:2017-09-12 17:47:27

  上一篇:go 均勝電子亮相法蘭克福車展 多模塊新型中控台全球首發
  下一篇:go 多隻鋰電池概念股遭機構拋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