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
魔獸
高盛如何在全球布局金融科技
摘要
隨著其債券交易收入大幅下降,高盛經曆了一個重大的戰略轉變。
隨著其債券交易收入大幅下降,高盛經曆了一個重大的戰略轉變,希望從消費者數字金融業務中獲得收入機會。我們分析了這種轉變在招聘、投資、並購和產品開發方麵的表現。
1869年,前老板馬庫斯·戈德曼(Marcus Goldman)在商業報紙上推出了一項新的商業交易。換句話說,高盛通過將這些企業家與投資者聯係起來,幫助小型企業獲得短期資本。
如今,該業務是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這是一家從事投資銀行、投資管理、投資和貸款、股票交易和固定收益、貨幣和大宗商品交易(FICC)交易的跨國金融公司。在2017年上半年,這五家企業的營收淨額為15.9億美元。
高盛在其148年的曆史中改變了很多。但隨著科技繼續在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高盛是當今為數不多的幾家在數字金融領域建立新的戰略賭注的銀行。
8年前,在《滾石》雜誌上,馬特?泰比(Matt Taibbi)曾稱高盛為“一個纏繞在人性麵孔上的巨大吸血烏賊”,8年後,人們對高盛麵向消費者的金融科技項目的未來前景喜憂參半。
當高盛宣布將於2015年進入在線貸款業務時,Lending Club的時任首席運營官斯科特?桑伯恩(Scott Sanborn)打趣道:“我們期待著與高盛就客戶體驗展開競爭。”最近,當高盛以低於市場價70%的折扣購買了委內瑞拉苦苦掙紮的中央銀行發行的2.8億美元債券時,Ribbit Capital的創始人Micky Malka在推特上寫道:“這就是為什麼@ goldmansachs不會成為消費者的第一品牌。”
其他人則更為樂觀。Santander InnoVentures的風險合夥人帕斯卡爾?布維耶(Pascal Bouvier)最近寫道,他認為“高盛對傳統銀行業的威脅,可能比所有金融科技初創公司和所有科技公司都要大得多。”
下麵,我們的分析旨在通過將高盛的投資、並購、專利、夥伴關係、招聘活動等數據整合在一起,來製定高盛的戰略。雖然這個分析不會涵蓋高盛業務的各個方麵,但我們分析的主要結論包括:
高盛46%的招聘信息都在技術領域。基於高盛的招聘活動,移動消費銀行應用程序有望成為該公司數字金融服務的下一個目標,因為它正積極尋求移動開發者。
高盛的在線貸款機構馬庫斯(Marcus)在頭8個月的運營中借出了10億美元。如今,它正將其數字金融品牌全球化。在接受了Lending Club和美國的繁榮之後,Zopa和Ratesetter希望成為下一個。高盛計劃在2018年年中之前在英國推出其馬庫斯品牌,並積極招聘產品經理、通訊和客戶支持人員,為其在倫敦的數字金融分部提供服務。
高盛是美國最活躍的兩個投資於金融科技初創企業的銀行之一。這些投資來自不同的集團,包括商業銀行和主要的戰略投資,但也有廣泛的類別,包括市場貸款、移動支付、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和商業房地產投資平台。
高盛已將投資推入巴西。高盛押注巴西的經濟和政治形勢將改善,並押注於Fintech提供商、自存儲公司和物流初創企業。
高盛在2016年進行了第一次金融科技收購,目前正在尋找更多。2016年3月,高盛宣布將收購以Austina為基礎的初創企業“誠實美元”(Honest Dollar),專注於目前仍在運營的小型企業退休福利。本月早些時候,高盛挖走了近20個產品、工程和營銷人員,這些人來自小型企業直接貸款初創公司邦德街(Bond Street)。招聘廣告顯示,高盛的數字消費金融團隊正在積極尋找專業人士,以“評估各種並購機會”。
高盛的加密貨幣專利成為頭條新聞,但它的大部分專利都集中在改進其係統上。最近的專利活動側重於內部係統,包括管理合規和監管風險、結構化數據發布和網絡風險。
目錄
1. 高盛核心業務背景
數字財務計劃
招聘趨勢
2. 投資
高盛的投資來自哪裏
高盛押注巴西
高盛的Fintech投資
3. 並購
通用電氣網上銀行
Honest Dollar
4. 專利
5. 展望未來
一、高盛核心業務背景
高盛在五個主要領域賺錢:投資銀行、股票、投資管理、投資和貸款、FICC客戶執行。以下是高盛在2017年上半年的淨收入如何下降:

最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後者的糟糕表現上。傳統上,高盛的債券交易部門的淨收入從2009年的23.3億美元降至2016年的7.6億美元。
在第二季度,高盛的FICC客戶執行部門的收入同比下降了40%,比第一季度低31%。雖然其他主要銀行也受到FICC經濟放緩的影響,但有些銀行在第二季度的降幅明顯較小,比如花旗集團(Citigroup)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別為6%和4%。

2017年9月巴克萊金融服務的一個演講會議,高盛總裁兼聯席首席運營官哈維·施瓦茨FICC收入的下降歸因於兩個宏觀經濟的外部因素(包括利率和監管)和特定的(51%的FICC在2017年上半年的銷售額由對衝基金和主動資產管理公司決定).

高盛提出的解決FICC挑戰的計劃是深化與資產管理公司和銀行的滲透,吸引新的人才,並加強公司的發行。在接下來的三年裏,高盛相信做這三件事可以帶來9.5億美元的額外淨收入。

高盛投資銀行部門的收入去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強勁
在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上,一名前高盛合夥人在5月份指出,“多年來第一次投資銀行業務一直在提著這家公司。” 根據一份涉及逾5億美元交易的分析報告,在美國並購交易中,高盛在過去3年裏收取了近2億美元的費用。
與此同時,高盛投資銀行部門去年的收入下降了11%。為了擴大關係,高盛已經策略性地將一些主要投資銀行人員轉移到核心市場以外的城市,包括亞特蘭大、達拉斯、西雅圖和多倫多。
在他的巴克萊報告中,施瓦茨進一步解釋說,高盛將“利用技術,有效地將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的交付規模擴大到我們的客戶。”在2017年6月,高盛因其將首次公開發行(IPO)分為127個步驟,並尋找實現過程自動化部分的方法而成為新聞頭條。高盛建立的一個接口——交易鏈接——正在取代非正式的支票清單,並追蹤與IPO相關的法律和合規審查。

高盛將費用降至smart beta基金的新低點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目前管理著1.2美元的資產,但正在投資包括ETF和智能Beta解決方案在內的新策略。
高盛最近推出了一款智能beta基金,隻收取了9個基點的價格,因為它希望能在成本上做出區分。
存款已經顯著地成為高盛投資的一個來源。在第一季度,高盛的存款基礎增至127.9B美元(2014年為82.9B美元)。去年,高盛收購了通用電氣資本銀行(GE Capital Bank)的在線存款平台,並獲得了16B美元的存款,其中8B為在線零售儲蓄賬戶。高盛的GS Bank在2017年6月之前將其在線存款從個人增加到12億美元以上。
數字財務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似乎認為,其數字消費貸款和存款平台的收入增長機會與FICC交易部門一樣大。這是一種顯著的戰略轉變,在過去的三年裏才出現,而且該戰略仍處於其對高盛增長潛力的極早期階段。
2016年10月,高盛正式推出零售網絡貸款業務Marcus,標誌著它第一次進入消費貸款領域。在高盛資產負債表的融資優勢的支持下,Marcus推出了一個單一的、可定製的個人貸款產品(至少660個信用評分以上):高達3萬美元,承諾不收取任何費用和直接的條款。
Marcus是由Harit Talwar領導的,他之前作為Discovery美國信用卡的前總裁,現在擔任高盛的數字金融主管將帶來消費金融經驗,負責在線貸款和存款業務。雖然Marcus最初通過直接郵件獲得了客戶,但它已經擴展到聚合器通道,包括Credit Karma和LendingTree,以及直接獲得在線客戶。

Marcus對其他銀行的另一個優勢是它的非遺留IT架構,以及高盛沒有現有的消費者信用卡業務,以供Marcus蠶食。這使得高盛可以在12個月內從一開始就開始運作,利用現有的平台、開源軟件,以及包括FICO、Twilio、Facebook和Adobe在內的外部API。就像塔瓦爾解釋的,
“我們自己構建了中間件,這是一個微服務API架構。一旦我們這樣做了,我們就從外部購買了很多一流的模塊。因此,我們從外部購買了17個不同的模塊,通過中間件層進行工作,提供客戶體驗。”

據報道,Marcus在前8個月就通過了1億美元的貸款發放,預計到2017年底將達到20億美元。盡管很難找到貸款發放數量的數據,但高盛在消費貸款中的頭10億美元遠遠超過了競爭對手的在線個人貸款公司(2007年推出的Lending Club)。在CB Insights Fintech會議上,Talwar指出,Marcus的平均貸款規模“約為1.4萬美元”。

高盛認為,數字金融與FICC一樣有很大的收入增長潛力。這是一種顯著的戰略轉變,在過去的三年裏才出現,而且該戰略仍處於其對高盛增長潛力的極早期階段。

招聘趨勢
分析高盛的2000多份公開招聘信息,部門和業務部門證實了它對技術和數字金融的關注。截至2017年9月14日,高盛的所有職位中有46%是在技術部門。技術職位的最高比例是平台角色,其次是運營工程和股票技術職位。高盛所有技術職位的6%都在其消費者和商業銀行業務部門,該部門負責其數字財務細分業務。

分析高盛招聘數據的一些關鍵結論
高盛正積極招聘Android開發人員,以創造出“所有數字零售銀行”。早些時候的招聘信息集中在招聘iOS開發人員上。這暗示著高盛的數字金融(GS Bank, Marcus)的產品可能很快就會包括本地移動應用。
高盛正在招聘職位,以建立自己的機器人谘詢平台。一位用戶體驗工程職位的招聘啟事指出,高盛的“數字谘詢解決方案(DAS)業務通過建立一個自動化的數字谘詢平台來覆蓋大眾富裕的市場。”
高盛正擴大在英國的數字金融部門的招聘。在該公司的數字財務細分中,倫敦的角色包括通信、客戶支持、產品管理和DevOps.
高盛目前還沒有在公眾麵前提及“區塊鏈”一詞,盡管它建立了一個名為“區塊鏈:新技術的信任”的微型網站。
此外,高盛還為其旗下的Marquee平台招聘了一批工程師,該平台為客戶提供其分析、交易和數據工具的訪問權。在紐約或印度的15 個以上工程職位是與開發Marquee工程相關的。在招聘到來之際,高盛正試圖將部分軟件貨幣化。據報道,高盛還在尋求投資,以剝離其網絡應用西蒙(Simon),Simon允許經紀人購買和調整結構性票據產品,估值約為7500萬美元。
二、投資
高盛的投資來自哪裏
如今,高盛是全球私營科技公司最活躍的投資者之一。它的技術投資主要來自於公司內部的幾個不同的團體,包括:
GS增長——高盛將增長階段的投資投入軟件、技術支持的商業服務,以及在其商業銀行業務部門內的2500萬美元以上的醫療IT公司。
高盛投資合作夥伴——GSIP的風險投資和增長股權集團已投資於全球許多麵向消費者或B2B2C的科技公司,包括Uber、Facebook、Pinterest、Spotify、thredUP、foodpanda、GoEuro和Compass.2011年12月,在優步(Uber)的B輪首輪融資中,高盛是聯合牽頭的投資者,當時這家叫車服務公司獲得了3.16億美元的估值。
高盛私人資本投資——在高盛的特殊情況集團(special situations group)內,高盛私人資本為增長和中等市場公司提供了“長期資本”,“以普通、優先和結構性股權的形式,以每股20 - 1.5億美元的價格投資”。高盛最近向英國消費貸款機構Neyber提供的1.53億美元債務和股權融資,是由其私人資本部門完成的。
主要戰略投資——高盛對Fintech、企業和/或市場基礎設施公司進行長期戰略投資,計劃在這些公司內部使用該技術,或發展業務關係。這包括對場外衍生品交易係統供應商Droit Fintech的投資。
貸款——高盛還為包括Dropbox、Stripe、MediaMath等科技公司在內的科技公司提供信貸額度,以及包括Nubank、Fundation在內的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在其IPO之前的OnDeck Capital.
下麵的圖表顯示了高盛在過去5年裏參與了新的和後續的企業和消費者、私人科技投資。值得注意的是,高盛對私人科技公司的股權投資在2016年下降了29%。2015年,高盛參與了超過5B美元的科技投資,包括優步(Uber)、Spotify(Spotify)以及中國的Guahao和iTutor集團(iTutor Group)的巨額交易。高盛2017年的新私人科技投資包括企業存儲公司Nasuni、企業數據庫初創企業Redis Labs和雲計算供應商Skytap.

高盛押注於巴西
最近,對高盛投資的分析顯示,該公司在巴西進行了幾次押注,包括CargoX和Metrofit,以及在巴西提供免費信用卡的Nubank的信用額度。

三、並購
高盛在金融科技投資領域保持活躍
在金融科技領域,在美國10家最大的銀行中,高盛對私人金融科技投資的排名一直位居前兩名。高盛也誤入了其他銀行沒有投資的金融科技領域,包括房地產投資和保險。

高盛投資Neyber
高盛在英國金融科技有限公司(Neyber)進行了一項引人注目的投資,該公司與雇主合作,讓員工通過貸款和未來的工資來償還債務。Neyber的聯合創始人包括兩個高盛前員工,自2015年推出該項目已借出了£7000萬 .

高盛收購了Honest Dollar
2016年3月,高盛收購了風投支持的初創公司Honest Dollar,該公司提供了一個數字退休儲蓄平台和三個賬戶選擇:Roth IRAs、傳統的IRAs和SEP IRAs.Honest Dollar是在為零工經濟公司和包括Lyft的員工提供服務。

四、專利
高盛的專利活動
高盛的專利申請活動從2009年的10項專利增加到2013年的35項,最近的專利活動集中在內部係統上,包括管理合規和監管風險、結構化數據發布和“通用並行計算架構”。

高盛被授予“SETLcoin”專利
高盛在2015年成為新聞頭條,當時該公司披露申請了一項名為“SETLcoin”的加密貨幣結算係統的專利。該專利設想了一個貿易結算係統,該係統使用一種加密貨幣,可以代表股票、債券和/或其他加密貨幣,如litecoin或比特幣。

高盛專利關鍵字的重要性
從高盛每年的專利申請中分析出關鍵的短語,我們可以看到“信用指數”、“多重安全”和“目標網絡”等術語。高盛最近的一項專利是建立一個網絡風險模型,以確定網絡對網絡威脅的脆弱性,基於“確定基於政策的綜合測試來模擬網絡威脅的行為”。

五、展望未來
高盛對它的另一個動機——消費者金融業務是非常有利可圖的——至少在繁榮時期是這樣的。因此,盡管像美國這樣的英國市場可能充斥著競爭,但其回報率仍比高盛核心投資銀行(core investment bank)高出4到5倍。在高盛的核心投資銀行,最近幾個季度的嚴格監管和一些戰術失誤嚴重影響了利潤。即使消費者的策略是一堆一堆的,它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對性能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一筆20億美元的貸款賬目僅占高盛總資產負債表的0.2%。

更多的金融技術並購會到來嗎?
工作清單的策略責任包括, “保持當前Fintech景觀的主要趨勢和跟蹤公司的利益(如潛在的收購或合作機會)”,和“根據各種收購目標與高級戰略團隊構建並購模型以推動盡調以及並購過程。”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0-06 07: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