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02 返回首頁    go 魔獸


中國高端芯片聯盟發布智能傳感器產業地圖

在10日於上海舉行的2017中國(上海)國際傳感器技術與應用展覽會(簡稱“SENSOR CHINA”)的開幕式暨2017全球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峰會上,中國高端芯片聯盟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發布了智能傳感器的產業地圖。

據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融合研究所副所長許誌遠介紹,產業地圖從產業鏈結構和產業空間布局兩個維度構建。產業鏈結構上,智能傳感器產業地圖勾畫出了從研發到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軟件、芯片和係統應用8個方麵的產業鏈主要企業和4個主要應用方麵。產業空間布局上,則主要關注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中西部四大聚集區域。

近日,在成都舉行的第四屆全球傳感器高峰論壇暨中國物聯網應用峰會上,有演講嘉賓感慨道。而在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看來,物聯網發展到現在,最大的瓶頸依然在兩端,即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其中傳感器既是物聯網最薄弱的環節又是發展空間最為可觀的領域。

葉甜春認為,近十年來,物聯網都是處於打基礎的階段。現在,物聯網已開始出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我國正從“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轉向“全麵的信息化時代”。其中,至少有七個方向大有可為:可穿戴&VR(虛擬現實)、車聯網+智能駕駛、機器人、智能家居、智慧工業、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有數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物聯網的整體規模將超過1.8萬億元。

“地域上看,一些邊遠地區也在積極發展物聯網,這些地區還有後發優勢。”葉甜春表示,邊遠地區發展信息產業,一個比較好的做法就是引入物聯網概念,從公共領域開始,通過信息融合,實現綜合治理。“在一個統一的平台上,實現多領域的政務、社會管理,這是非常先進的理念,我們稱之為‘智慧城鄉’;邊遠地區因為前期建設少,沒有既定的‘各自為政’的阻礙,實施時更有優勢。”

例如,作為首批七個NB-IoT(窄帶物聯網)試驗省份之一,四川提出了打造千億物聯網產業集群,已形成以成都為中心,以綿陽、樂山、遂寧等為支撐的物聯網產業發展集群。

物聯網數字化世界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信息化,即獲取決策信息。對此,葉甜春認為,物聯網發展到現在,最大的瓶頸依然在兩端,即信息的收集和處理。由此,傳感器和數據處理成為關鍵點,而現有的傳感器並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我們需要一些體積更小、功能更綜合的傳感器。”有來自電力係統的參會人員對記者表示。對此,斯坦福大學材料係和電機係終身教授王善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往的傳感器大多是電容傳感器,不僅體積大、價格昂貴,不能完全滿足需求,還被西門子等國外廠商所壟斷。據悉,王善祥與清華大學合作,正在研製巨磁阻傳感器,不僅可同時完成電流、電壓、功率測量,預計未來一到兩年可實現產品化。

僅在電力行業,對傳感器的需求就非常可觀。國際谘詢機構Global Data預測,到2020年,中國輸電線路總裏程將超過159萬公裏。王善祥認為,作為全球直流電網領先者,中國電力係統可能需要上億顆傳感器。

在葉甜春看來,傳感器是物聯網最薄弱的環節,其最大的需求在工業領域。葉甜春認為,傳感器正在朝著四個趨勢發展:一是進行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和應用;二是集成化、小型化與多功能;三是柔性化;四是智能化與網絡化。突破瓶頸的核心技術還是MEMS技術。

除了傳感器,對數據的處理也是製約物聯網發展的一大瓶頸。葉甜春強調,當物聯網係統連接的設備成千上萬時,如何進行數據的管理及處理就成為關鍵。從語音、視頻等數據中挖掘信息,再通過判斷把信息變成情報,最終用於決策,這才是物聯網的價值所在。這樣的信息處理不僅是在後端,在信息收集的前端就應開始,也就對設備提出新的軟硬件需求,包括傳感器的智能化。

此外,葉甜春認為,物聯網安全需要提上日程、引起重視。隨著物聯網智能化的發展,隱私信息被泄露和侵犯成為一個問題,可能導致大量的網絡暴力。應加強物聯網安全,在對信息的控製和應用方麵,需要重新進行倫理和法理衡量。

最後更新:2017-09-11 09:47:29

  上一篇:go 工信部:將從六方麵推動傳感器物聯網發展
  下一篇:go 廣東將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