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
魔獸
青島海爾為什麼風光不再?
海爾的多元化戰略主要在圍繞生活電器為主,除了房產外,更多意義上是在本類目上做深做長;個人消費類產品領域的海爾隻是個陪練的角色,做了很多年,卻一直無法超越家電企業的品牌形象。本文作者分析了海爾風光不再的原因,他認為其中失去張瑞敏時代的創業精神是主要原因。
作為一個山東人,青島海爾、浪潮等長期占據著我青少年時期的山東商業品牌認知,過去在我的記憶中周圍人們家的彩電、洗衣機、冰箱等基本上都是海爾、海信、澳柯瑪等山東品牌占據,當我長大,認知升級,像聯想、華為、蘋果、google等等這些品牌給我的印象更深刻,而當我自己從事品牌營銷五六年之後,在互聯網行業裏泡了這麼久之後,感覺家鄉的幾大品牌都不夠酷了。
海爾的多元化探討
青島海爾和大多數現金充足企業一樣,抓住了房地產機遇,同時,海爾的多元化戰略主要在圍繞生活電器為主,除了房產外,更多意義上是在本類目上做深做長;個人消費類產品領域的海爾隻是個陪練的角色,做了很多年,卻一直無法超越家電企業的品牌形象。跨類目多元化是一個大企業的大挑戰,成功的有西門子、三星等國際巨頭,國內的聯想、華為等也都在做跨類目多元化,從目前來看,聯想和華為的手機類目相對成功,而海爾在個人消費品牌建設上要弱太多。
聯想和華為都是純IT企業,華為的技術研發能力更強,而海爾最精銳的部分還是在家電領域,複雜高環保要求的家電在工程和工藝上不比造電腦和手機的差,但是這是過去完全不同的類目(今後可能隨著智能物聯網的流行而產生一些融合),為什麼聯想和華為的成績更好呢?我個人認為是距離問題,海爾的個人消費品和家電產品是弱關聯的,而聯想和華為的新舊產品確是強關聯的,同時,聯想和華為在品牌建設方麵更有地緣優勢。
海爾的網絡化戰略失敗了一半
過去幾年裏,海爾有重視電子商務,據說還高薪請了一些人去做,但是效果做的並不好,張瑞敏十幾年前就在說網絡化,但是海爾自己的互聯網化做的並不成功,這是為什麼呢?
我不想扯什麼互聯網基因問題,說白了是海爾的互聯網電子商務戰略和團隊建設方麵用錯了人、定錯了調兒,今天的互聯網已經很複雜了,要找到懂互聯網、電子商務、品牌建設的綜合人才特別之難,像我這樣的人才大公司大老板又看不上,沒辦法,玩互聯網好的多是年輕人,不善於吹MBA那套破理論。海爾的ecommerce部分失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戰略高高在上,卻做不出接地氣兒的事兒來,並非從xxx公司找個高級職務的人來就行了。
海爾網絡化也有成功的部分,就是海爾自身產品線和鏈條的信息化管理,在這方麵海爾應該是已經做到了,做到什麼水平,我沒法評價(沒親眼見過)。所以,我也不支持那些說海爾電子商務完敗的說法,電子商務本身也有企業自身的商務電子化和信息化的部分,這部分個人認為海爾基於自身常年的業務線,應該能做好。
海爾風光不再的原因是什麼?
1、新業務線靠資本運作成分多,無張瑞敏當年的創業精神。
2、新業務線無核心技術能力,沒有抓住產品趨勢和營銷趨勢。
3、對資本的利用太死板保守,沒有專門設立風投基金。
4、品牌營銷公關模式陳舊,還停在家電企業的刻板模式裏。
最後更新:2017-04-03 14: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