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
魔獸
同業存單市場監管“連環擊” 低資質銀行發行成本或上升
同業存單市場遭遇監管“連環擊”。
近日,央行和證監會各自出台新規,對同業存單市場念起“緊箍咒”。縮短發行期限、提升投資監管紅線,再加上此前央行提出的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考核,監管機構對同業存單市場的協調監管正逐步落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同業存單新增供給在邊際上減少,不同評級銀行的同業存單利差將加劇分化,低資質銀行的同業融資成本或將明顯抬升。
新規抬升低資質銀行同業存單發行成本
證監會上周公布的《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下稱新規)提出,貨幣市場基金擬投資於主體信用評級低於AA+的商業銀行的銀行存款與同業存單的,應當經基金管理人董事會審議批準,相關交易應當事先征得基金托管人的同意,並作為重大事項履行信息披露程序。
而在此之前的征求意見稿中並無這一條規定。興業研究分析師何津津表示,新規增加了對同業存單與銀行存款的規定,這意味著未來銀行信用資質的分化會更加明顯,低於AA+銀行的同業存單發行成本上升,對於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雖然新規並未明令禁止貨基投資同業存單,但基金的配置意願明顯下降,而一些資質不足的中小銀行也可能相應減少同業存單發行量。記者通過統計,截至9月3日,主體信用評級AA+以下銀行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同業存單量為11359.9億元,占同業存單存續總量的13.7%。
此外,新規還要求,貨幣市場基金投資於主體信用評級低於AAA的機構發行的金融工具占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合計不得超過10%,其中,單一機構發行的金融工具占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前述金融工具包括了同業存單,也對貨基持有相關金融工具造成約束。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區分不同資質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將抬升部分銀行的同業融資成本,限製銀行過度開展不合規的同業業務。
同業存單市場規範全麵升級
作為中小銀行主動負債的利器,同業存單旨在滿足金融機構之間短期資金調用需求,便於流動性管理。但由於實體經濟“資產荒”、監管存在漏洞,不少銀行大量發行同業存單來抬升杠杆、同業套利,導致資金空轉,加大流動性風險。
從銀行業半年報來看,各家銀行的同業業務增速放緩,同業負債均呈現不同程度下滑,體現了監管效果。據興業研究統計,過去較多依賴同業業務的農商行和股份製銀行,今年上半年的同業資產增速均下降超過20%。
然而到了6、7月份,隨著流動性回暖,各機構又有重啟杠杆的趨勢,同業存單套利空間重現。為遏製這一趨勢,央行在今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擬於2018年一季度評估時起,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發行的1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占比指標進行考核。
隨後央行再出規定,形成“組合拳”。自9月1日起,金融機構不得新發行期限超過1年(不含)的同業存單,進一步限製銀行的同業負債規模擴張。
雖然長期限同業存單的發行占比不高,但體現出當前對同業存單市場監管的全麵升級。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年期(不含)以上同業存單發行量和餘額分別有372億元和1115億元,分別占其總量的0.4%和1.4%。
隨著同業監管從嚴,同業存單發行成本上升,未來銀行對同業存單等同業業務的依賴度或將逐步降低。
(原標題:同業存單市場監管“連環擊” 低資質銀行發行成本或上升)
最後更新:2017-09-04 07: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