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魔獸
揭穿7大投資“神話” 別中了華爾街的圈套
摘要
多年來,筆者經常麵對最終會導致個人投資者表現不佳的心理和情緒陷阱。
鳳凰iMarkets編譯自ZeroHedge網站,多年來,筆者經常麵對最終會導致個人投資者表現不佳的心理和情緒陷阱。互聯網經常散布著一大推文章,宣揚的都是“平均成本法”、“買入持有”和“被動式指數投資”這些理念是你實現財務夢想的不二法門。
然而,正如筆者在“債務相對於收入變少了是個假象”中所指出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為什麼大多數美國人仍然這麼窮呢?

#圖1#美國家庭持有的金融資產均值(單位:千美元)各色線條代表不同年齡階段的美國人。
紅色為90-100歲;灰綠色為80-89.9歲,土黃色為60-79.9歲,綠色為40-59.9歲,暗紅色為20-39.9歲,藍色為不到20歲。
下麵是來自Motley Fool調查得出的統計數據:想象一下,年齡在35歲至44歲中的美國人中,有50%的家庭資產淨值隻有35000美元,而且這個數字還包括了他們擁有的一切財產,包括股權和退休儲蓄。
很遺憾的是,這些年齡在35歲以上的美國人已經參加工作至少十年了。 即便是那些65歲以上的美國人,他們中的50%也好不到哪去;他們的平均資產淨值約為171135美元,並且很有可能已經過了10年的退休生活了。
你認為這會帶來什麼結果?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他們的401k計劃不能讓他們富有?為什麼他們都喜歡投資E*Trade和Schwab美股賬戶?為什麼在他們的車庫裏看不到遊艇和法拉利?這是因為前麵提到的那些投資理念沒有發揮作用。下麵是你經常耳濡目染的7大投資神話,它們阻礙了你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
(1)你無法把握市場時機
首先,讓筆者澄清一點。這裏筆者並不是說我們能夠在任何特定時間都能夠把握市場的“頂部”和“底部”。這裏的把握市場時機指的是“迎合”市場。筆者在這裏會討論“風險”管理,它能夠在市場出現問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你的損失。盡管在投資組合中處理風險有很多複雜的方法,但即便是使用移動平均線交叉這樣的基本價格分析方法,也可能讓你在長期持股期間受益。
下圖展示了一個移動平均線交叉的簡單案例。顯然實際用到的移動平均線並不重要,但使用基本的價格走勢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醒你應該如何減少投資組合中的風險。注意的是,筆者並沒有說消除風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是減少。

#圖2#標普500指數移動平均線。綠色色塊:提示減少風險;藍色線:標普500指數
再強調一下,筆者並不能在告訴你當出現這樣的信號時,你應該全部清倉。筆者所建議的是,當出現“賣出信號”,你應該進行一些基本的投資組合風險管理。
你應該學會使用基本麵或技術分析的一些指標來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因為當價格/估值上升時,避免嚴重資金虧損從長期來看要比獲取短期收益更為重要。從長遠來看,投資受到一次小的打擊也可能會對你的長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2)“買入持有”和“平均成本法”
雖然這兩個一直是華爾街投資業務的核心理念,目的是為了將不穩定的傭金收入轉變為平穩的收入來源,但實際上對於為此買單的投資者來說,它們顯然沒有奏效。造成這一結果的兩個最大原因是:
1)對投資者資本的破壞2)投資者心理學盡管“買入持有”理念的背後邏輯有著長期的基礎,但它發揮作用的最大障礙是投資者的心理。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投資決策不佳的行為偏差是影響投資者業績的最大因素。達爾巴提出了九個不合理的投資行為偏差,而個人投資者身上存在的兩個最大的問題是“羊群效應”和“損失厭惡”。
這兩種行為傾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致投資者決策失誤。舉例來說,隨著市場的不斷上漲,投資者會認為當前的價格趨勢將無限期地延續下去。上漲趨勢持續的時間越長,這種信念就越根深蒂固,伴隨著金融市場進入“狂熱”狀態,投資者的態度也從“觀望”變成“買入”。

#圖3#投資者的行為傾向(橫軸顯示時間跨度從1990年至2017年,縱軸是投資者在市場中投入的資金規模)
三個高峰處加了灰色的底,顯示當時投資者全倉買入。
等到市場一步步地下滑,投資者開始緩慢地意識到這種“下滑”並不是一個“買跌”的機會。隨著損失的增加,投資者的焦慮也開始增加,直到忍不住“割肉”來避免進一步的損失。
這種行為傾向與“買低點/賣高點”的投資規則截然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導致糟糕的投資回報。
(3)更多風險等於更多回報
這個“神話”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如果一切正常的話,投資者為了獲得更高的潛在回報,應該不斷地暴露於更多的風險敞口。但我們從來沒有討論過的是,如果市場出問題了怎麼辦?
如果你查看“風險”的定義,它指的是“某些有價值的東西暴露於危險或損失中”。
筆者的搭檔萊波維茲(Michael Lebowitz)指出:
當我們評估風險和回報時,最重要的問題是‘這份投資的潛在回報是否高於潛在的損失?’,但對於許多優秀的投資者來說,他們主要關注的不是潛在的回報,而是損失的概率和大小。
沒有人手上有一個能夠看到未來的水晶球。因此,我們能夠擁有的最好工具就是基於曆史數據的常識和分析。由於投資可能出現多種潛在的結果,所以研究眾多曆史時期的數據是評估投資者麵臨的潛在風險的好辦法。這種做法並不意味著它能夠準確預知上個月、過去幾年甚至是過去幾十年的走勢。然而,它的確能夠根據估值、經濟狀況和地緣政治局勢來揭示長期的風險和回報模式。隨著風險的上升,投資者可以依據這個辦法來合理預估損失的可能性。
通過向市場“交學費”積累投資經驗並不是你建立財富的最佳策略。
(4)“觀望的資金”將會推動價格走高
估計我們聽這句話都聽到不耐煩了吧?筆者在“流動性枯竭”這篇文章中揭穿了這個神話,理由如下:
“沒有所謂‘觀望的資金’。他們這樣說似乎是想象有一位賣家把股票換成了現金,然後等待機會再次入場。然而他們忽略了這位賣家隻不過是把股票轉手了給了另一位買家,而他的‘觀望的資金’就是出自這位買家身上。”
市場上的每筆交易都需要買方和賣方,唯一的區別在於交易發生在什麼價位上。由於市場必須處於均衡的狀態,所以沒有所謂的“觀望的資金”。
此外也值得注意的是,從股價與現金流比率來看,目前投資者的閑置購買力非常有限。

#圖4#股價與現金流比率
黑色線:標普500指數;藍色線:股價與現金流比率(最新比率4.62)
(5)減稅將推高市場
我們一再聽到的觀點是,“減稅”將推動經濟以及企業利潤的增長大幅度加速。但是,亨特博士(Dr. Lacy Hunt)最近指出,情況可能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鑒於當前美國的公共和私人債務高企,當前減稅的規模不可能達到裏根總統和布什總統時期的程度。當前的聯邦債務總額達到GDP的105.5%,相比之下在1981年和2002年兩次減稅時期,這個比例分別隻有31.7%和57.0%。此外,減稅的工作起效緩慢,在稅務改革一年半內隻有50%的稅務會受到影響。因此,雖然經濟有望從減稅的推動中收獲增長紅利,但聯邦債務的大幅增加可能會繼續導致美國的債務總額上升,從而進一步抑製經濟增長。
並且,如果特朗普提出的家庭、企業減稅以及基礎設施稅收抵免的空間不是來自於其他預算的削減,那麼實際結果會表明,這種工作幾乎不會成功。以日本為例子。由於實施減稅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支出,日本政府的債務從1997年的占GDP的68.9%上升至2016年第三季度的198.0%。然而在此期間,日本的名義GDP卻基本保持不變。另外要注意的是,日本在開始進行這些債務實驗時,當時的全球經濟狀況要比當前強得多,所以日本當時擁有的外部條件支持要遠遠多於現在的美國。
因此在經濟擴張周期處於末端的背景下,美國稅收改革/削減的作用可能遠遠達不到市場當前的“預期”。
(6)持有現金的都是輸家
投資者經常被告知持有現金是愚蠢的行為。不僅僅是因為你會“錯過”這輪價格飛漲的“牛市”,而且你手中的錢還會因為“通貨膨脹”而貶值。問題在於,當前是曆史上第二被高估的市場,筆者將在接下來比較“持有現金”和“將現金投入這個市場”的結果會有什麼不同。
正如筆者在“現金的實際價值”一文中寫道:
下圖顯示了經通脹調整後,將100美元投資於標普500指數的回報(由席勒博士提供數據)。這張圖還顯示了席勒博士創立的CAPE比率(周期調整後的市盈率)。不過,筆者根據過去牛市期間的峰值,將CAPE比率的上限設為23倍。最後,筆者建立了一個簡單的現金/股票交易模型,以6倍或更低的CAPE比率買入股票,並在CAPE比率達到23倍時賣出。
筆者根據年通脹率調整了這筆現金的價值——在1970年代通貨膨脹大幅上升時,現金的價值出現明顯下滑。然而,雖然現金的價值會依據未來它對商品或服務的購買力進行調整,但由於資產價格受到通脹的負麵影響,通脹對於以再投資資產形式存在的現金來說有著不同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資產價格的下降速度快於通脹上漲的速度,那麼現金未來的購買力實際上是相對增加了。

#圖5#100美元投入標普500指數的實際回報
藍色線:100美元的實際回報紅色線:100美元的經季調後回報灰色線:CAPE比率(上限為23倍) 橙色線:年通脹率雖然現金由於通脹會失去部分購買力,但將現金抄底買入資產所帶來持續收益仍然要優勝於等待回本(不等待抄底機會,從一開始就買入)的結果。
大部分主流媒體很快就會起身反駁持有現金的理念,並鼓吹隻有一直保持投資才能收獲長期的回報。但問題在於,你的資金在中途會麵臨虧損,並且大部分人都缺乏獲得30年至60年平均回報的“耐心”。
(7)不參與就會錯過好買賣
正如我們在“持有現金”這一節中討論的那樣,在市場估值過高時期入場的投資者總是業績不理想。換句話說,投資的“起點”對於最終的結果至關重要。
下圖比較了席勒20年CAPE比率和標普500指數的20年實際遠期回報率。

#圖6#席勒20年CAPE比率和標普500指數的20年實際遠期回報率
綠色色塊:標普500指數20年實際遠期回報率;藍色線:席勒20年CAPE比率。以史為鑒,當前的水平表明投資者在未來20年的回報可能會更低,而不是更高。
真相沒有人可以依靠這些“神話”來取得財務上的成功。
再次強調,這些之所以被稱為虛假的“神話”,是因為很多富人正是由於聽信了它們而落了個悲慘的結局。
最後要記住的是,“長期”投資隻有三件事情是真正重要的:你買入的價格,你賣出的價格,你承擔的“風險”
如果這三個要點中的任何一個出錯,那你的投資業績將遠遠達不到華爾街給你的承諾。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7-08 1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