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34 返回首頁    go 魔獸


移動支付硝煙起:熱議無現金日 拒收人民幣現金或違法

當前,出門通過移動支付進行消費,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習慣,而各家移動支付機構關於“無現金日”的營銷推廣活動的“戰火”也在不斷升級。

實際上,在微信支付推出的“8·8無現金日”還未到來之際,另一巨頭支付寶就宣布舉辦8月1日~8日首個“無現金周”。此外,銀聯錢包、蘋果支付等也通過推出補貼活動,搶奪移動支付市場。

與此同時,關於“無現金日”或者“無現金周”的概念以及在其背後隱藏的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安全也引起行業的高度關注。

四成人出門帶現金少於百元

根據騰訊、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益普索聯合發布的《2017智慧生活指數報告》顯示,在用戶日常消費習慣調查中,有40%的人出門帶現金少於100元;52%人月均消費裏僅20%用現金;超70%的人表示,隻能用現金支付時才會使用現金,100元現金可以使用超過一星期;84%的人表示“不帶錢、隻帶手機出門”可以很“淡定”。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最新報告顯示,從全球可比口徑看,中國非現金支付筆數增速是全球平均速度的4倍以上。

在移動支付已融入不少中國人日常生活的當下,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機構也在推出一波又一波的無現金營銷活動。據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份額分別為54%和37%。

7月31日,支付寶宣布將從8月1日~8日一周內提高支付寶支付的“獎勵金”,消費2元以上可能有4888元獎勵。同日,微信支付也宣布,從8月1日開始,持續整個8月,微信都會投入巨額資金以鼓勵金、代金券和現金紅包等渠道推動支付。

而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大肆渲染“無現金”支付的同時,無現金的主張該由誰主導、個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等問題也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針對上述問題,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撰文稱,在貨幣銀行學的領域,現金更多指的是銀行體係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包括現鈔、借記銀行卡(活期存款)、第三方支付方式中以電子貨幣形式存在的各種現金方式。而第三方支付公司提倡的無現金城市和銀行卡組織的長期以來的目標“替代現金”,更多針對的是流通中的紙幣、硬幣。“無現金社會給人帶來了各種便利,但如何創建更加富有包容性的支付體係、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恐怕是從業者和監管當局,乃至整個社會都應當考慮的問題。”

拒收人民幣現金或違法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某超市拒收人民幣現金將無現金支付推向更高的輿論漩渦。

接近央行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商家拒收人民幣現金屬於違法行為。在任何一個場景裏,如果隻有一種支付形式存在,一定是國家主權貨幣——人民幣。

中國政法大學金融創新與互聯網金融法製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趙鷂公開表示,任何國家的貨幣體係本質是公共品。現金和貨幣服務絕對不能絲毫具有商業活動的排他性,即任何個體都不能因任何原因被剝奪使用現金和貨幣服務。同時,現金與貨幣服務是非競爭的,任何人接受現金與貨幣服務時不能妨礙其他人同時接受和使用這樣的服務。

作為“無現金社會”的發起者——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也紛紛出來表態。

螞蟻金服集團CEO井賢棟在此前發出的公開信中表示,唿籲商家無差別公平對待顧客的不同支付選擇。此外,還表示“無現金城市周”主旨是希望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感受到移動支付的便捷生活。同時,這也讓商家收獲移動紅利,促進打造智能化與綠色低碳的現代化城市。

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支付寶方麵表示,公司希望打造一場移動支付的體驗活動,讓更多普通人感受到移動支付的便捷生活,讓更多商家夥伴共享消費升級時代的紅利,讓更多城市離移動智能更近一步。

對於“無現金日”的推廣備受質疑,微信支付團隊方麵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移動支付是現金支付的一種新的補充,微信支付此次聯合銀行和全國各地商家發起活動,不是為了“消滅現金”,而是為了推行環保、時尚、高效的生活理念。微信支付認為,用戶需求和商業規律決定了,完全的“無現金社會”永遠不會出現,但一個新的智慧生活時代已經到來。

對此,易觀支付分析師王蓬博對記者表示,無現金日其實也是科技進步的一種體現,方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讓商業生態再進化。“當然無現金不是說以後就不用現金了,它不過是代表了一種趨勢。很多中老年人還是習慣刷卡或者現金支付,現金也不會強製取消,但這事如果不是市場的力量去推動,可能速度就會很慢。”

在趙鷂看來,在我國現行的支付工具中,現金支付仍舊占據絕對比重。據統計,2015年銀行卡刷卡消費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之比,即銀行卡滲透率隻有47.96%,也就是說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52.04%的交易仍然使用現金支付,這遠低於西方國家甚至少數非洲國家的非現金支付交易比例。大量使用現金,交易成本高、效率低,不利於稅收征管、反洗錢和反腐敗,其弊端多多。

而無現金社會則需要付出社會代價。趙鷂指出,現金支付的最大好處是能夠最大程度保護交易雙方的交易信息與個人隱私。無現金社會全程、全麵記錄個人的支付信息,其中難免涉及個人隱私,一旦這些敏感信息被大規模泄露,將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甚至形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特別是在我國,互聯網巨頭們幾乎全麵滲透把控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無現金社會更加需要監管部門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加大信息泄露與不當使用的法律懲處力度。”趙鷂說。

移動支付網分析師慕楚認為,無現金的好處顯而易見,最直接的就是提高了商戶與用戶之間交易的效率,節約時間成本。而在移動支付巨頭們力推無現金支付的背後,或許更加看重的是用戶們的數據。

“現在大家都在利用大數據做征信、做風控,而用戶平時的消費痕跡和生活習慣則是最能夠體現一個人真實情況的數據,而這也是最有價值的地方。”慕楚對記者表示,但這些交易數據是否能夠真正保管好,對於用戶來說至關重要。

王蓬博認為,用戶數據安全一直存在爭議,但實際上和用戶賬戶安全是兩個事情。賬戶安全的保證,現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已經做得足夠詳實,包括實名製、四項驗證、同卡進出等。“提及用戶數據泄露,我現在接到的騷擾短信特別多,這說明我們的基本信息早已泄露,這不是一個行業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很多行業,和監管、立法都有關係。”

(原標題:移動支付硝煙起 “無現金日”引熱議)

最後更新:2017-08-05 09:48:01

  上一篇:go 兩公司因司法判決不利下調中報業績
  下一篇:go 抵大樓押豪宅換3370萬美金背後:賈躍亭在美國究竟有多少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