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
魔獸
煤電清潔發展報告:燃煤電廠清潔化改造基本完成
近日,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完成的《中國煤電清潔發展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對中國煤電的發展現狀和在能源體係中的作用,以及煤電清潔發展行動和措施作了介紹。
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論是市場還是民眾,對於中國煤電的發展現狀認識並不清晰,甚至存在一些誤解。
“例如,中國電力發展總量是已到達峰值還是仍有發展空間,發展水平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是先進還是落後,煤炭應該快速退出曆史舞台還是需要繼續發揮作用等問題,許多人在觀念上較模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信息和事實不對稱。”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王誌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具體來看,主要的問題目前體現在兩個層麵,一方麵是對中國能源結構轉型過程中,煤電起到作用的不了解;另一方麵是對目前煤炭清潔利用的技術路線不了解。
上述兩大問題,在中國目前的能源結構變革和轉型過程中都非常重要。在理清思路後,有助於企業和投資者,以及社會公眾對目前的煤電發展樹立新的認識。
煤電仍是主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和消費總量快速提高,為中國經濟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2016年中國能源生產總量34.6億噸標煤、能源消費總量43.6億噸標煤,其中原煤生產占能源生產總量69.6%、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62.0%。橫向對比看,世界範圍內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占比為28%,這樣的對比凸顯了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作用。
中國發電量從2010年開始居世界第一位,發展裝機從2011年開始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中國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6.51億千瓦,發電量6.02億瓦時。“從消費占比看,火電在中國電力結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2016年每1度電中就有0.66度來自燃煤電廠。” 中電聯行業發展與環境資源部副主任潘荔表示。
從能源稟賦和消費看,中國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決定了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的格局,也決定了以煤電為主的電力生產和消費結構。除了保證電力的安全穩定供應、應急調峰、集中供熱之外,對於電價的長期平穩也有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自2006年以來,中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從0.1分/千瓦時飆漲到1.9分/千瓦時,從平均標杆電價來看,煤電與水電基本相當,略低於核電;與風電光伏和氣電相比,具有非常明顯的價格優勢。
近年來,能源結構轉型要求社會要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但是這類能源成本較高,在大規模發展的情況下勢必會對終端價格造成影響。“而煤電的低成本有效抑製了這些高成本非化石能源大規模發展所帶來的用電成本提高。”潘荔告訴記者。
清潔技術路線
從火電裝備上來看,中國的發電裝備經曆了從低效到高效、從高汙染物排放到低汙染物排放,從依靠進口到全麵國產化的跨越。
《報告》顯示,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比例由1995年的27.8%,增長到2016年的79.1%,提高了53個百分點。“十一五”以來,累計關停小機組達到1.1億千瓦,投產百萬千瓦等級機組96台,中國燃煤電廠加權平均運行年限11.26年。
更加“年輕”的燃煤電廠機組同時也伴隨著快速的除塵技術更新換代。自1991年首次發布《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以來,國家先後在1996年、2003年和2011年進行了三次修訂,顆粒物、SO2和NOX排放限值不斷趨嚴。
同時,在國家劃定的大氣汙染重點控製區新建機組排放限值,已全麵超越了其他國家和地區2016年12月之前製定的同類標準要求。這些對於電廠來說,意味著在短時間內的大量投入。
一家北方重要火力發電廠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該廠的10台發電機組已經有8台完成了超低排放標準下的設備改造,其餘兩台也將在今年底完成,屆時這家主供北京電力的發電廠將會實現全麵的改造。
“目前我們采用的脫硫方式是濕法脫硫,其穩定性和可靠度更高,而脫氮則采用的是目前主流的SCR技術。”上述人士告訴記者,“采用這兩項技術的情況下,超低排放改造每台機組要花費約7000萬元,電廠整體改造下來,要花7億元左右。”
和這家發電廠類似,目前國家重點地區的燃煤電廠改造均已逐步推進,大規模燃煤發電廠的環保升級空間有限。下一步的減排重點,是非電行業和民用散煤的改造。
“京津冀及周邊7省市地區,700多萬噸的二氧化硫排放當中,非電和民用散煤排放高達580萬,占比83%,加大這些汙染的治理力度,是進一步釋放減排潛力,提升空氣質量的正確途徑。”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表示。
(原標題:煤電清潔發展報告:燃煤電廠清潔化改造基本完成)
最後更新:2017-09-22 07: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