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8
魔獸
集中持股進一步被限製 “第二個”安碩信息難現
兩年多前,A股首隻400元股誕生,集中持股的公募基金被認為是重要推手之一。如今,隨著證監會《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簡稱《流動性規定》)的出台及實施,被公募推上“神壇”的案例或難以再現。
根據《流動性規定》,在原有基金“雙十比例”投資限製的基礎上,要求公募基金同一家管理人旗下開放式基金持有同一家公司股票流通股比例上限是15%。而在此前的公募“抱團”現象中,持有流通股比例超過20%的也並非個例。
限製集中持股
一直以來,公募基金有“雙十”限製,即一隻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過基金資產的10%、一家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持同一股票不得超過該股票市值的10%。在2015年股市狂飆激進時,很多中小創股票攜基金重倉之勢股價不斷上行,典型的如首隻400元個股安碩信息(300308.SZ).
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當時的十大流通股中,匯添富基金占了5個,其中匯添富移動互聯、匯添富民營及匯添富均衡增長分別占流通股比例達9.68%、4.97%和4.91%。另有匯添富消費行業基金及匯添富逆向投資基金位列十大流通股東的第七和第十位,匯添富持有安碩信息的流通股比例達到了24.73%。
不僅安碩信息,京天利(300399.SZ)、光環新網(300383.SZ)等都出現了單隻基金持股占流通盤比例在20%以上的情況,這些被集中持有的公司也一度暴漲。當時這些基金沒有突破“雙十”限製,但已經非常接近。若按照如今的《流動性規定》,則已經違規。
2015 年上半年市場對中小創趨之若鶩,基金公司高度控盤屢見不鮮,但是隨著股市的異常波動,中小創個股被瘋狂拋售,麵對巨大的贖回壓力,極端情況下又無法將股票賣出,流動性危機凸顯。這種情況下,集中控盤的風險暴露無遺。尤其是偏股型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表現最為突出,市場大幅調整期間,個別基金公司因集中持有中小市值股票而麵臨較大流動性管理壓力。
兩年多後,經過半年多的征求意見階段,《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正式下發,其中對於公募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提出了更明確的監管要求。
在原有基金“雙十比例”投資限製的基礎上,監管層進一步對同一管理人管理的全部開放式基金持有單一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比例作出 15%的上限要求;對同一管理人管理的全部投資組合持有一家上市公司流通股做出 30%的上限規定。
“2015年的非正常大幅下跌之後,很多基金公司吸取教育,大比例特別集中的持股也不太多。我們公司很少采取集中持股的方式,我本人也不是很認可,有時候集中持股並且數量很大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市場和股價的表現,有一個反作用力,不是說公司基本麵很好就可以拿很多,因為拿的太多甚至會影響到公司的基本麵。”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投資總監便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如果是權益基金的話,對基金公司公募是15%的上限,對整個公司是30%的上限。一些公司可能會有內部的管理規定來細化,然後放在交易係統中。”該公募基金投資總監稱。
另外,由於委外資金持有人結構高度集中,機構同質化,資金呈現“大進大出”特點,市場突變情況下贖回行為高度一致,給基金投資運作帶來較大壓力,並潛在可能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等係列問題,《流動性規定》也對2016 年以來的委外資金做出限製:對單一投資者占比達到或超過基金資產淨值 50%的情況,要求采用發起式、封閉式或者定期封閉、不向個人投資者公開發售、披露單一持有人占比超過 20%的情況。
不過,這對基金公司而言可能是個較大的壓力。分析人士指出,單一投資者投資份額超過50%的基金,基金公司或基金公司員工都必須要拿出至少1000萬元的“真金白銀”跟投,並持有3年以上,對基金公司未來發行“定製公募”類產品形成較大的門檻限製。
可以看到,新規的出台,避免基金過度集中持有流通個股帶來流動性風險,也有效規避單一管理人對可流通股本比例較小股票的操控力度。此外,還細化了對流通受限資產投資比例的要求,這將限製開放式基金對定增股票的參與程度。
多家上市公司“過線”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流動性規定》的征求意見稿中,第十五條、第十六條就曾分別對流通股投資比例和流動性受限資產投資做出限製,落地稿與征求意見稿關於流動性投資限製的條款,沒有做出改動。
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中報,同一基金管理人持有單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超過15%的上市公司有宣亞國際(300612.SZ)、韻達股份(002120.SZ)、台海核電(002366.SZ)、東方網力(300367.SZ)、耐威科技(300456.SZ)、勝宏科技(300476.SZ)、廣博股份(002103.SZ)等七家。
統計也顯示,奧佳華(002614.SZ)、京藍科技(000711.SZ)、中文在線(300364.SZ)、國瓷材料(300285.SZ)、東方時尚(603377.SH)等頗為接近紅線。
應該說,3月底的征求意見稿其實已經對持股集中度作出了限製,但似乎基金經理並未受到多少影響:二季度基金公司對上述已經踩到或者接近“紅線”的上市公司幾乎是一水的增持。
“按照正常推理,這些股票麵臨一些減持壓力。不過在我看來,壓力不會特別大,感覺靠線的可能多一些,但是真正過線的數量很少,這個比例總體還是比較寬泛的。現在看起來,超過紅線並不是普遍現象。”上述公募基金投資總監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不過,多位受訪的基金公司高管也坦言,這次的《流動性規定》對貨幣基金的影響會更大,權益類基金相對來說並不明顯。
“貨幣基金是實施擔保的產品,發生風險的時候基金公司能不能不得上,也就是風險準備金覆蓋的問題,不能超過200倍,也就是千分之五。貨幣基金要是偏離超過千分之五,基金公司要自己貼。貨幣基金看起來對投資者風險最小,但其實對基金公司的風險卻是最大,因為要求時時保本,而保本基金是期限保本,從對公司產品的風險程度來看,貨幣基金最高,保本次之。”北京一家公募高管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根據我們自己的業務範疇,基本上選擇了自己的方向來走,不一定是別人要走,我們也要怎麼樣。看了海外這麼多公司,金融是有周期的,按照自己的優勢來走,公司的質量要比速度重要的多。”該北京公募高管也認為。
記者也了解到,為了使行業能夠平穩地應對此次新規,《規定》統籌安排了相關銜接過渡措施,給出了6個月的過渡期,最大限度了減輕新規實施對市場的衝擊。
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民在日前北京舉辦的一個論壇上打了個比方,基金公司就類似造汽車、造手機的製造商,目前基金行業還沒達到大規模產出質量穩定的產品的階段,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我們看到很多公司,可能業績今年好,明年不好,A產品好,B產品不好,穩定性不夠。我們行業過去發展比較快,我覺得在整個流程、標準化、人才隊伍培養,各方麵都還做得不夠。”竇玉民也說。
(原標題:集中持股進一步被限製 “第二個”安碩信息難現)
最後更新:2017-09-03 22: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