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
魔獸
豸 百度百科
"豸" 字釋義
"豸"是一個漢字,讀音為 zhì,在現代漢語中通常指代動物或與動物相關的概念。
"豸" 字的詞義演變
"豸"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中,其本義為"毒蛇"或"毒蟲"。在古代漢語中,"豸"字逐漸擴展含義,既可指代一般性的動物,也可專指勐獸或有害動物。
"豸" 字的用法
"豸"字在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作以下幾類詞語:
- 表示動物的詞語,如"禽獸"、"走獸"、"水豸"
- 表示有害動物的詞語,如"毒豸"、"妖豸"
- 表示用動物形狀或圖案做成的器物或裝飾品,如"豸冠"、"豸符"
"豸" 部首的漢字
"豸"字是漢字中一個常用的部首,表示與動物相關的含義。包含"豸"部首的漢字有:
- 蟲、豸、蛇、狸、豸、豸、豸、豸
"豸" 字的引申用法
除了上述詞義外,"豸"字還有一些引申用法:
- 比喻奸邪惡毒的人,如"蛇蠍豸豸"
- 作為姓氏,如唐朝有豸仁傑
"豸" 字的文化內涵
"豸"字在漢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內涵,與以下文化因素有關:
- 動物崇拜:"豸"字與古代人們對動物的崇拜有關,體現了先民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
- 瑞獸傳說: برخی از حیوانات به عنوان موجودات خوش خیم یا خیرخواه در افسانه ها و فولکلور چینی در نظر گرفته می شدند و با "豸" مرتبط هستند.
- 藝術表現:"豸"字在書法、繪畫和雕刻等藝術形式中經常出現,象徵著動物的靈性、力量和美感。
"豸" 字的現代用途
在現代中文中,"豸"字主要用於書麵語,在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它主要出現在以下語境中:
- 文學作品和曆史文獻
- 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
- 與動物相關的領域,如動物學和獸醫學
最後更新:2024-12-13 19: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