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04 返回首頁    go 魔獸


MiFID II 明日實施!投資者應何去何從?

  2018年1月3日起,歐盟區所有提供外匯差價合約產品的經紀商,都將受新的監管法規的約束。針對MiFID II的推行,各大外匯經紀商都給出了“解決方案”。受此影響的外匯行業零售客戶以及代理商(IB)應何去何從,又該如何考察經紀商的解決方案呢?

一。 MiFID II將嚴重衝擊華語外匯市場

  MiFID II針對外匯及差價合約行業的措施,可以總結為以下要點:

  1。提交所有交易活動的記錄報告(包括所交易產品、報價、執行速度和信息、清算等);

  2。限製交易杠杆比例(根據客戶交易經驗給予不同的杠杆比例);

  根據ESMA最新公告,零售客戶交易差價合約(包括零售外匯)的杠杆限製擬被限製在5:1至30:1之間。

  3。限製交易者的持倉頭寸;

  4。禁止經紀商向客戶提供投資組合服務時索要或設置任何費用,包括傭金或其他形式的付費;

  5。將風險較高的衍生品集中化交易(引入場內交易),比如二元期權等;

  6。禁止濫售EA等自動化交易係統,需要進行長期測試,被證明能盈利後才可出售;

  7。經紀商必須公開報價;

  8。經紀商必須公布年度報告(交易執行情況等)。

  ◎針對外匯行業IB(介紹經紀商)的監管內容

  MiFID II的監管規定中,還包含了對介紹經紀商即IB的相關監管內容:

  1。 IB從歐盟境內交易商處繼續獲得基於交易量的傭金支付的能力將受到限製;

  2.IB必須向其客戶持續提供增值服務;

  3.IB必須向其客戶披露具體傭金。

  據匯眾資訊FinanceWord統計,華人投資者已成為全球外匯市場最大投資群體之一,且投資者偏好高杠杆交易,同時華語市場IB業務發展迅勐。很顯然,如果按照MiFID II的規定和框架,華語地區外匯及差價合約市場必將受到嚴重衝擊。

二。 MiFID II新政優劣解讀

  初衷及長期優勢

  MiFID II是一部嚴監管的典範文本。在保護投資者利益,以及控製交易風險方麵,其代表了全球最高監管水平。該政策對於投資者的保護力度毋庸置疑,同時也給予了那些有更長遠戰略規劃,公司實力強大的經紀商的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機會。因為新政終將加快外匯差價合約市場的規範化進程,逐步淘汰實力不足的小規模經紀商。

  短期弊端

  雖然從長遠來看,新規的實施將有利於全球外匯及差價合約市場的規範,但不可否認的是MiFID II也存在很多短期弊端,特別是過於急促執行的要求,以及部分過度嚴厲的調整措施,麵臨著市場“過猶不及”的質疑。

  1。 可能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正規經紀商的運營負擔突然加重,反而給了受監管程度低或不受監管平台可乘之機,擴大市場占有率,吸納更多投資者的資金。好的監管初衷如果沒有得到客戶的充分理解和認可,反而會刺激投資者轉向尋求監管不嚴的經紀商,使他們的投資暴露在更大的不可控風險之中。

  2。 無法滿足投資者的杠杆需求

  根據ESMA 的公告,未來交易杠杆比例可能被嚴格限製在為1:30以下。對於投資於保證金交易的客戶來說,杠杆是他們的最主要需求之一,過低杠杆將無法滿足他們的交易需求,並且嚴重影響交易體驗。

  3。 打壓全球零售外匯交易市場

  除了杠杆外,客戶在開戶和交易上也有更多限製,從而使得整個零售外匯及差價合約交易市場受到打壓。

  4。 影響介紹經紀商(IB)業務的發展。

  IB協議及執行也在新規有更詳細的規定。這些規則的消極影響,可能會進一步抑製外匯市場業務的發展。市場需要多長時間消化這些短期弊端帶來的影響,我們不得而知。因此,在新規正式全麵推行前,如何規避這些問題,並將其對市場及投資者的影響降到最低,將是所有市場參與者麵臨的最大挑戰。

三。 市場反饋及經紀商應對政策

  在MiFID II的實施倒計時中,市場反饋不一,那些調整步伐相對更快的經濟商明顯有了更大的優勢。其中包括眾多在英國徹底完成退歐之前,FCA監管旗下的外匯經紀商。大部分老牌經紀商,都給出了相似的應對政策:獲得多監管牌照(特別是離岸金融監管),並將代理商遷移至新的監管實體。

  ◎GAIN Capital嘉盛集團從2016年起即開始向IB及個人客戶提供自主選擇的權利,決定是否將其業務或賬戶轉移至注冊於開曼群島受CIMA監管的GAIN Global Markets, Inc。

  ◎GKFX捷凱金融安排了中國區的代理商遷移至新的監管實體GKFX Prime,受英屬維爾京群島金融服務委員會(FSC)許可並監管。

  ◎XM集團則選擇為非歐洲的國際客戶提供賬戶轉移的選擇,把現有交易帳戶轉移到隸屬於 XM Group底下,受伯利茲國際金融服務委員會監管的 XM Global Limited (XM Global)。

  這些政策很早就開始實施了,最早的完整方案之一可追溯到2016年11月嘉盛發布的“嘉盛全球公司”相關聲明。越早公布的方案越使得投資者有充裕的時間做出調整和選擇,而經紀商本身也可以根據投資者的行為變化做出更好的服務。

  什麼是離岸金融監管?

  離岸金融監管從上世紀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監管法律和體係。全球主要的幾個離岸監管中心很多具有發達的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不同的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規模較小。

  在反洗錢監管、監管審查、審計會計檢查等方麵,離岸金融中心的監管力度正在開始向倫敦、紐約、東京等國際金融中心看齊。

  離岸金融監管的優勢

  離岸監管的優勢是注冊的離岸公司通常可享受一些優惠政策,如稅收豁免、匯兌自由等。就零售外匯等經紀商而言,這些公司選擇離岸監管除了節省相應的成本,更多的是想獲得更加靈活的組織結構和業務形式,以提供更豐富多樣的投資產品。例如,MiFID II新政中對杠杆的限製難以滿足投資者對保證金比例的需求,受此政策影響的母公司就不再能提供高杠杆產品。但是,其注冊於離岸金融中心的旗下公司,則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相關文章:關於離岸金融監管,投資者必須知道的3個知識點

四如何考察經紀商提供的“解決方案”

  前麵提到了許多未雨綢繆的經紀商,為了應對FCA監管新規和MiFID II的正式實施,早早就開始準備解決方案。這不但給了他們自己的客戶和代理更多的選擇,也為其他華語外匯市場中可能受此影響的投資者,提供了參考標準和判斷依據。

  例如,外匯行業龍頭之一的嘉盛,早在2016年11月就推出FOREX.com嘉盛全球市場(GAIN Global Markets, Inc。)服務。我們可以以“嘉盛全球市場”為例,向投資者和代理講解MIFID II新政實施後,轉移賬戶或代理關係時,必須充分考察的一些要素

  1。 選擇哪家離岸金融監管機構?

  雖然離岸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力度在逐步加強,但如上文所述,不同離岸地區的具體的監管條款還是有諸多不同。

  全球四大離岸金融中心分別是: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維京群島Virgin Islands、塞舌爾Seychelles,和伯利茲Belize。從受歡迎程度來看,開曼群島近年來獲得了更多主流金融機構的青睞:全球 700 多家銀行在開曼群島設有分支機構;有數據顯示,全球近50家頂級銀行中的40家都在英屬開曼群島注冊。還有諸多從事信托、保險、外匯、證券、投資基金等金融服務的公司注冊於此。 此外,全球許多知名跨國企業,比如可口可樂寶潔英特爾公司都在開曼群島開設子公司。在國內,騰訊、阿裏、百度人人網、奇虎360等等知名互聯網巨頭注冊地都在開曼群島。

  從牌照方麵看,CIMA(開曼群島金融管理局)的監管服務最為接近英國金融監管局FCA的執行準則,在資金安全和監管保障上較好。開曼群島金融管理局(CIMA)於1999年成立,由英屬開曼政府全資所有,迄今已有近20年的監管及運營經驗,是英屬開曼群島上最主要的金融服務監管機構。CIMA在某些製度和措施上,幾乎與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一樣。例如:

  ①從監管環境上看,CIMA有著反洗錢製度、嚴格的客戶資金保護條例、嚴格的淨資產規定、嚴格的企業管理要求、嚴格的監控和可疑報告要求等多種較為完善的條例及規定;外匯經紀商或被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處於明確透明的監管環境中。

  ②CIMA同FCA在部分規定上非常類似,而這些類似的規定例如客戶資產賬戶實行嚴格的法定抬頭要求,確保資金存放在客戶名下;外匯經紀商須定期對客戶資金進行每日清算及對賬等等都能更好地保障客戶資金安全。

  ③CIMA要求客戶資金必須完全單獨隔離存放,與公司資金分割開來,這樣客戶資金才不會被挪用他用。這一點,也與FCA的要求類似,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不允許任何資金隔離豁免的監管機構之一。

  2。 是否可延續現有的交易服務和資金安全保障?

  根據嘉盛官方網站顯示,嘉盛英國原來的客戶將賬戶轉移至FOREX.com嘉盛全球市場後,可以享受以下服務:

  - 繼續靈活地使用目前的杠杆比交易;(據核實,CIMA規定的杠杆比例最高可達 400:1)

  - 資金完全隔離:為了遵守英屬開曼群島金融管理局 (CIMA)的規定,所有客戶的資金都被隔離放置於美國摩根大通銀行一個單獨的銀行賬戶;

  - 通過全新的活躍客戶計劃,享受更低點差 – 已於2017年10月推出;

  - 更多交易平台,包括MT4網頁版,和全新嘉盛操盤手平台網頁版 – 已於2017年6月推出;

  3。 IB是否具備自主選擇權並繼續享受現有協議條款?

  在國內,IB是各大經紀商發展業務的主要依賴,但在政策變革和發生事件時IB往往無法獲得如零售客戶一樣的公平待遇。因此IB是否具備自主選擇的權利,也非常重要。

  匯眾資訊從嘉盛工作人員及其代理處均得到了確認,自2016年11月起,嘉盛所有IB可自行考慮是否願意把其業務轉移至FOREX.com嘉盛全球市場。嘉盛為此也啟動了額外的一套更加流暢的流程, 幫助願意轉移業務的IB無縫過渡至FOREX.com嘉盛全球市場。過渡之後,IB業務繼續如以往一樣運行。

  4。 區分“李逵”和“李鬼”

  可以預見,除了大的知名外匯經紀商以外,一定會出現眾多渾水摸魚的小公司,以較低成本獲取離岸金融監管。離岸公司監管會成為他們有且唯一具備的監管牌照。這類公司可能會告知投資者,他們的監管轉移也是因為MiFID II新政的執行。因此,要區分“李鬼”,還需要看該經紀商在其他地區的監管資質,以及其他方麵的綜合實力。

  例如,除“嘉盛全球市場”受CIMA監管,嘉盛英國公司受FCA監管,嘉盛集團也是紐交所上市公司,在美國受CFTC和 NFA監管。作為在美國上市的金融公司(證券、期貨、期權、差價合約等),受“嚴刑厲法”的要求,公司信息需完全公開透明化。

  比起銷售和客服人員對其平台天花亂墜的吹捧,投資者和代理,應該更重視這些實際可查的監管狀態。畢竟堅實的法律保障遠高於空口無憑的銷售承諾。能以投資者角度製定公司政策和考慮問題的經紀商,才是值得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

  最後,投資者和代理應該積極看待即將在2018年1月3日開始推行的MiFID II新政,畢竟這代表著全球最嚴監管政策,長遠來看是為了保障投資者的利益。除了以上知識點,還有任何相關問題,請給我們留言。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8-01-03 01:04:58

  上一篇:go 一周前瞻:再見2017!新非農重裝來襲!
  下一篇:go 英國脫歐大臣回擊歐盟:不能對貿易協議內容挑三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