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
魔獸
國務院批複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堅持建設用地總規模負增長
國務院日前對《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作出批複。批複稱,上海的城市規劃、建設與發展,要立足國際國內和本地實際,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
國務院批複主要圍繞上海繼續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嚴格控製城市規模、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創造優良人居環境、塑造城市特色風貌、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健全城市管理體製等幾個方麵展開。批複指出,《總體規劃》是上海城市發展、建設、管理的基本依據,必須嚴格執行。上海市政府要抓緊深化編製有關專項規劃、功能區規劃、控製性詳細規劃,分解落實規劃目標、指標和任務要求。
《總體規劃》要求上海堅持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負增長,牢牢守住人口規模、建設用地、生態環境、城市安全四條底線,著力治理“大城市病”,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發展模式的轉型途徑。同時要求“到203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製在2500萬左右,建設用地總規模不超過3200平方公裏”。
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張雷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上海在人口規模、建設用地、生態環境、城市安全等方麵均要有大作為。在綜合治理的前提下,上海應有自身特色的創新、人文、生態,要走卓越的轉型發展之路。尤其是要將各種高新技術運用於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中去,這對保障上海這一國際性城市的運行與管理,具有戰略意義。
“與有些城市發展綱要中更多強調產業、經濟不同,上海此次中長期總體規劃,對精細化管理、生態文化引導等提得比較多,這表明上海已經到了城市建設的中後期或成熟期,不再是重簡單建設的階段。”張雷說。
《總體規劃》要求,上海應根據市域內不同地區功能定位和資源環境條件,提升主城區功能等級,完善新城綜合功能,促進新市鎮協調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逐步形成“一主、兩軸、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空間結構和“主城區-新城-新市鎮-鄉村”的城鄉體係。要從長江三角洲區域整體協調發展的角度,充分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分工協作,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複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對證券時報記者說,從規劃中對建設用地、人口控製的表述來看,上海的非核心功能區今後可能加速向浙江、江蘇的鄰近城市轉移,上海全麵轉型以及建設上海大都市圈,不能僅在上海的行政區劃裏做文章。資源流動必須遵循市場規律,未來二三十年,上海必定要與周邊城市加以銜接,其相對應的交通、通勤網絡將會得到更大重視。
張軍強調,任何城市的發展規劃,都不是單純的計劃或行政指令,它總是根據一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而不斷調整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浦東大開發時,有誰想到過上海的總人口會超過2000萬?”記者發現,《總體規劃》指出上海要“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製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構建空間留白機製和動態調整機製,提高規劃的適應性。”對此,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黃建中認為,這對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對從事地下工程、地鐵建設等產業可能形成長期利好。
(原標題:國務院批複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
最後更新:2017-12-26 07: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