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32 返回首頁    go 魔獸


資金麵迎大考難大旱 不會持續大幅偏離緊平衡

進入11月中旬,月中資金麵收緊的情況準時出現,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應聲轉向,表明維護流動性基本平穩的態度。相比之下,市場似乎更擔憂年末“大考”。10月以來資金麵總體平穩,但中長期貨幣市場利率始終居高不下,貨幣市場利率曲線增陡,反映出機構對未來流動性狀況持謹慎態度。

分析人士指出,低超儲率環境下,流動性易緊難鬆,尤其是臨近年底,機構對中長期資金需求增多,容易引發、階段性資金供求緊張。不過,年底通常是財政投放高峰期,配合央行削峰填穀的操作,預計市場資金麵不會持續大幅偏離緊平衡的狀態。

多因素影響短期流動性

連日來,貨幣市場利率連續反彈、跨稅期跨月資金需求升溫、機構平頭寸難度增加,均表明每月中旬資金麵“例行”的收緊已拉開序幕。

13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全線上漲。其中,隔夜Shibor上行7BP至2.787%,創10月以來新高,這是該利率指標近期連續第5日上漲,單日漲幅為5日來最高,顯示短期流動性收緊的勢頭漸趨明顯。

13日,銀行間市場3個月以內的各期限債券回購利率亦多數走高,隔夜回購加權平均利率漲逾8BP至2.82%,代表性的7天回購利率(DR007)持穩於2.94%。跨稅期的14天和跨月的21天品種漲勢尤為突出,前者漲11BP至4.05%,後者漲25BP至4.31%。

交易員稱,13日早間資金麵較緊張,僅少數大中型銀行融出短期資金,14天以上中長期資金供給有限,價格高企;臨近午盤,隔夜出資開始增多,機構需求陸續得到滿足;總體上,資金麵仍保持緊平衡。

進入11月中旬,企業繳稅是影響短期流動性的主要不利因素。據了解,11月企業主要稅種的申報和入庫期是1-15日。從以往經驗來看,臨近15日的兩三日將是本月繳稅的高峰期,隨著稅款集中征收入庫,15日前後幾日將是稅期因素對流動性擾動最大的時候。另外,15日也是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例行的繳納與退繳時點。

業內人士指出,11月繳稅和繳準規模一般要少於10月,但今年以來財政收支、存準繳退乃至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對流動性造成的擾動加大,考慮到11月上旬央行淨回籠和政府債繳款消耗了不少可用資金,市場機構對繳稅和繳準可能引發的流動性波動依然不乏擔憂。

11月上旬,央行公開市場操作(OMO)以淨回籠為主,即便算上央行月初對全月到期中期借貸便利(MLF)進行的一次性滾動操作,上旬仍通過OMO淨回籠2630億元。另外,本月上旬政府債券發行繳款超過3000億元。超儲逐漸被消耗,又麵臨繳稅、繳準等擾動,市場資金麵從9日前後開始顯現收緊的苗頭。

緊張程度有限

繳稅繳準在即,短期市場資金麵料承壓,但實際表現還取決於央行流動性管理。在短期流動性顯現收緊征兆後,央行隨即調整了公開市場操作方向。9日,OMO終結連續3日淨回籠,實現等量對衝;10日轉為淨投放500億元;11日,央行開展逆回購操作1800億元,對衝到期逆回購和MLF之後,淨投放835億元,逆回購交易量和淨投放量雙雙加碼。

結合業內反饋來看,近幾日,市場資金麵雖轉緊,但緊張程度尚有限,平頭寸難度還不大。如此形勢下,OMO及時轉向,且對衝力度逐漸加大,表明了央行維護流動性基本平穩的態度。在流動性自然收緊與央行逆向調控的作用下,市場預計近期資金麵會略緊但不會出現過於緊張的情況。

事實上,四季度資金麵開局較好,10月至今總體平穩甚至略偏寬鬆,本月初短期貨幣市場利率一度還創出數月新低。11月3日,DR007最低跌至2.74%,為7月11日以來最低值;6日,隔夜Shibor報2.512%,為4月19日以來最低值;從銀行間市場全口徑的7天回購利率(R007)走勢上看,10月算術均值為3.36%,較9月下行11BP,10月至今為3.15%。這背後與央行張弛有度地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不無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端跌至下半年低位的同時,近期貨幣市場利率中長端仍居高不下,貨幣市場利率曲線增陡的現象透露出市場對未來流動性的擔憂。最突出的代表是3個月Shibor。自10月10日起,Shibor3M已連續25個交易日上漲,11月13日報4.5155%,創下半年以來新高。相對月度“小考”,市場機構顯然更擔憂年末流動性大考。

“大考”料有驚無險

年底銀行將再次迎來各類監管指標考核。臨近年末,機構著手應對監管考核、進行流動性跨年準備,對跨年資金需求會逐漸上升,大中型銀行向外拆出資金的意願則可能下降,容易引發或放大流動性供求矛盾,疊加市場預期等因素影響,流動性波動通常是下半年較大的時期。數據顯示,每年12月R007均值往往是下半年最高水平。

以往年末流動性緊張主要發生在12月中旬,但一些機構提前開展相應的準備工作,也可能導致流動性緊張的情況更早發生。今年以來,為推動金融去杠杆,央行有意營造流動性結構性短缺的氛圍,金融機構超儲率持續處於較低水平。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目前央行尚未公布三季度末超儲率數據,但銀監會公布的數據進一步走低,預計央行口徑的超儲率也會處於今年偏低水平。低超儲率意味資金麵“底子薄”,抗壓能力下降,表現為各類因素造成的擾動加大,資金麵反複呈現間歇性緊張。市場人士指出,麵對流動性波動性較大的環境,市場機構預防性心態較重,一些機構從10月、11月開始著手進行跨年跨春節準備,正是近期中長期貨幣市場利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

不少市場人士注意到,10月以來,3個月及更長期限的同業存單發行利率開始持續走高,3個月的股份行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已從4.3%一線漲至4.75%左右,1年期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已漲至5%附近。從10月開始,3個月同業存單可跨年,其發行利率上行直接反映了機構對跨年資金需求的增加。

與此同時,同業存單漲價後遲遲未見放量,10月發行量為1.31萬億元,較9月的2.2萬億大幅減少;11月前兩周,單周發行量分別為3159億元、4417億元,與9月份單周發行量仍有不小差距。然而,11月仍有1.8萬億元同業存單將到期,12月到期量超過2萬億元,均處於今年各月高位。同業存單滾動續發與增發需求,共同帶來的發行壓力,也可能成為流動性的一項隱憂。

對於四季度流動性來說,財政支出增加將是難得的有利因素。往年11月、12月,通常有大量的財政款項投放,形成流動性供應。但財政支出主要集中在月末,尤其是12月末,難以對中上旬的流動性缺口形成有力支持。鑒於財政投放的“遠水難解近渴”,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非常關鍵。好在今年以來,各季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力度都不小,資金麵實際波動甚至要小於非季月。

有市場人士表示,考慮到當前超儲率偏低、年末流動性波動風險較大,且近期債券市場利率出現較快上行,央行適時適量給予流動性投放合理且必要。10月以來,央行流動性投放力度有所加大,單月淨投放量創今年新高。另外,10月27日,央行首次開展63天期逆回購操作,填補了逆回購與MLF之間的期限缺口。從11月開始,63天期逆回購已可跨年,有助於滿足機構對跨年資金需求,平抑年底流動性波動。

總的來看,在財政投放間隙,若央行適時給予必要流動性支持,加上金融機構提前進行準備,年末資金麵應“有驚無險”,隨著年末財政投放到位,來年初流動性將有望迎來一段較寬鬆的時期。

相關報道>>>

10年國債收益率逼近4%:反彈時機未到債熊或繼續發威

分析解讀>>>

資金麵趨於收斂 分析稱年底或將上調公開市場利率

(原標題:曲線增陡顯憂慮操作轉向穩預期 資金麵迎“大考”難“大旱”)

最後更新:2017-11-14 09:18:58

  上一篇:go 深交所:莊園牧場今起調入港股通股票名單
  下一篇:go 李克強:希望中韓推進經貿、金融、製造業等領域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