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魔獸
維生素企業迎來機會 醫療服務業快速增長
近期,導致醫藥股持續上行的驅動因素主要是“創新+估值切換”,“創新”已成為此輪“醫藥消費升級”最大的主線。隨著醫藥行業逐步從醫保紅利整體驅動轉向創新品種市場驅動,板塊龍頭已經持續創出新高。以麗珠集團和複星醫藥為代表的低估值白馬醫藥股脫穎而出,而恒瑞醫藥、片仔癀、長春高新等公司股價也是創下了曆史新高。
“目前醫藥行業處於變革階段,行業整體逐漸度過穀底,處於恢複上升期。”一位匿名資深醫藥行業研究人士在接受紅刊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長期投資角度看,創新周期以及藥品質量提升周期將會貫穿未來行業發展,醫藥行業在未來2~3年內仍有較大的配置價值。
維生素生產企業迎來機會
11月6日,工信部、環保部、衛計委、食藥監總局聯合發布了針對醫藥行業的錯峰生產通知。該《通知》要求,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環境保護部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督促企業結合原料藥生產工藝和技術特點,製定原料藥采暖季錯峰生產具體措施,明確停產品種、停產時限、停產方式等內容,嚴格按照要求實施停產。環京津冀地區,包括山東省在內,A股的化學原料藥生產企業包括天藥股份、新華製藥、金城醫藥、華北製藥、常山藥業等。然而,環保政策的趨嚴,對維生素和抗生素中間體生產企業而言卻是帶來利好。
紅刊財經記者了解到,由於抗生素領域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價格大多數低位運行,其中青黴素工業鹽行業整體仍處低迷期,產品價格近期有所回升;7-ACA 過剩嚴重, 整體價格低迷,近期有所反彈;7-ADCA 和 6-APA 受益於環保政策趨緊,最近價格有所回升,其中 6-APA 價格回升較為明顯。6-APA 的主要生產廠家是聯邦製藥和國藥威奇達(目前歸屬於現代製藥),隨著華北地區環保趨嚴和供給端收縮,短期 6-APA 的價格回暖明顯。
從維生素公司近期發布的業績預告來看,四季度業績開始逐漸兌現漲價預期,預計明年一季度還將有更大幅度提升。以重點公司新和成和兄弟科技來看,新和成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0.92億元,同比增長19.57%,對應扣非淨利潤8.61億元,同比增長6.39%。公司預告2017年度淨利潤變動區間14.43~18.03億元,同比預增20%~50%。三季度以來,公司主要產品維生素價格大幅上漲,第四季度執行高價格訂單將帶動業績大幅增長。兄弟科技前三季度實現收入10.79億,同比增長46.16%;歸母利潤2.51億,同比增長157.91%。公司業績快速增長源於維生素行情多點開花。其中維生素B1年初至今漲幅71.8%,B3漲幅40.9%,B5漲幅133%,K3漲幅37.7%。此外46.97%的綜合毛利率也創下了曆史新高,剔除皮革化學品的影響,維生素板塊實際毛利率超過60%,顯示出極強的成本轉嫁與盈利能力。
匿名研究人士表示:“由於龍頭企業出口業務占比較較高,出口訂單主要是長單,一般按季度或半年度簽訂,因此實際執行價格滯後於市場價格約一個季度。維生素產品價格主要從下半年開始上漲,因此業績在四季度開始兌現。目前產品價格均橫在高位, VA 產品我們已然強烈看漲。因此相關公司明年一季度環比今年四季度將有大幅提升”。
醫療服務迎來快速增長
對於醫藥股的機會,長城證券資深研究人士重點提到了醫療服務公司。他指出,在健康中國戰略和醫改推進的大背景下,行業處於高速成長周期,政策紅利將進一步釋放,鼓勵社會辦醫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等政策將會進一步落地,推動醫療服務行業的發展。另外,將會有越來越多公司通過外延並購切入醫療服務領域,行業整體話語權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另外,醫療服務細分業務領域眾多,尚未形成非常固定的商業模式,具有非常好的可塑性, 以分級診療為代表的醫療服務新模式將層出不窮。
整體統計來看,雖然醫療服務類公司的整體淨利潤有所下滑,但結合外延情況來看,醫療服務板塊在第三季度單季增速還是十分亮眼的,其中,收入端、利潤端均實現高速增長。仔細分析板塊內上市公司業績增速情況,盈利能力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醫療服務領域眾多公司處於推廣布局的階段,期間費用有較為顯著的提升,尤其是銷售費用提升較為明顯。統計顯示,在15 家醫療服務公司中,利潤增速50%以上的有美年健康、海虹控股;增速在 20~50%的為信邦製藥、恒康醫療、通策醫療、愛爾眼科、迪安診斷、金域檢驗。而*ST 運盛、宜華健康前三季度利潤增速則出現了下滑。
具體個股上,龍頭公司愛爾眼科、美年健康等業績呈現加速。其中,愛爾眼科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8億元,同比增長42.16%,歸母淨利潤6.32億元,增長35.06%),扣非淨利潤6.56億元,增長38.86%。三季度收入、淨利增速較上半年大幅提高,主要是公司本期收購境內外子公司及原有醫院收入規模增長所致。在並購 9 家醫院提振增速的情況下表現極為亮眼,其內生增速在收入端及利潤端也分別保持著 30%、25%左右的高速增長。在疊加外延影響後,增速表現亮眼的還有美年健康、迪安診斷、恒康醫療等。
化學製劑公司業績有望回暖
作為一個仿製藥大國,我國製藥企業97%以上為仿製藥,製藥產業總體處於“仿製為主創新為輔”的階段,相關資料顯示,國內仿製藥的利潤率僅為5%~10%,遠低於國際仿製藥的平均利潤率30%~60%,對於利潤率低下的原因,前述研究人士表示,原因在於國內製藥企業眾多,競爭激烈所致。而隨著醫保控費的推進,醫藥工業發展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穩健增長。而對於醫藥股行情,大多數分析師在紅刊財經采訪時表示,“創新”與一致性評價將為原料藥行業可持續發展帶來發展良機。
從化學製劑行業三季報業績來看,化學製劑行業整體業績增速下降,招標降價、零加成及醫保控費政策對各個化藥製劑企業收入端和淨利潤端的影響逐步顯現。三季度製劑板塊收入加速,製劑板塊兩極分化明顯,但結構性投資機會仍在。其中恒瑞醫藥、麗珠集團、華東醫藥3家龍頭白馬企業依舊能夠維持收入和業績均高速增長。利潤占比較大的包括有華東醫藥前三季實現營業收入2145087.07億元,同比增長13.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8915.90萬元,同比增長24.58%。恒瑞醫藥公司三季報收入100億元,增長22%;淨利潤23億元,增長21%,扣非淨利潤23億元,增長20%;創新藥放量及製劑出口是驅動公司業績增長的兩大主力。另一家公司科倫藥業,公司三季報實現收入 79.10億元,同比增長 26.51%;歸母淨利潤 3.86 億元,同比下滑 28.10%;扣非淨利潤 4.03 億元,同比下滑15.93%。預計全年淨利潤變動範圍為-25%~25%。公司表示,前三季度淨利潤負增長,主要因川寧二期產量低、但折舊同比增加,同時公司研發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增長幅度較大所致。三季度收入利潤恢複增長主要因硫紅原料藥價格上升, 9 月川寧二期開始恢複生產,預計四季度將進一步釋放利潤。
“在新的藥品審評審批製度、兩票製、招標價格聯動等政策催化之下,強者恒強態勢凸顯。四季度看好醫藥行業中細分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標的的選擇以估值與業績增速匹配為主,對於部分增速較高的企業而言,可以容忍相對較高的估值”。聯訊證券醫藥分析師李誌新在紅刊財經采訪時如是說。
(原標題:維生素企業迎來機會 醫療服務業快速增長)
最後更新:2017-11-12 0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