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76 返回首頁    go 魔獸


支付寶轉賬收費?出來混的是要還得,該還得遲早要來

2016年1月15日傍晚,微信發布信息,3月1日起,從微信零錢體現到銀行卡,將收取用戶0.1%的手續費,每位用戶將享受1000元的免費額度。

微信方麵聲稱稱:“基於微信支付的每一筆交易,隻要從銀行卡扣款,事實上不論金額大小,銀行都要向微信收取手續費。這些成本一直都由微信自己承擔,隨著用戶量和交易量逐步升高,成本壓力也越來越大。此次策略調整也是希望能補貼一部分巨額成本。”

2016年8月31日滴滴正式調價

去年年底滴滴打車,起步10元,每公裏1.3元。現在,起步費3公裏內12元,每公裏1.5元。不同距離從遠到近實行3、4、6、8折的收費折扣。滴滴的回應:"為了實現成本的合理分攤,鼓勵用戶共享出行,這將有助於共享出行行業健康發展。"滴滴背著我們沒少偷偷漲價!

遙想去年5月滴滴還叫快的的時候,當時的計價標準是1.5元/公裏+0.25元/分鍾,且不設起步價;轉眼到了9月,標準提高到1.5元/公裏+0.35元/分鍾,同時規定超過12公裏的路程每公裏收費1.8元;2016年7月,計價標準提高到1.8元/公裏+0.5元/分鍾,最低消費10元。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將與優步中國合並以後,價格更是高漲。乘車人的優惠券力度小了不說,司機每天接滿22單的補貼也從年初的100元,變成後來補貼80元,再變成合並後的60元。

滴滴董事長程維配圖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優惠不會終止,紅包補貼還將長期存在。”是長期存在,但是是以長期以1塊錢、9.5折的方式存在。。。。。。

其實滴滴大部分用戶群體和小編相似,或是學生、或是小白領,我們都更追求於低價,也就是所謂的“價格敏感型用戶”。講真的,我們可能也不怎麼在乎環保不環保,共享不共享,其實我們在意的就是便宜不便宜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滴滴每一次漲價都牽動我們的神經。雖然現實殘酷,但這一切都是意料之中,滴滴優步合並,網約車合法化,無不都意味著滴滴價格的上漲。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與優步全球達成戰略協議,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全部資產。8月2日,交易雙方履行股權變更登記手續,完成交割。8月31號滴滴正式調價。我們得重新拾起已經落灰的公交卡了。事實上滴滴價格的不斷上調,正在迫使已經養成使用打車軟件的使用習慣的年輕人迫忍痛割愛,重新選擇公共交通工具。

2016年9月12日支付寶提現收費政策公布

大家是否還記得微信公布提現收費後,支付寶發的那條微博麼?

出來混的總是要還得,該還得遲早要來...就在今天下午,支付寶也正式宣布提現收費了!

大家有沒有一種,說好一起到白頭,結果你卻偷偷焗了油的心酸...

記得早在2003年之前,國內隻要一提到購物,幾乎都是易趣,但是那時淘寶的身影已經開始顯現了。

易趣占據了接近99%的份額,並且壟斷了當時的國內四大門戶的廣告,這些廣告都是有排他協議的,或者直說的話,這些門戶不能再接淘寶這種的易趣同行的廣告。

記得那個年代,馬雲每年喊著投入幾億,淘寶免費三年。而後免費三年到期後,再免費三年……

借助免費來圈地,不僅僅網站如此,殺毒軟件也如此,現在連手機也硬件賠錢來圈地了,把用戶圈住才是真正的王道,誰控製了用戶,誰就主宰了現在和未來的收入。看到“主宰”這兩個字沒?

到現在回頭一看,免費的代價其實真的不低,淘寶上基本沒有免費開店這個說法,想有買賣,總得弄個旺鋪吧,現在天貓借助淘寶集市人氣的流量崛起,越來越多的中小賣家進入了寒冬,真正賺錢的,已經是極少數的那部分了。就如同很多媒體都在不斷的吆喝大學生創業,但是國內哪有歐美那種車庫創業就能紅遍天下的創業環境?

你創新了下,速度被巨頭們抄走然後你就咯屁吹風了。還不懂中國社會的特色就創業,成功者少之又少,都燒成了灰燼了。不是不讓你創業,起碼你得有一定的資源,不然隻會成為學校和媒體和一些部門的政績犧牲品,他們作秀,可真就苦了你。

商業就是商業,遵循商業道德的,免費又何妨,但是流氓地痞也會借助大家愛免費的心態來坑你,你接過免費中獎電話麼?你知道多少人被這個坑騙?

不是說淘寶和支付寶他們在騙誰,隻是,這是他們商業上的策略,他們老謀深算,很有打法。為了從對手中搶市場趕走滅絕他們,敢狠心投入十幾億一直搞N年免費。

支付寶在電腦上的轉賬先用額度來約束你,進而讓你用支付寶錢包來免費無額度的限製,等有天大家全用上支付寶錢包,那麼收費就自然而然。

這些事,沒有誰對誰錯,就是純商業行為,隻有誰厚道不厚道。理解他們的做法,甚至很佩服純商人的魄力,但是不知為何,還是不喜歡這種豬要養肥了再殺的感覺。

國內的電商都在賠錢,都在互相打仗,但是國外的Amazon依然保持非常高的毛利率,甚至送貨上門都需要額外加上10美元20美元。

感覺,這種是健康的商業氛圍,讓有付出的人得到應有的回報,而不是借助免費的名義,圈了再宰。

幾年前,看過一個說法,說有些地方的招商引資就如同撲克牌中的“JQK”:先把你各種免費免稅政策“J”(勾)進去,再把你“Q”(捆綁)住,最後把你“K”掉。就這麼回事。

翻譯過來就是:豬養肥了該宰了。

我們一直以來為之興奮的各種優惠政策逐步消失,網上出現種種討伐聲音,甚至是叫罵聲反對運營商這樣的行為。

但是讓我們靜下來仔細思考,諸如各種各樣基於所謂互聯網思維的免費模式,各種超低成本的運作模式,一時之間鋪天蓋地。各大平台釋放紅利,相互廝殺的帶來的好處終於以獨霸天下或平分秋色的方式告一段落,終於我們被養肥了,是時候收割了,理由就是綜合運營成本。

最後更新:2017-10-08 01:52:35

  上一篇:go 支付寶、微信的“雙限製”,馬雲留有後手
  下一篇:go 支付寶提現開始收費,這裏有對付馬雲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