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62 返回首頁    go 魔獸


盈利改善+增量資金+估值修複 港股牛市動能有望持續釋放

繼滬港通、深港通相繼獲批之後,債券通“北向通”也於2017年7月3日上線試運行,標誌著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的格局再次升級。2017年初至10月18日,港股市場表現十分亮眼,恒生指數上漲30%,科技、地產、消費品、原材料等行業漲幅居前,對香港市場的積極研究與配置已成為內地資管行業的重要趨勢。

受益於經濟持續複蘇,企業盈利改善的確定性進一步增強,盈利增速重回雙位數增長,成為本輪港股上漲最重要的驅動因素。2017年以來全球經濟明顯回暖,內地GDP增速回升至6.9%,疊加價格因素,名義GDP增速在11%左右。長期來看,內地經濟進入新階段,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經濟結構更加優化,供給側改革和品牌化趨勢帶來產業集中度的提升,由前幾年“跑馬圈地、快速擴張”走向如今“大者為王、贏家通吃”的局麵,小企業很難彎道超車。在這種競爭格局下,龍頭公司逐漸掌握市場定價權,市場占有率快速提升,盈利增速明顯反轉。隨著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陸續公布,2017年港股盈利增速預測有望進一步上調,創下2010年以來的新高,扭轉了2009年以後中國經濟增速下台階導致的盈利增速下滑。

其次是“A+H”互聯互通為港股注入“增量資金”,估值窪地逐漸修複。港股市場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成熟市場,參與者主要為機構,個人投資者占比很小,換手率較低,相比A股市場有明顯的流動性折價。而2014年11月滬港通、2016年12月深港通的開通,為香港市場注入了可觀的南下增量資金,有助於港股從估值窪地修複到合理估值水平。與此同時,2017年以來美元持續弱勢,從資金流向和企業盈利的雙重角度考慮,也均利好港股市場。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港股牛市的動能尚未充分釋放。首先,不同於以往的是,當前盈利的提升更多來自於競爭格局改變後經營效率的提高,而非資產規模的大幅擴張,我們判斷這種模式會更具有持續性,未來強者恒強的格局仍將繼續,帶動港股ROE從低位繼續回升,從而保證可觀的盈利增長水平。彭博數據預計2018年恒指盈利增速在9%左右。

同時,目前港股估值仍處較低水平,恒生指數平均估值在13倍市盈率、1.3倍市淨率左右,多數在兩地同時上市的股票,其H股與A股相比都有較大折價;並且從目前的市場價格來看,恒指股息率仍有3.5%左右,在香港的低利率市場環境中非常具有吸引力。

此外,從資金流向的角度來看,“增量資金”有望為市場帶來流動性溢價。未來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勢必更加完善,內地資金南下配置低估資產有望帶來流動性溢價,從而助力港股的估值進一步抬升;此外如果從匯率的角度考慮,一定程度上促使資金流向香港市場。

我們持續看好2017年四季度以及明年的港股行情,板塊上可關注電子和銀行。四季度為各大手機廠商推出旗艦品種的旺季,消費電子產業鏈有望受到新機型備貨旺季拉動,零部件廠商將呈現持續高景氣,預計景氣度持續到明年。而對於銀行股來說,國內工業企業利潤持續修複,銀行資產質量已看到明顯改善,在中國經濟韌性較強、通脹有望回升的背景下,疊加美聯儲12月大概率加息的影響,預期內地和香港本地銀行的淨息差也會有所擴張。

港股市場目前參與機構仍以歐美的機構投資者為主,而外來的大資金往往是做區域性的配置,更重視股票的盈利、分紅以及流動性,這種資金屬性決定了港股往往會給予確定性更多的溢價。對於投資研究來說,就需要更加重視企業盈利能力,尋找價值的窪地;與此同時,由於身處內地,我們在對中國經濟的判斷以及對本土公司的研究上會更具優勢,具有大量把握預期差的機會。在這樣一個持續向好、充滿機會的市場中,價值與成長並重,拉長持股周期等待價值的兌現,是我們願意並將會秉承的投資哲學。

(原標題:盈利改善+增量資金+估值修複 港股牛市動能有望持續釋放)

最後更新:2017-10-30 03:33:30

  上一篇:go 現金貸膨脹引爆另類江湖 催收行業野蠻生長
  下一篇:go 牛散套利集聚地 迷你基金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