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魔獸
微信10萬,新媒體40萬,就等同於學術論文?這等“劃算”生意你怎麼看?
點擊播放
GIF/80K
河南商報記者馬俊峰劉慧麗首席記者 訾利利
近日,浙江大學官方微信發布了題為《這個文件跟每位浙大師生都有關!優秀網絡文化成果認定辦法試行,最高可認定為權威學術期刊文章!》的文章。
簡單來說,就是講在新媒體上表現優異的文章與學術論文間“畫等號”,都可以作為晉升評聘和評獎評優的標準。
文章一經推送就激起“千層浪”,在網絡上引起眾多網友的討論。
浙江大學新規的出台算是對師生參與公共事務的“合理補償”?還是步子邁得過大,一旦處理不得當就有可能導致學術不公情況的出現?
來看看省內高校的同學和老師們是怎麼看待“網紅論文”的吧。
熱點回顧
微信10萬+換一份能評獎的學術論文,這“生意”你會做嗎?
引起熱議的浙江大學新規稱,浙大在校師生在主流媒體及其“兩微一端”發表的文章將可認定為國內權威、核心、一級等學術期刊論文,納入晉升評聘和評獎評優。
這當中,“重大網絡傳播”指的是作品被不少於20家主流媒體及其網站、“兩微一端”以及重要商業網站及其“兩微一端”刊發、轉載。
而“較大網絡傳播”則是指作品被不少於10家主流媒體及其網站、“兩微一端”和重要商業網站及其“兩微一端”刊發、轉載,其中微信公眾號刊發的作品,閱讀量不少於10萬;頭條號刊發的作品,閱讀量不少於40萬。
無獨有偶,一個多月前,吉林大學也出台了《吉林大學網絡輿情類成果認定辦法(試行)》,鼓勵優秀網絡文章和網絡輿情信息稿件創作。
在新媒體“當道”的時代,原本自帶“嚴肅”色彩的學術論文,同以“新潮”為代表的新媒體推文間劃畫上了等號。這看似“劃算”的“生意”,是否能得到大眾的稱讚?推行過程中又會有什麼讓人擔心的“漏洞”存在?為探究答案,河南商報記者對不同人群進行了采訪。
學生說
新媒體傳播為當下“主流”,但是存在“刷票”風險
“這事兒不是挺好的嗎?”作為一名正被畢業論文“折磨”的大四學生,在鄭誌輝(化名)看來,用一篇能達到10萬+的微信推文換取一個更加能評優、評獎機會的學術論文,簡直太劃算了。
鄭誌輝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從相關報道來看,雖然浙江大學新政對於所謂的“網絡文化成果”的要求並不算簡單,甚至有些嚴苛。但在新媒體占據主導的當下,大學生更多接觸到了不是“墨守成規”的書本知識,而是樣式繁多的新媒體內容。
用自己所熟悉的網絡語言、形式,寫一篇緊跟熱點,能引來流量的微信文章,遠比讓大學生泡在圖書館,沒日沒夜地去查找看起來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要來得簡單。
而正在四川大學攻讀傳播學碩士學位的郭笑(化名)則對這一新政表示出了擔憂。“微信推文的閱讀量是可以花錢購買水軍,刷上去的呀。”郭笑稱,她之前看過不少相關報道,說是在全網嚴查“刷票”情況後,不少網絡大V閱讀量一夜觸底。
在她看來網絡文章存在較大的“變數”,你無法控製每一個閱讀量都是真實有效的,而學術論文則可以通過“查重”“導師把關”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證文章的原創性。
郭笑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如果一篇“注水”的10萬+推文,和費盡心血整理總結而出的學術論文間被畫上等號,那在她看來是十分不公平的。
老師說
辯證地去看,新媒體“潮流”不可抗拒,如何確定文章內容“貨真價實”是關鍵
“你不能絕對地說浙大這種新規是對還是錯。”鄭州大學社會學教授紀德尚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稱,對於浙江大學的新政,應保持一種辯證的眼光去看待。
首先,紀德尚教授認為我們需要承認的是,現如今“新媒體”是媒體傳播的“主角”。
優秀的網絡文化成果也是層出不窮,不少學術論文也是通過新媒體這一渠道而被大眾所熟知。而這是新媒體不可替代的影響力。
其次,我們要看到的是,無論是通過新媒體發表的文章,還是傳統考究嚴格的學術論文,都要確保文章的“真實性”。“如果一篇文章,它做不到貨真價實,那不管是在新媒體端,還是紙質的學術論文,它都是失敗的。”
在紀德尚教授看來,浙江大學新規有利有弊。
目前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對新媒體端文章進行真實性的監控。“像是閱讀量啊,文章是否原創啊,這都應該是有一個衡量標準的。”紀德尚教授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媒體本身雖然有一定的監控標準,但浙江大學試行的新規如果沒有一套令人信服的衡量方式,可能也沒辦法得到大眾的推崇和認同,順利推行開來。
網友辣評
利弊相依,且看浙大如何填補“漏洞”
@紅砂青二世:向浙大致敬!一舉突破論文發表的壁壘與腐敗,隻要你喜歡寫文章,你自己就可以發表;隻要你寫得精彩,而且有思想,有價值,自然會有大量閱讀和轉載。
@與愛長流2012:應該是指社科領域,自然科學領域的科普文章應該不算。在這個前提下,一篇十萬+的網文確實比十篇期刊文章強太多了!
@愛浪漫的磬苑人:是對以往隻以論文為標準評價人才的一種突破,大膽的創新探索。互聯網時代,對人才的評價理應是多元化的。如何科學地評價人才,把混吃等死的濫竽充數之徒的待遇降下來,讓優秀人才得到應有的待遇,才是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應當去努力探索的。
@foreverlove木卯公子:當然不應該,這樣不等於學術民粹化了嗎?那哪個粉絲多如果去發表一篇長微博肯定會占優勢,網絡閱讀量跟學術有個毛關係?學術是科學而嚴謹的,是有門檻和標準的。
@逆著冷言走過譁然的夜:10塊錢1000閱讀啊 淘寶上都賣的有 這算什麼喔
統籌/訾利利 編輯/朱碧波
視覺/河南商報視覺產品部
|“家有考生”聲明|
1、河南商報《家有考生》從未授權任何平台發布《家有考生》微信公號內容,如有侵權,我們將通過法律手段,追究其責任。
2、禁止其他公眾號及網站轉載,歡迎家長轉發,您的轉發就是對考學君最大的支持,也讓更多家長受益。
最後更新:2017-10-08 06: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