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
魔獸
2017年9月6日:劍指餘額寶!微信發布重磅炸彈
要聞速遞
宏觀數據
1、財新:8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升至52.7,創三個月最高
中國8月財新服務業PMI 52.7,創三個月高位,前值51.5。中國8月財新綜合PMI 52.4,前值51.9。財新智庫莫尼塔解讀稱,製造業服務業雙回升,未來增速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2、摩根士丹利:上調中國今年PPI預測,看好供給側改革政策效應
摩根士丹利報告稱,受益於供給側改革,大宗商品產量在環境保護強監管中出現下降,大宗商品價格保持了彈性,上調2017年中國PPI預測至5.5%,此前為4.5%。上調2018年PPI預測至1.5%,此前為0.5%。
3、國務院參事夏斌:實體經濟改革不到位,金融改革超前隻能自娛自樂
在我國當前,如果實體經濟改革不力,市場不出清,僵屍企業不出局,過剩的產能、資產泡沫不解決,僅靠放鬆金融,並不會使資金這個資源在全社會得到非常有效的配置。實體經濟改革不到位,金融改革超前了,隻能是在自娛自樂。
4、新華社:國務院安委會對各地安全生產大檢查進行綜合督查
從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安全生產大檢查綜合督查動員會上獲悉,國務院安委會組織31個督查組,於9月分赴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各地區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情況進行綜合督查。
5、報告:中國城投公司去年整體負債規模急劇上升
《城投藍皮書:中國城投行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和2015年相比,2016年中國城投公司總負債規模達到了7.577萬億元,增長率超70%,整體負債規模急劇上升。
6、國資委研究員胡遲:未來央企或重組成60到80家
胡遲透露,未來央企可能形成60到80,這個數量提得也比較寬泛,但是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定位,重組和整合的過程肯定沒結束。從橫向上看,央企的數目在減少;另一方麵,其他的改革、混合所有製改革也在進行。
金融要聞
1、央行:連續四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單日淨回籠700億
中國央行5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因有7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淨回籠700億元。央行表示,目前銀行體係流動性總量較高,可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
2、央行:二季度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2368.98億筆
2017年第二季度支付業務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支付體係運行平穩,社會資金交易規模不斷擴大,支付業務量保持穩步增長。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2368.98億筆,金額949.8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30%和1.02%。
3、九州證券鄧海清:市場流動性仍緊,央行降準窗口期或已到來
從流動性總量看,中國銀行間流動性偏緊態勢明顯;目前央行降準已經具備較好的政策窗口期,人民幣進入趨勢性升值亦給予央行足夠的降準空間;對於債市而言,降準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降低對於利率趨勢性上行的過度擔憂。
4、騰訊:央行要求各銀行及支付機構排查代幣發行交易平台賬戶
從相關人士處獲悉的一份標有“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文件”字樣的紅頭文件顯示,央行要求各銀行及支付機構排查代幣發行交易平台賬戶,同時對代幣發行融資交易平台的個人賬戶進行甄別,必要時采取限製措施。
5、經濟觀察網:ICO整治行動可視為“金穩委”開始發揮作用
據監管層接近人士,此次由央行牽頭的ICO專項清理整治,其出手之快之狠出乎業界意料 ;其頗似“金穩委”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效應初現。
6、中國證券網:保監會摸底信用保險新型欺詐現象
保監會稱,近期,部分保險公司反映貿易信用保險業務中出現一些新型的虛假貿易欺詐現象,給保險行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對信用保險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7、中國證券網:互金協會再度出拳規範網貸資金存管業務
《係統規範征求意見稿》提出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的基本原則,規定資金存管係統的賬戶、資金、交易等功能性要求以及安全性、可靠性等非功能性要求。《業務規範征求意見稿》則規定存管人、業務管理、業務運行和風險監測的要求。
8、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個別規模巨大貨幣基金要適應特別規定管理
在證監會召開的培訓視頻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強調,有個別貨幣基金,規模巨大,不用點名大家都知道是誰,規模已經超過了比較大的銀行的個人收益。對此,不僅要適用普遍的流動性管理規定,還得適用特別規定。
9、21經濟:租賃、保理、典當等或將由銀監會指導,地方金融辦監管
接近地方監管機構人士表示,改革後的監管模式與小貸、P2P網貸等類似,由銀監業務指導,具體是金融辦來監管。有機構人士指出,地方金融辦監管能力不足,監管範圍擴大,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11、江蘇銀監局:支持銀行設立科技支行,引導資金“脫虛向實”
截至2017年6月末,江蘇銀監局支持銀行機構設立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機構111個,對科技企業發放貸款餘額264億元;支持9家企業設立財務公司,這些財務公司在2016年累計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貸款190億元。
股市債市
1、A股:兩市集體現震蕩行情,各板塊表現持續低迷
截至收盤,滬指上漲0.14%,報收3384點;深成指上漲0.22%,報收10986點;創業板上漲0.08%,報收1885點。從盤麵上看,高送轉、杭州亞運會等板塊漲幅居前。滬股通淨流入2.42億,深股通淨流入9.01億。
2、港股:炒股不炒市,恒指收平細價股爆發
截至收盤,恒生指數漲0.00%,報27741.35點;國企指數漲0.08%,報11191.59點;紅籌指數漲0.09%,報4305.77點,大市成交額770.93億港元。
3、證監會:金逸影視等6公司首發過會
據證監會網站,上海晶華膠粘新材料股份、廣東德生科技股份、上海風語築展示股份、浙江京華激光科技股份、重慶華森製藥股份、廣州金逸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6公司首發獲通過。
4、瑞銀:有充足理由加碼中國股票,尤其是金融板塊
瑞銀建議加碼MSCI中國股票,尤其是金融板塊。產能大幅削減以及行業整合,表明供給側改革確實已經在傳統行業中展開。這些努力足以對目前的不良貸款周期和銀行資產質量構成支持,有可能推動銀行業盈利超過預期。
5、兩市融資餘額:六連升,創近9個月新高
截至9月4日,上交所融資餘額報5635.96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33.39億元;深交所融資餘額報3852.4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25.31億元;兩市合計9488.43億元,增加58.70億元。
樓市房產
1、經濟參考報:前八月全國300城土地收入2.2萬億,房企仍在加速拿地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雖然一二線城市調控效果明顯,但從全國房地產數據看,房企在上半年銷售情況較好的情況下,資金情況空前寬裕,尤其是在成功去庫存之後,大部分標杆房企都開始積極拿地。
2、央視:北京將嚴查銀行個人貸款資金違規購房
北京印發通知要求北京市轄內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開展自查工作,重點檢查“房抵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情況。
3、網易:湖北要求省出資企業暫停對房地產新增投資
知情人士稱,湖北省國資委要求,自9月5日起,省出資企業及其各級子企業暫停對房地產新增投資,違者要嚴肅追責。還要求省出資企業及其各級子企業所有在建、在售房地產,要加快建設進度和銷售進度,確保資金盡快回籠。
4、深圳晚報:深圳規劃10條軌道與莞惠對接,合作開發籌建人才住房
從深圳市有關部門給深圳市人大代表的建議答複獲悉,深圳共規劃10條軌道與東莞和惠州臨深片區軌道對接,此外,深圳的人才房也將建至東莞和惠州。
產業公司
1、工信部:發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綜合發展指數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7萬億元,是2012年的1.55倍,年均增速11.6%。2016年電子信息產業利潤總額達到1.3萬億元,是2012年的1.89倍,年均增速17.3%。
2、發改委:發布《關於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
提出將在2018年底前啟動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選擇南方(以廣東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東、福建、四川、甘肅等8個地區作為第一批試點,加快組織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
3、證券時報:2025年中國教育機器人市場預計將達3000億
在教育機器人崛起、家長對STEAM教育認可,市場更獲得了政府的政策支持、正確的引導,同時還有著資本的關注。有研究預計,到2025年中國教育機器人市場空間將達到3000億,並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4、雲南:推動鋼鐵和電解鋁行業開展安全生產執法專項行動推動落後產能退出
提出對省內現有正常生產的鋼鐵和電解鋁企業開展安全生產執法專項行動,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產能,在2017年12月底前未整改或整改後仍不合格的,一律提請地方政府依法實施關閉退出。
國際動態
1、美股:道指收跌逾200點,東北亞局勢、債務上限等重燃風險厭惡情緒
標普500指數收跌18.70點,跌幅0.76%,報2457.85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234.25點,跌幅1.07%,報21753.31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59.76點,跌幅0.93%,報6375.57點。
2、歐股:收跌,投資者持續擔心地緣政治風險
富時泛歐績優300指數收跌0.12%,報1468.30點。德國DAX 30指數收漲0.18%,報12123.71點。法國CAC 40指數收跌0.34%,報5086.56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收跌0.52%,報7372.92點。
3、日經新聞:日本被曝計劃從韓國大規模撤僑,涉及6萬人
據稱,東京方麵正在製定四步緊急計劃:第一,不鼓勵日本人進行不必要的旅遊活動;第二,不鼓勵日本人前往韓國;第三,敦促日本僑民撤離;最後,敦促日本僑民尋找避難場所。
4、美聯儲理事:美國經濟基礎紮實,投資正在回升
市場對越來越近的縮表調整有良好預期,一旦縮表開始,將密切關注通脹。潛在通脹率目前可能有所下降;在通脹回歸趨勢前對加息保持謹慎。有少數跡象表明杠杆率正在出現危險的積累。
5、路透:蘋果5年來首換Siri負責人,定位有望轉入操作係統
蘋果公司已將Siri團隊由蘋果互聯網軟件及服務高級副總裁Eddy Cue交給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掌管,以對抗來自穀歌、亞馬遜等對手日益激烈的競爭。這是自2012年以來,蘋果第一次更換Siri負責人。
期貨外匯
1、石油:美油收漲將近3%至將近一個月收盤新高
WTI 10月原油期貨收漲1.37美元,漲幅2.90%,報48.66美元/桶,創8月11日以來主力合約收盤新高。布倫特11月原油期貨收漲1.04美元,漲幅1.99%,報53.38美元/桶。
2、黃金:期金站上1340美元,在風險厭惡情緒重燃之際得益於美股大跌
COMEX 12月黃金期貨收漲14.10美元,漲幅1.1%,報1344.50美元/盎司,創2016年9月22日以來收盤新高。
3、LME:倫銅一度在投機性買盤支撐下創三年新高,但最終追隨美股走勢收跌
LME期銅收跌0.2%,報6901美元/噸,一度漲至2014年9月份以來盤中高位至6970美元/噸並逼近7000美元/噸整數位心理關口。LME期鋁收跌1.1%,報2096美元/噸。LME期鋅收跌2.0%,報3140美元/噸。LME期鎳收跌1.4%,報12080美元/噸。LME期鉛收跌2.5%,報2330美元/噸。
4、國內期貨夜盤:漲跌不一
煤炭完全回吐盤初漲幅,焦炭收平,焦煤、動力煤分別收跌0.7%、0.3%;鐵礦石收跌2.1%。甲醇收漲1.4%,玻璃收跌0.6%。有色板塊跌幅擴大,鉛、鋅、鎳、鋁目前分別跌2.5%、2.5%、1.7%、1.2%。
5、在岸人民幣:收盤跌30點
在岸人民幣(CNY)兌美元北京時間23:30收報6.5350元,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跌30點;全天成交量218.47億美元,較上一交易日擴大4.01億美元。
6、央行主管媒體:保持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有利於穩定預期
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匯率市場化改革的同時,完善一係列穩匯率的資本管製措施,特別要以市場手段防控短期資本無序流動,利用利率杠杆等市場化手段來引導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
—END—
最後更新:2017-10-08 00: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