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42 返回首頁    go 魔獸


獨家專訪 | 獲得軟銀巨額投資的 Mapbox,要如何為自動駕駛提供地圖服務?

獨家專訪 | 獲得軟銀巨額投資的 Mapbox,要如何為自動駕駛提供地圖服務?

2010 年,來自新英格蘭地區南部小城的美國人 Eric Gundersen 在華盛頓創辦了 Mapbox ,主要為地圖製作開發相應的工具,特別是那個時候移動設備對於地圖、定位的需求非常旺盛。

Eric 與地圖的緣分很深,此前他為讚比亞的瘧疾爆發追蹤進行過地圖監測,還在阿富汗地區為美國政府服務過,開展了很多項目,多數都要用到地圖相關的服務。然而當時讓 Eric 困擾的是,市麵上沒有像樣的地圖以及定位工具,所以他所在的項目組很多時候工作難以展開。

正是看到這一領域的市場空缺頗大,回國後,Eric 拉來幾個夥伴開始開發地圖製作工具,針對個性化地圖開啟了創業之路。

獨家專訪 | 獲得軟銀巨額投資的 Mapbox,要如何為自動駕駛提供地圖服務?

*Mapbox CEO Eric Gundersen

起初沒有地圖數據,Eric 的創業團隊便在開源平台 OpenStreetMap(OSM) 上拿數據,拿到的這些原始數據必須進行二次開發,對其進行篩選、標注、重構,形成 Mapbox 自己的地圖底層數據。2012 年,Mapbox 發布了針對 iOS 的地圖 SDK ,可以供其他開發者采用。也是在這一年,投資機構 Knight Foundation 拿出 57.5 萬美元,讓 Mapbox 為 OSM 開源平台優化整體的用戶界麵以及底層架構,為的是吸引更多的人進駐平台。這一單也讓 Mapbox 開始嶄露頭腳,自身的地圖開發工具產品也在不斷推出。

2013 年,Mapbox 拿下 Foundry Group 1000 萬美元融資,開始在交互式地圖、移動地圖領域發力。同時 Eric 團隊對於大數據的處理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進入 2014 年,Mapbox 在舊金山新開了辦公室,同時還在地圖導航領域推出相關的產品,業務範圍不斷擴大,旗下的地圖工具平台也逐漸走向開源,走向社區化。 Mapbox 的腳步在後續越走越快,先後在秘魯和印度開設辦公室,業務走向全球化。

2015 年 6 月,Mapbox 關閉 B 輪融資,拿下 DFJ 領投的 5260 萬美金,開始朝著成為所有移動應用的“底層地圖”的目標前進。那個時候,Mapbox 已經積累了諸多客戶,包括 Foursquare、Pinterest 等等。

後續的發展中,Mapbox 一直在開發不同類型的產品,積累用戶,同時進行全球化擴張。在這個過程中,Mapbox 積累的客戶超過 4000 家,逾 90 萬注冊用戶正使用其開源工具進行地圖、導航方麵的開發。

最為吸引雷鋒網新智駕關注的是,10月上旬,Mapbox 在 C 輪融資中拿到了 1.64 億美金巨額融資,其中軟銀旗下的千億美元基金“遠景”(SoftBank Vision Fund)進行了領投。外媒分析認為,軟銀是把 Mapbox 作為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重要地圖軟件來看的,所以寄予厚望。而從 Mapbox 此前的發聲中也可以讀出,拿下了這輪融資,公司將會在車內導航以及自動駕駛方麵進行更大的投入。

正因為剛剛拿下融資,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也在第一時間來到 Mapbox 位於舊金山的辦公室,和其副總裁以及工程經理聊了聊 Mapbox 的過去以及麵向自動駕駛的未來。

以下為雷鋒網新智駕對 Mapbox 的專訪實錄(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Paul = Paul Veugen

獨家專訪 | 獲得軟銀巨額投資的 Mapbox,要如何為自動駕駛提供地圖服務?

Paul Veugen 在 Mapbox 主要負責移動業務團隊,加入 Mapbox 一年多時間。此前,他創辦了健身追蹤 App 供應商 Human,2016 年 8 月 18 日,Mapbox 宣布收購 Human,後者的團隊整體並入前者,共同致力於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和實時地圖服務工作。他本人成為 Mapbox 移動業務副總裁。

Morgan = Morgan Herlocker

獨家專訪 | 獲得軟銀巨額投資的 Mapbox,要如何為自動駕駛提供地圖服務?

Morgan Herlocker 2014 年加入 Mapbox,目前擔任工程經理,主要探索 GPS 數據在移動 App 以及交通導航方麵的應用。同時,已經參與到 Mapbox 自動駕駛地圖方麵的前沿項目組,通過構建一些模塊將海量的軌跡數據打造成自動駕駛汽車可用的高精度地圖。

新智駕:成立七年,Mapbox 拿下 4 輪融資,商業模式上經曆了哪幾個階段?

Paul:公司剛成立的時候,我們在做自己的項目,最開始定位為一家谘詢公司。公司的創始團隊主要是為 NGOs(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工作,與政府的聯係非常緊密。當時我們是在阿富汗地區從事美國國務院的谘詢項目,其中有一項便是製作一些當地的地圖。但當時現存的工具無法滿足要求,所以我們開始自己製作地圖工具。

我們將工具以及相關服務提供給 NGOs 還有其他公司,這也造就了 Mapbox 一開始的產品。包括製作地圖的工具、數據可視化工具、交互地圖等。這些年來我們都在做這些事情。

我們從網頁地圖開始做,用的是開源平台 OSM 的地圖數據,製作個性化地圖開發工具,搭建屬於自己的開源平台,為地圖開發者們提供服務。這個平台聚合了地圖、搜索和導航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品也在不斷迭代。

目前已經有超過 90 萬開發者在使用我們的平台,而且還有諸多的客戶如 Facebook、Snapchat、Twitter 在使用我們的工具。我們也因此獲得了很多定位數據,有利於優化產品。

獨家專訪 | 獲得軟銀巨額投資的 Mapbox,要如何為自動駕駛提供地圖服務?

*Snapchat 應用中的地圖便使用了 Mapbox 的工具和服務

以前我們還是 2 級開發者的角色,如今已經有 8.2 萬月活開發者在使用我們的工具和服務,並為此支付相關的費用。

新智駕:公司在每個階段都是如何獲取收入的?

Paul:當然最大的收入還是來自使用我們的地圖工具、開源數據等服務和資源的客戶,還有使用我們平台的訂閱用戶支付的費用。公司之所以要募集資金,主要還是為了滿足本身不斷發展和壯大的需要。

新智駕:從開源渠道獲得的數據都是原始的形式,你們怎麼重新標注、處理、重構?

Paul:OSM 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開源社區,數據量一年一年的增長,成百上千的貢獻者每天在這裏貢獻數據。我們自己也有超過 50 個其他的原始地圖數據來源供使用,但這不是全部。要做一張個性化的地圖還是要有自己開發的部分,很多開發者在使用我們的開源數據的時候,同樣要有自己的東西放進去。

實際上我們的地圖是一個不同地圖數據的集合體,包含了不同的圖層。

OSM 開源數據是基礎,我們在這個基礎上繼續進行搭建。而且我們也會不斷進行調整,一旦開源數據層的數據有變動,我們也會及時進行更新,保證用戶使用到的地圖是非常準確的。

每個月,超過 3 億用戶觸及我們的地圖,這些用戶產生的巨量定位、軌跡數據會以某種形式返回到我們的 Pipeline 中。我們用來提升地圖準確度、實時性,同時了解用戶習慣,可以說是一比特一比特來優化我們的地圖。

我們還有有交通狀況的圖層,我們在全球60個國家提供實時的交通狀況。此外,我們還有外部獲取的大量的衛星圖像。

所以我們的地圖有 OSM 開源地圖的數據、自己擁有知識產權的數據以及拿到許可的外部組織提供的數據(有些是購買的)

新智駕:為什麼客戶會選擇 Mapbox?

Paul:我們本身是開發者,我們也為其他開發者提供工具,這些工具非常靈活,開發者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情。我們本身不關心你把地圖做成什麼樣,每一個用例都是不一樣的,需求是多樣的。

我們給開發者的是靈活的地圖構建工具(Building Box):我們允許他們開發個性化地圖、個性化搜索,創造屬於自己的用戶體驗。

開發者獲得我們服務的入口、為 API 接口付費,開發者可以在這個上麵打造自己的地圖,而且我們還能在不幹涉開發者自己數據的情況下一直幫助他們進行優化更新。

新智駕:此前 Eric 說過,Mapbox 不隻是打造漂亮的個性化地圖,而且擁有快速處理海量數據的能力?

Paul:我覺得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們的實時交通地圖了,我們已經在全球 60 個國家有這樣的服務,每個月超過 3 億人在使用我們的地圖,每次他們使用我們的地圖,他們會將很多數據(位置、路徑)分享出來,回到我們手中。

有了這些巨量數據,經過分析處理之後,可以不斷更新(每幾分鍾更新一次)、優化我們的地圖,讓地圖具備鮮活的生命力。

為世界構建地圖實際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有很多地方需要去覆蓋,還要將地圖和人們的生活活動結合起來,確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獨家專訪 | 獲得軟銀巨額投資的 Mapbox,要如何為自動駕駛提供地圖服務?

新智駕:獲得軟銀投資後,Mapbox 如何在之前導航服務的基礎上切入自動駕駛?

Paul:為半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地圖服務。

我們對汽車導航業務非常重視,無論是現在你需要自己開車還是未來你隻是車內的乘客,地圖導航提供的可視化信息也會讓你在旅途中更為安心。

Morgan:GPS 數據很有趣。比如在一條街道上,人們每天的不同時段開車行進的速度是怎樣的、在過去的 20 分鍾內行進的速度是多少,都有分析出來。我們還能為用戶指引出一條精確的行進路線以避免事故或者施工的情形。

而這樣的要求對於自動駕駛汽車來說也顯得尤為重要,構建出高精度的場景地圖能給自動駕駛車輛更多的位置信息,讓其了解周圍的環境如何。除了車上的傳感器之外,高質量的細節性地圖也是必要的,因為沒有地圖就沒辦法進行大範圍空間的定位。

新智駕:MapBox 有高精度地圖的構建計劃嗎?

Morgan:我們正在構建高精度地圖,我們稱之為“軌跡地圖”(Trajectory Map)——可以和自動駕駛車輛上的其他傳感器結合起來。

通過軌跡地圖,我們知道車輛是怎樣在道路上運轉的,比如車道連接的情況、車輛怎樣通過十字路口、如何進/出高速等等。

而且因為我們是基於 GPS 數據的地圖,所以能與其他傳感器配合起來,不但能知道這是一個轉彎,還知道這個轉彎你的速度是多快,同時在這個彎道加速和減速的具體情況如何。地圖裏還包含很多 Ground Truth(地麵實況)。

此外,一旦道路上出現什麼樣的意外,所有車輛的軌跡都朝一個地方去的時候,肯定預示著該地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些軌跡就會提醒其他的車輛,選擇其他路線。

其目的就是讓整個行車過程更為順暢。當然這樣的地圖並不是要取代其他的車上傳感器,而是作為一種補充的能力。

新智駕:MapBox 以後會自己去采集地圖數據嗎?

Paul:我們已經在做這件事情了,每天會有 2 億英裏的道路數據、交通情況數據被收集起來,來源於海量的用戶。這些數據可以為我們的導航 API 提供助力。我們還有收集軌跡,比如高速公裏的行車軌跡,所有的這些都實時在對這個世界進行描繪。

新智駕:MapBox 接下來有什麼自動駕駛方麵的計劃嗎?

Morgan:我們一直在看要把自動駕駛帶向市場需要些什麼。

Paul:我們正在和一些車企進行合作,和他們的自動駕駛的研發部門進行合作,在地圖項目上進行共同的推進。Turn-by-turn 導航已經被客戶在使用了,未來會有更多的產品推出。

而且我們正在加大投入,主要針對自動駕駛方麵,特別是在拿了軟銀的投資之後。目前我們也在和 Unity 合作,在 AR、VR 地圖方麵進行相關的研發。

公司有 290 人的團隊,180 人是工程師、研發人員,目前還在大力招人。

新智駕:進入中國市場的計劃如何?為何選擇進入中國?

Paul:在上海有辦公室,在中國有合作夥伴易圖通幫我們進行代理,我們已經獲得授權來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服務。從事的業務和在美國的業務相通,都是為地圖開發者提供工具。

選擇進入中國是因為中國很多的商業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經營,全球化運作非常好,Mapbox 對這點很感興趣。其二,中國消費者經常到全球各地旅遊,所以對全球各地的基礎設施地圖有需求,構建一張全球性的地圖是一項非常有意思的挑戰。


本文作者:張偉

本文轉自雷鋒網禁止二次轉載,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11-06 15:34:31

  上一篇:go  對話大眾集團中國總裁海茲曼 | ALL in新能源,強化中國本土化自動駕駛研發
  下一篇:go  看了這篇平台經濟的文章,你對壟斷會有全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