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94 返回首頁    go 魔獸


微信朋友圈的八大騙局,很多人都見過

大家都知道,微信已經是大家寸步不離的社交工具,一天看個百八遍都是少的。很多騙子就把騙局偽裝進了微信朋友圈的一些鏈接中,在大家不知情的情況下,就中了套了。

比如,“我是xxx,我的個性標簽......”類似這樣一個性格測試在朋友圈熱傳,很多人出於好奇都會去點,你是否也中過招,反正我中過,後來大家都知道這是套取個人信息的一種手段,但是至今還是有人中套,雖然最後也因違規被封了。

以上的例子隻是之一,那你是否知道,朋友圈常見的幫寶寶投票、集讚得獎、愛心籌款、拚團買水果,這些看似優惠或獻愛心的活動,可能會悄悄地盜走你的信息和錢財呢?

其實,警方已經歸類總結出了,微信朋友圈的八大騙局,央視也曾曝光過,你有沒有可能還不知道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詳情,騙局年年有,防備也要年年有。

騙局1:性格測試(這類的測試題,朋友圈還是會偶爾出現,好奇心促使你們乖乖的填寫自己個人信息)

比如:我是xxx,直覺準到爆、判斷力超強......

其實他們的目的是,某個app開發的營銷測試,需要填寫姓名和出生日期,用自己微信號登陸,泄露隱私。類似:免費設計簽名;測另一半長相;有多少人在暗戀你;你是電視劇裏的誰;測測你的名字值多少錢等。

騙局2 投票獲獎

比如:十萬大獎萌寶寶大賽開始報名啦,關注公眾號,發寶寶照片參與投票,就有機會獲獎。

真相:通過惡意刷票獲取較高名次就有可能涉嫌詐騙。客服收取費用,但卻可以隨時更改名次。此外,這類投票往往要求先關注賬號或綁定手機,並提供家庭真實信息。一旦騙子掌握到用戶重要信息,就會編造重病、車禍等圈套行騙。

騙局3 集讚換獎品。(這樣的手段非常普遍,至今還是有很多點讚營銷)

真相:很多集讚活動都打著免費旗號,但兌現時仍有各類消費。不少往往是空頭支票,兌換難度大。還可能泄露信息,或買到假貨。

騙局4 籌款治病(這種大事我一般不會輕易相信,不過朋友圈還是有很多轉發的。)

比如:為孩子籌措醫療費;尋人、濟困貼。其實如果信息屬實,仍存在善款被濫用的可能;如果虛假信息,對方會在你撥打其留的電話時,進行電信詐騙。

這類案件犯罪對象不明確,犯罪地點甚至跨國,財產難追回。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

騙局5 拚團賣水果(我始終堅信好東西不便宜)

比如:進口車厘子5元1公斤!進口榴蓮5元1個!在微信湊齊所要求人數,以低價買水果,如果人數未達要求,拚團失敗,預收款項會打回微信賬戶;當人數滿足時,則會顯示拚團成功。結果:長時間收不到水果,屢遭退款;個人信息泄露,收到各類推銷電話。

真相:這種拚單主要是為商家增加app下載量和收集消費者信息。若不法分子掌握了手機號、身份證、銀行卡等個人信息,銀行卡內的資金可能會被套取。

騙局6 幫忙砍價(這樣的手段也是很普遍)

比如:請朋友在鏈接中幫忙“砍價”,若砍到0元,可免費獲iPhone6s、相機甚至價值十幾萬的車。結果:付錢後沒收到貨物;收到詐騙短信。

該類“砍價”鏈接都要求填寫姓名、手機號碼,甚至身份證號,可能成為不法分子作案手段。

騙局7 轉發免費送

比如:“我已經領了,是真的哦。”轉發並發送截圖,免費送。結果:快遞收錢才讓看,結果收到假貨。

據調查,免費送的所謂“品牌商品”,一般都是從購物網站批發,成本價極低。

騙局8 轉發領流量

信息:“您的好友已免費領取幾M流量,輸入手機號碼送幾G流量,趕快搶搶搶!”結果:輸入手機號後,發現並沒有流量到賬;收到垃圾信息,騷擾電話等。

其實是廣告公司想篩選哪些手機號是有效的。以前都是一個個試,現在直接做個網頁等人分享,然後就可以發廣告信息或打推銷電話了。

這些朋友圈的信息,看似無傷大雅,不過,如果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出了什麼事情,也是很鬱悶的。所以,很多時候一些莫名的鏈接還是不要隨便去點,也不要去貪一些無謂的小便宜,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網絡的世界,方便快捷,騙子的手段也會跟著高明。所以,騙子年年有,我們的警惕之心也要年年有。

最後更新:2017-10-08 00:48:12

  上一篇:go 微信放大招!叫板餘額寶!
  下一篇:go 微信群內辱警,群主被拘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