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魔獸
中國2018年將力推十大自貿談判(名單)
摘要
2018年中國將有10個自貿協定推進談判,還有10個自貿協定推進可行性研究。
2018年中國將有10個自貿協定推進談判,還有10個自貿協定推進可行性研究。2017年中國新簽了四個自貿協定:中國分別與格魯吉亞、馬爾代夫簽署了自貿協定,與智利簽署了自貿區升級議定書,還簽署了優惠貿易安排性質的《亞太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

中國自貿區戰略布局現狀、談判進展及可研情況(圖/21世紀經濟報道)
新年伊始,多項自貿協定(FTA)正在加速落地。
中國與格魯吉亞的自貿協定今年元旦正式開始實施;同日,中澳中韓自貿區也分別啟動了第四輪產品降稅。
在過去一年中,中國新簽了四個協定,截至目前中國已經簽署了16個自貿協定,涉及24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與自貿夥伴的貿易投資額占中國對外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雙向投資的比重分別達到25%、51%、67%。
而在新的一年中,中國自貿區的“朋友圈”有望進一步擴大:2018年中國將推進十大自貿協定的談判。此外,今年中國還將推進與巴拿馬、巴勒斯坦、蒙古、瑞士、秘魯等國的自貿協定聯合可研或升級聯合研究。緊鑼密鼓的談判與可研之中,2018年有望迎來一個自貿區的“大豐收年”。
中國正在繪製一份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麵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圖,從而構築起中國自貿區戰略的骨架,這需要進一步擴大自貿網絡覆蓋麵、提升開放水平,提高企業對自貿協定的有效利用率。
年內推動自貿協定十大談判
根據商務部網站,2018年1月1日,中國與格魯吉亞自貿協定正式生效。這是中國與歐亞地區國家簽署的第一個自貿協定,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我國啟動並達成的第一個自貿協定。同日,根據中韓自貿協定安排和中澳自貿協定安排,中韓、中澳分別啟動第四輪產品降稅。在此三天前,中國還正式啟動了與摩爾多瓦自貿協定的談判。
在近日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商務部國際司司長張少剛處獲悉,2018年中國將有10個自貿協定推進談判,還有10個自貿協定推進可行性研究。2017年中國新簽了四個自貿協定:中國分別與格魯吉亞、馬爾代夫簽署了自貿協定,與智利簽署了自貿區升級議定書,還簽署了優惠貿易安排性質的《亞太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
“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2018年取得更多成果,使2018年成為自貿區建設的豐收之年、收獲之年。”張少剛稱。
根據商務部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6中國自由貿易區發展報告》(下稱報告)以及公開資料,2018年商務部將積極推動的十個自貿區談判中,既有多邊談判也有雙邊談判和升級談判:多邊方麵,中國將積極推進RCEP(《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日韓自貿協定的談判;雙邊方麵,中國將與以色列、斯裏蘭卡、海合會、挪威、摩爾多瓦開展自貿協定談判;此外,中國還將推進與巴基斯坦、新加坡、智利的自貿協定升級談判。
備受矚目的RCEP談判在今年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張少剛透露,目前RCEP談判正在穩步推進,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市場準入領域取得了不少成果。“有信心2018年能取得實質進展。”
張少剛坦言,RCEP談判成員中發展水平差距較大,有些問題解決起來需要一定時間。RCEP談判從2012年至今已經曆時五年,迄今已舉行了20輪正式談判,完成談判的時點也曾數度推延。
近日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在各國首腦直接推動下,2018年RCEP按期完成談判的幾率會很高。
隨著談判的推進,一個囊括全球1/2的人口、1/3的GDP、1/4的貿易額、1/5的外資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正在唿之欲出。
上述報告顯示,中國與海合會的自貿談判自2004年已經開始,但在2009年,海灣六國停止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自貿協定談判,2015年底海合會外長理事會決定單獨重啟與中國的自貿談判,2016年雙方正式恢複自貿談判。海合會相關國家的石油儲量相當豐富,是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來源地。
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啟動於2012年11月,目前已經開展了十二輪談判,三方在服務貿易、電信、金融服務、自然人移動等領域進行了多輪磋商。目前三國經濟總量已超過歐盟,占全球GDP20%,占亞洲約七成。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今年處於可行性研究階段的10個自貿協定是中國與巴拿馬、蒙古、巴勒斯坦、印度、尼泊爾、哥倫比亞、斐濟和毛裏求斯的自貿協定,以及中國與瑞士、秘魯的升級版可行性研究。
這些處於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自貿協定,有可能在今年升級為正式談判。以蒙古為例,中國蒙古國研究會副秘書長圖門其其格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蒙雙方在共建自貿區方麵都非常積極,“雖然兩國自貿協定(FTA)的可行性報告仍在研究中,但是兩國都已經規劃了自己專門的自貿區(FTZ)。”
她介紹說,中蒙自貿區的設立有望進一步深化兩國在礦產資源、農畜產品領域的經貿合作。
已簽16個自貿協定
張少剛介紹,截至目前,中國共簽署了16個自貿協定,涉及24個國家和地區,自貿夥伴遍及亞洲、大洋洲、美洲和歐洲。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已簽署自貿協定中,有5個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達成的,分別是中國-東盟、中國-巴基斯坦、中國-新加坡、中國-格魯吉亞和中國-馬爾代夫自貿協定。
2017年,中國啟動了4個可研進程,分別是中國與巴拿馬、蒙古、巴勒斯坦的自貿協定聯合可行性研究,以及與瑞士自貿協定升級聯合研究。
張少剛表示,商務部正加快推進自貿區的配套工作。“按照國務院要求,我部已基本完成跨境服務負麵清單製訂工作,下一步將逐步推進以負麵清單為基礎的自貿協定服務貿易和投資談判。我們還強化了已建成自貿區、宣傳推廣工作和自貿區網站建設,進一步提升企業用好用足自貿優惠政策的意識和水平。”
目前,擴大自貿網絡覆蓋麵、提升開放水平,提高企業利用率是擺在中國自貿區戰略前的三大問題。
上述報告指出,中國自貿協定和夥伴數量相比歐盟、韓國等經濟體仍然有所不足。數據顯示,目前歐盟已達成26個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國多達87個;美國已達成15個自貿協定,擁有25個夥伴國;日本已達成16個自貿協定,擁有20個夥伴國;韓國達成15個自貿協定,但夥伴國卻多達52個。
而且目前中國已簽署的FTA中,除了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外,其他國家的GDP、貿易、投資等規模普遍較小,目前中國尚未與世界排名前10的國家達成自貿協定。相比之下,韓國有6個FTA夥伴位居世界GDP前10名,有13個位居前20名。
“我國的FTA夥伴經濟體量普遍較小,即使在談的和在研究的自貿協定全部談成,我國的FTA夥伴所涉及的自貿區市場規模也僅占世界GDP的35%左右。”報告稱。
此外,中國企業對自貿協定的利用率仍然不高。在我國已生效的自貿協定中,中國-東盟FTA以及與港澳地區的貿易往來相對占比較高,與韓國的貿易投資潛力也非常巨大,但是其他自貿協定如中國-澳大利亞FTA、中國-瑞士FTA、中國-新西蘭FTA等有效利用率不足,甚至有的在簽署之後還出現貿易與投資下滑等情況。
報告因而認為,當前需要提升企業認知能力,充分利用自貿協定帶來的政策紅利。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8-01-08 2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