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57 返回首頁    go 魔獸


A股成交日趨集中 近300隻個股貢獻過半交易額

今年以來,隨著A股結構性行情愈演愈烈,場內資金呈現出高度集中的趨勢。以昨日為例,兩市合計股票成交金額約5959億元,其中一半金額由成交排名靠前的268隻個股貢獻,這在當日有成交數據的所有3241隻個股中占比僅為8.3%。

昨日,京東方A股價衝高後小幅回落,全天成交金額達到102.2億元,成為兩市交易金額最大的個股。同時,這一數字也接近昨日成交排名靠後的577隻個股的成交金額之和。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隨著A股結構性行情愈演愈烈,場內資金呈現出高度集中的趨勢。以昨日為例,兩市合計股票成交金額約5959億元,其中一半金額由成交排名靠前的268隻個股貢獻,這在當日有成交數據的所有3241隻個股中占比僅為8.3%。

不足一成個股,成交金額卻占到全市場過半,這也意味著,“二八法則”在A股演繹得愈發明顯。業內人士預計,這樣的趨勢可能還會持續下去。

場內資金高度集中

作為反映個股交易活躍程度的客觀指標,成交金額的變化體現了市場熱點的切換,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市場邏輯的演變。

2016年11月10日,兩市股票合計成交金額為6544億元,其中一半金額由成交排名靠前的405隻個股貢獻,占當日有成交數據的所有個股的14.7%。

不難看出,在短短一年時間內,盡管市場總體體量變化不大,但場內資金的集中度卻出現明顯提升。

另一方麵,今年以來,單日成交不超過1億元成為大多數個股的常態,部分個股甚至全天隻有寥寥數百萬元成交。

以昨日為例,兩市單日成交金額不超過1億元的個股共計1951隻,占所有交易個股的比例為60.2%。而這個數據在一年前隻有998隻,對應占比為36.2%。

從成熟市場經驗來看,這樣的現象可能還會持續。昨日,港股市場合計股票成交約870億港元,其中80%的成交金額來自於數量占比不到6%的個股,僅騰訊控股一隻股票的成交金額就達到68.73億元,占港股市場所有股票成交金額的近8%。

資金流向大市值個股

統計數據顯示,活躍的場內資金從多數中小盤個股中抽身,轉而進入流動性更好的大市值藍籌股中。同時,隨著這些藍籌個股股價上漲帶來的市值提升,其可容納的資金數量也相應增加。

從今年至今的數據來看,超過四分之三的個股日均成交金額低於去年,其中更有近1200隻個股的平均日成交額較去年下降幅度超過五成,其截至昨日的平均市值約為90億元。

剔除次新股因素後,今年以來日均成交金額較去年實現100%以上增幅的股票約170隻,其中包括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在內的大型藍籌股,其最新平均市值超過400億元。

以近期頻創新高的中興通訊為例,公司去年年內日均成交額為4.94億元,而今年以來的日均成交額為12.61億元,同比增長155%。中國聯通的日均成交額增速則高達184%。

除通信行業外,液晶麵板龍頭京東方A,僅用一年不到的時間,市值就從去年年底的不足千億元攀升至2000億元以上,其日均成交額也從去年的7.48億元增至今年年內的24.75億元,增長幅度超過兩倍。

電子行業中的安防龍頭海康威視也毫不遜色。年初至今,海康威視的日均成交額為10.56億元,較去年增長170%。此外,人工智能龍頭科大訊飛的年內日均成交額較去年增長2.5倍。

除科技龍頭的成交額上升迅速外,受新能源汽車概念熱度持續攀升,汽車行業中也有不少龍頭股成交額增長明顯。整車龍頭上汽集團廣汽集團、汽車零部件龍頭濰柴動力華域汽車,年初至今日均成交額較去年實現翻倍增長。

多因素推動資金偏好變化

在市場數據變化表象的背後,探尋市場邏輯的變更更為重要。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公司業績、個股流動性、市場投資者結構、投資理念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場內資金分布出現較大變化。

華泰證券研究所認為,現階段市場“以龍為首”的現象正逐漸加強。從行業市值龍頭和行業整體盈利能力來看,包括汽車、食品飲料、電子等高景氣行業的龍頭企業業績增速上升明顯,部分龍頭的盈利能力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因此資金會更偏好龍頭公司。

滬上一位私募經理向記者透露,其選股標準與以往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其中,要求個股在市場排到“市值前60%、日均成交額前60%”的“雙60%”標準已經提升到目前的“雙35%”,目的就是為了挑選流動性更好的個股。他認為,除了本身的估值外,更好的流動性也成為藍籌股吸引資金的重要因素,並由此形成了流動性溢價。

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朱斌表示,市場結構分化的背後,是主導A股的投資者結構變遷。隨著A股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未來“價值為王”的邊際力量將不斷得到強化。華創證券同樣認為,機構投資者對一些大市值股票呈現出持續增持的趨勢,總體來看,機構繼續超配大市值、低估值個股的趨勢仍未終結。

(原標題:A股成交日趨集中 近300隻個股貢獻過半交易額)

最後更新:2017-11-14 06:48:53

  上一篇:go 合建技術規範將出台 加氫站建設有望提速
  下一篇:go 操作轉向穩預期 資金麵迎“大考”難“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