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43 返回首頁    go 魔獸


中國經濟表現超預期 國際機構紛紛上調增速估值

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新舊動能轉換,吸引大量投資湧入,經濟活力四射

根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國際機構紛紛調高了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一年內四度“刷新”中國經濟增速預測,10月份的最新預測為6.8%,相比之前提高了0.1個百分點。花旗銀行將中國四季度經濟增速預期,從此前的6.4%上調至6.6%,2017年全年增速預測值也從6.6%調高至6.8%。

此外,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摩根大通、渣打銀行等國際組織和金融機構也在今年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

對此,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機構上調對中國經濟的預期表明外界開始重視和認可中國經濟轉型成績,修正之前過度悲觀懷疑的判斷。

據了解,IMF上調對中國GDP增速的預估值,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麵是此前的預期偏低,另一方麵是今年上半年宏觀數據表現靚麗,因此對預期進行合理修正。除IMF之外的國際機構也普遍認為,消費、進出口、服務業的穩定擴張以及民間投資的企穩回升為中國經濟提供了良好支撐。宏觀、中觀的較好表現,促使其上調了預期。

談及中國經濟的實際表現,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已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6.7%-6.9%的區間,保持中高速增長。同時,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中國經濟增長動能已從過去的外需和投資拉動轉到了消費驅動。通脹總體可控,人民幣匯率穩定,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中國經濟基本麵持續向好。

中國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研究員周景彤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際機構上調對中國經濟的預測,主要是由於中國經濟的實際表現要遠好於他們當初的預期。

在王軍看來,國際機構上調預測基於三個方麵的原因,一是中國經濟結構持續調整並初見成效,消費和第三產業的貢獻不斷加大。二是舊動能領域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緩解,新技術改造提升顯現效果,利潤增長恢複。三是新動能領域發展迅速,新產業,、新模式、新方向吸引大量投資湧入,經濟活力四射。

(原標題:中國經濟表現超預期 國際機構紛紛上調增速估值)

最後更新:2017-10-20 02:33:22

  上一篇:go 墨西哥副能源部長:墨西哥並不打算出席11月的歐佩克會議
  下一篇:go 美國COMEX 12月黃金期貨實盤價格周四收盤上漲7.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