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39 返回首頁    go 魔獸


千億市值俱樂部擴容 白馬龍頭演繹新格局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白馬龍頭股持續獲得資金追捧,並帶動A股“千億市值俱樂部”迅速擴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已經有78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1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金融、石化、地產等傳統的大市值公司以外,一批消費、科技類白馬股在市值排行榜上的名次急速躥升。在市場人士看來,這種變化既揭示了中國經濟內在結構和增長動能的變遷,也反映出A股“盈利驅動”特征的進一步強化,是A股價值投資對上市公司的選擇和淘汰。

冷遇行業期待變局

一邊是白馬龍頭的烈火烹油,另一邊則是遭冷遇行業和板塊的苦苦煎熬。同樣從公募基金三季度配置情況來看,統計資料顯示,中小板配置連續6個季度下降,創業板配置連續5個季度下降。行業配置上,三季度公募基金減倉最多的行業是醫藥生物、家用電器、計算機、公用事業等。其中,紡織服裝配置比例下降至0.2%,農業配置比例下降至1.4%,相比市值占比均已低配;汽車行業配置下降0.5%至2.9%,倉位接近2010年以來低位,地產行業配置上升0.7%至3%,自2010年以來低位小幅抬升,也是近一年來首次加倉;TMT行業中的傳媒和計算機繼續減倉,相比市值占比均已低配;公用事業的配置比例下滑1.0%至2.0%,其中環保的配置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已降至2013年以來最低倉位,休閑服務配置比例基本穩定在0.8%的低位。

事實上,分析上述公募機構低配的行業,其背後的原因各不相同。部分行業處於需求端收縮或政策調控周期,而其餘的一些行業,則是由於此前的兼並收購、體外尋找增量的模式在當前的監管和市場環境下難以奏效。

在上述行業中,除了政策性及行業大趨勢因素難以改變的情況外,部分自身擁有堅挺業績支撐的個股,已逐步迎來暖意。以傳媒行業為例,在經曆前期的大幅下跌後,部分行業個股在三季報業績及全年業績預期上,顯示出較好的穩定成長性,使得此前公司成長性疑雲得以局部消散,特別是其中部分個股改變此前一貫的“兼並收購、買入利潤”的套路,集中力量提升內生性增長的能力。

新時代證券分析師賈明樂指出,過去5年傳媒行業整體業績年均增速均保持較高水平。今年上半年傳媒行業的業績增速為16.64%,而三季度業績預告中有近七成的傳媒公司業績增幅超過30%,近兩成公司業績增幅超過100%。這表明傳媒行業業績增速有加速跡象。傳媒行業的平均估值水平處在曆史較低位,不少龍頭公司的估值已經處在曆史相對低位。因此,看好傳媒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在目前較低的估值水平的情況下,建議加倉符合低估值真成長的傳媒行業龍頭公司。

“不過,整體而言,市場‘以龍為首’的馬太效應仍明顯,短期內看不到調轉船頭的可能,部分低配行業、遇冷行業的階段性回暖,集中在有業績支撐的龍頭個股,可以認為是資金抱團對象的擴容,但背後的深層邏輯沒有改變。”前述私募機構人士認為。

追逐龍頭仍將持續

盡管今年以來龍頭股已經積累了相當漲幅,但資金對於龍頭股的追逐仍舊持續。以公募基金為例,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指出,三季度公募對金融龍頭、周期龍頭、成長龍頭均有加倉,因此“以大為美、龍頭占優”的投資風格得以延續。有兩個數據可以表明這一趨勢,一是行業龍頭組合(選取申萬二級行業中市值和收入綜合排序第一的公司),今年初以來龍頭股指數相比大盤的超額收益高達29%,三季度以來超額收益11%,基金對這103隻行業龍頭股的配置比例已連續5個季度上行,目前對103隻龍頭股的配置比例高達25%;二是基金對創業板的配置比例仍處下降通道,但對創業板市值前30%的公司在連續減倉後已悄然加倉,可見年初至今經曆了從消費龍頭到金融龍頭,再到周期龍頭的輪動後,創業板成長龍頭也逐步進入資金視野。

從基金前十大重倉股的持股集中度來看,基金“抱團龍頭”也在延續。長江證券分析師張宇生認為,基金三季報中配置結構的變化比配置行業的變化更為關鍵。2017年龍頭公司配置占比持續提升的趨勢在三季度延續,龍頭公司的集中配置呈現出較高水平,而且正在逐步擴散。這樣的趨勢或許仍將是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基金配置中最值得關注的趨勢,基金或從分散配置重回集中配置。

站在目前的時點,一些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市場人士認為,以茅台為代表的白馬龍頭股如此強勁的表現有其合理性,並且這種市場風格特征仍有延續空間。

“茅台股價表現背後,實際上體現了資金對於自由現金流的追逐。”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表示,無論是茅台,還是海外上市的阿裏、騰訊等公司,都在快速地聚攏現金流。事實上,在A股市場中,投資者能夠找到的確定性就是大消費,因此抱團取暖、資金越來越集中。這一趨勢目前來看尚沒有結束跡象,明年延續的概率更大,直至白馬龍頭與中小市值股票的市盈率差異趨於收斂,這種狀態才可能會被打破。

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主管、董事總經理施斌表示,“一年半前,藍籌股的ROE是整個市場的一倍左右,而估值是市場的一半左右,這也就意味著,以同一ROE計算的話,藍籌股的估值是整體市場的1/4左右。經過此輪上漲之後,藍籌股估值與市場整體水平基本相當,而ROE仍然是市場的一倍左右。”因此,在目前時點上,藍籌股並沒有出現大的泡沫。隨著A股被納入MSCI指數,從海外投資者的偏好來看,預計會更多選擇配置藍籌股,市場的結構性分化也仍在路上。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指出,龍頭公司相比大類板塊整體有更高的ROE和更低的估值水平,在一個盈利彈性提升但“相對低風險偏好”的市場環境下,市場沿著盈利主線對估值“窪地”不斷“填坑”,龍頭股突出的“性價比”優勢得到體現。

“強者恒強”愈演愈烈

截至10月31日,貴州茅台的總市值達到7763.68億元,如果算上五糧液的2528.87億元和洋河股份的1661.30億元市值,三家白酒龍頭企業的市值已經接近1.2萬億元。事實上,白酒僅是代表之一,今年以來,海康威視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恒瑞醫藥等一批大市值白馬龍頭股,生動演繹了一出“強者恒強”的戲碼。

金融大數據終端顯示,截至10月31日,已經有78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1000億元,其中超過2000億元的有31家,超過3000億元的21家,超過6000億元的10家,超過萬億的6家。

總市值前10強公司中,除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石油農業銀行等傳統的銀行保險、化工類公司外,最吸引眼球的是近期表現搶眼的貴州茅台,其以7763.68億元的總市值排名第8位。此外,海康威視、美的集團、順豐控股、格力電器、五糧液、京東方的市值均已經突破2000億元;恒瑞醫藥、伊利股份等公司亦在向2000億元市值進軍。近期,中興通訊雲南白藥康美藥業等公司的市值亦突破千億元。可以看到,A股市場中除了傳統的金融、石化、地產等公司外,消費、醫藥、科技等板塊的巨頭企業也不斷湧現。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滬深兩市龍頭公司的資金聚集效應凸顯。截至10月31日,滬深兩市市值前50大公司總市值達到17.13萬億元,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9.72%,這一數據較去年年底明顯提升;前100大公司市值達到22.01萬億,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8.18%,相比去年年底的17.17萬億元和33.85%迅速提升。

“無論從市場情緒麵還是資金麵,都在龍頭個股上形成了自我強化的正循環。市場中,業績為王、估值為王的預期強烈,市場資金抱團績優白馬個股、抱團業績確定性機會的趨勢明顯,由此形成一個市場情緒和資金的‘聯盟’,在A股市場上組團出擊、抱團取勝。”有私募機構人士認為。

觀察今年以來個股走勢,上述趨勢也很明顯,10月30日,A股市場主要指數普遍出現較大幅度下調。統計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共有數十隻個股股價創出階段新低,此類個股集中在房地產開發、傳統零售業、紡織服裝業等,而且這部分個股在市值上明顯偏小,其平均市值不足百億元。與此同時,有百隻左右個股在10月30日創出階段性新高,在行業分布上,白酒、家電、醫藥等等仍是牛股集中地,且上述個股的市值普遍偏大。觀察今年以來上漲幅度超過100%的個股可以發現,今年以來漲幅居前個股,同樣是白酒、新零售、周期等行業居多,且其平均市值在700億元以上。強者恒強,在個股的走勢上顯露無疑。

(原標題:千億市值俱樂部擴容 白馬龍頭演繹新格局)

最後更新:2017-11-01 03:03:45

  上一篇:go 熱門股頻遭減倉 機構布局滯漲板塊
  下一篇:go 姚振華擲140億元投新能源項目 寶能跨界造車急需生產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