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
魔獸
2017年A股十大關鍵詞 漂亮50與MSCI齊入選
摘要
2018年近在眼前,回眸2017年,過往發生的重磅事件在腦海中回放:漂亮50、A股被納入MSCI、減持新規出台。
2018年近在眼前,回眸2017年,過往發生的重磅事件在腦海中回放:漂亮50、A股被納入MSCI、減持新規出台、再融資新規出台、IPO趨嚴、退市常態化、從嚴監管、養老金入市、並購重組遇冷、兜底式增持。這十大關鍵詞,濃縮了2017年A股風雲。
NO1.漂亮50
今年股市風格分化明顯,以貴州茅台、格力電器為代表的優質大盤股,股價屢創新高,上證50指數年內漲幅25.89%,被市場稱為“漂亮50”。
“漂亮50”的核心是價值投資。本輪“漂亮50”行情可以追溯到2016年中期,經過2015年夏天市場巨震之後,風險偏好下降,外加監管政策擠壓市場泡沫,長期資金入場,價值股迎來春天,家電、白酒、中藥、汽車等低估值、高分紅、業績穩健的藍籌股進入連續上漲的通道。此後,藍籌股漲速令市場驚異。《投資快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格力電器上漲97.85%,福耀玻璃上漲55.70%,美的集團上漲105.37%,五糧液上漲140.68%,貴州茅台上漲108.38%,中國神華上漲72.90%,伊利股份上漲95.29%。
海通證券表示,A股掀起“漂亮50”行情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經濟轉型期,消費升級正在進行;二是震蕩市,投資者追求更好的估值和業績匹配度;三是監管層加強管理,引導市場向價值投資回歸。
NO2.MSCI
經過連續四年評估之後,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2017年6月20日宣布,從2018年6月開始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基準指數。MSCI計劃初始納入222隻大盤A股,這些A股約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0.73%的權重。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A股納入MSCI指數,證監會一直是樂見其成,也是歡迎的。中國股票市場包括整個資本市場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前進是不會改變的。業界認為,不妨將此次A股納入MSCI視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演進,以及國際投資者與中國市場相互適應、更好互動、互利共贏的重要契機和推進器。中國資本市場體量和發展紅利無法令人忽視,A股納入MSCI將利於中國進一步推動金融改革,也會讓全球更好分享中國紅利。
中金公司發表報告指出,未來五至十年外資在A股市場的持股比例有望上升至10%,平均每年從海外流入A股市場的資金規模有望達到2000億至4000億元。
NO3.減持新規
2017年5月27日,證監會發布被稱為“史上最嚴”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同時深滬交易所出台細則,完善減持規定。新規針對之前市場中出現的“過橋式減持”、“忽悠式減持”和“辭職式減持”等規避動作加強監管,從信息披露、減持規模等方麵作出更嚴格的限定,並新增特殊股東和“大宗接盤方鎖定6個月”等規定。
相關數據顯示,減持新規對於規範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行為效果初步顯現,上市公司減持預披露數量創新高,股東減持家數、股數、金額均出現大幅下降。當然仍有不少公司頂風違規減持,挑戰監管紅線。
上交所消息顯示,今年5月證監會和交易所推出的減持新規實施半年來,在規範股東減持、封堵製度漏洞等方麵,達到了預期效果。截至10月底,滬市大股東減持金額為77.58億元,僅占大股東、董監高及特定股東總減持金額的10.17%,且日均減持金額下降明顯,較2015年峰值下降超過70%。
NO4.再融資新規
2月17日的再融資新規嚴格限製了融資規模,規範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而今年5月份的減持新規,堵住了大宗交易、過橋減持、清倉式減持、辭職減持等諸多漏洞,意味著A股市場從PreIPO至IPO定向增發再至減持退出的全過程都經曆了重大規則調整和完善,在趨勢上符合當前金融監管格局的整體走向。
監管層發布再融資新規,滬深兩市一度“火熱”的定向增發募資就開始出現“寒意”。從數據看,去年底之前,月均定增發行的上市公司有70餘家,而到了今年,滬深兩市月均定增發行的公司數量逐月遞減,如2017年1月發行54家,2月發行減至43家,4月進一步減至29家,到7月時更是驟減至5家。定增遇冷,但卻“火了”可轉債市場。同期對比來看,已發行可轉債募資規模增幅超過了120%,與此同時,可轉債在上市公司的融資占比也顯著提升,這一工具正成為A股上市公司的融資新選擇。
NO5.IPO趨嚴
自今年10月份新一屆發審委成立以來,IPO審核呈現出越來越嚴的趨勢。12月19日,4家企業首發上會,僅二次上會的萬興科技獲得通過,其餘3家企業IPO申請均未獲通過。至此,今年已經有75家公司的IPO申請被否。
截止到12月10日,新一屆發審委已審核73家企業(包括二次上會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44家獲得通過,24家被否,5家暫緩表決,通過率僅為六成。期間還出現了“上6否5”,甚至是“全軍覆沒”的情況,而今年前10個月IPO審核的通過率為80%。
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新一屆發審委就職儀式的講話中表示,必須嚴把質量關。要堅決落實依法全麵從嚴的監管理念,嚴格專業履職、依法審核,防止問題企業帶病申報、蒙混過關。
資深市場人士向《投資快報》記者表示,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已成為監管重點,IPO通過率降低有可能成常態,從而夯實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
NO6.退市常態化
2017年5月17日,深交所公告對*ST新都作出股票終止上市決定,*ST新都成為2017年“退市第一股”。新都退5月24日進入退市整理期,7月6日是該股在A股市場最後一個交易日。*ST新都的退市給一些投機資金盲目豪賭ST股恢複上市以及A股殼資源敲響了警鍾。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在去年欣泰電氣因涉嫌欺詐發行被責令退市後,A股不斷“有進有出”,顯示出我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
2014年,證監會出台《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製度的若幹意見》,這被業界稱為“最強退市製度”。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今年證券市場退市和暫停上市的力度明顯加大。
在不少業界人士看來,在IPO常態化、退市常態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A股市場將形成“有進有出”活水,殼股價值或將大大降低,資本市場配置資源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也將大幅提升。
NO7.從嚴監管
今年以來,證監會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06件,罰沒款金額73.24億元,是去年全年的1.7倍;市場禁入36人,預計全年市場禁入人數將再創曆史新高。證監會查辦的大案要案增多,其中包括鮮言係列違法違規案、“方正係”係列違法違規案、九好集團“忽悠式”重組案等。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日前在介紹證監會部署專項執法行動第四批案件情況時強調,下一步,證監會將進一步把主動防範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依法全麵從嚴打擊影響市場穩定運行、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堅決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對於今年的監管態勢,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當前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嚴厲程度比肩國際成熟資本市場,這說明當前證監會對於各類市場主體規範的重視,其目的是規範市場主體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三公”原則,促使市場有序健康運行。
NO8.養老金入市
今年6月,養老金正式亮相A股市場,現身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兩份上市公司中報業績率先透露了養老金在A股的最新動向,養老金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八零二組合”的賬戶,出現在兩隻中小盤個股的十大股東中。盡管目前入市資金尚且不多,但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它們的身影會出現在更多的上市公司中。此外,長期來看,養老金入市有助於完善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其低風險偏好屬性疊加資產保值增值的訴求。
值得關注的是,人社部此前就2017年第三季度人社工作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副巡視員、新聞發言人盧愛紅指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穩步開展,北京、安徽等9個省(區、市)政府與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署委托投資合同,合同總金額4300億元,其中1800億元資金已經到賬並開始投資。下一步將加強基金投資和監督管理。研究製定城鄉居民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和職業年金基金管理相關政策。
NO9.並購重組遇冷
2017年已經接近尾聲,作為上市公司資本運作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今年A股並購重組的整體形勢基本勾勒完成,市場遇冷成為主基調。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在過會率超過九成的情況下,並購重組交易額卻大幅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證監會並購重組委共審核了131起重組申請;相較去年同期的190起,下降了31%。上會數大幅下滑,並購重組市場熱度的回落的趨勢顯現出來。
清科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近期A股並購重組項目終止的數量較前幾月明顯增多,且其中大部分項目來自企業主動終止,這與加強監管的政策調控不無關係。2017年至今的重組案例中,來自設備製造、機械等製造產業的案例,遠超過去平均水平,特別是鋼鐵、煤炭、水泥、化工等行業都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越來越多的高端設備製造等新興產業通過並購重組進入上市公司。
NO10.兜底式增持
今年,“兜底式”增持倡議潮在低迷的A股市場悄然興起。兜底式增持是指A股在持續下跌後,為了表明對自家股票的看好和護盤的決心,上市公司董事長或實控人發出的“賺了是你的,虧了算我的”聲音。
各大公司雖然喊話增持套路高度雷同,但結果“花樣百出”,比如員工不買賬、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提前埋伏等,更有甚者,公告裏錯寫了別的公司名字。兜底增持倡議背後的真實動機也值得思考。“喊買”的背後,是看好公司的發展?還是欲借助“市場的力量”通過承諾兜底來提振股價?
針對這一現象,深交所下發了《關於加強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等向公司員工發出增持倡議書的信息披露的通知》,從嚴規範“兜底增持”的信批要求。根據通知,公司發布倡議人為員工兜底增持的公告後,應當提交內幕知情人名單,相關主體不得利用兜底增持承諾進行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證券欺詐行為等。
全球財經直通車>>>
美國國債慘遭拋售!有人卻賺了6000萬美元
外媒拉響“最高警報”:全球債務規模大到聞所未聞
央行政策錯誤再成市場尾部風險 全球央行祭出這一殺器
華爾街2018年展望:美股牛市將創造曆史
比特幣被全球央行納入資產儲備?2018年這真有可能
(原標題:2017年A股十大關鍵詞 漂亮50與MSCI齊入選)
(責任編輯:DF305)
最後更新:2017-12-21 11: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