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
魔獸
人民幣匯率大漲創兩年新高 國際化進程提速已鋪好路
摘要
1月15日,外匯市場買漲人民幣熱情格外高漲,一方麵部分企業再度調高人民幣匯率預估值;另一方麵,不少海外對衝基金加倉人民幣多頭頭寸,對衝美元貶值風險。
1月15日,外匯市場買漲人民幣熱情格外高漲,一方麵部分企業再度調高人民幣匯率預估值;另一方麵,不少海外對衝基金加倉人民幣多頭頭寸,對衝美元貶值風險。
人民幣匯率再度進入快速上漲通道。
1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4574,較前一個交易日上調358個基點,創2016年5月3日以來的最高值。
受此影響,境內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CNY)盤中一度創下兩年來的最高值6.4167,境外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CNH)刷新2015年12月以來的最高點6.4107。截至15日19時,人民幣即期匯率(CNY)徘徊在6.4277附近,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CNH)則觸及6.4333。
在美銀美林匯市策略師Myria Kyriacou看來,1月15日人民幣匯率連續突破6.45、6.44、6.43、6.42四大整數關口,一方麵由於美元指數盤中創下2015年2月以來的最低值90.27;另一方麵,市場對美聯儲鷹派加息未能提振美元倍感失望,大量資本重返新興市場國家,加劇了人民幣漲幅。
美銀美林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3日-10日當周,流入新興市場國家的全球資本達43億美元,創下過去73周以來的最大單周流入量。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中國。
“在同等信用評級國家裏,中國的基準利率最高,因此吸引全球資本流入人民幣資產,賺取人民幣升值匯差與利差雙重收益。”匯豐銀行高級外匯策略師王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匯率點位高低未必有絕對意義,隻要人民幣市場沒有出現大規模投機潮,國際收支平衡沒有受到明顯衝擊,中國出口增長沒有受到明顯影響,央行相關部門基本認為當前匯率水準是均衡合理的。”Myria Kyriacou分析。
而且,近日人民幣持續上漲,也給人民幣國際化重啟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央行更看重人民幣兌CFETS一籃子貨幣匯率能否保持平穩波動,原因是在各國外匯儲備結構多元化的時代,一個貨幣若能兌一籃子貨幣保持匯率平穩波動,對大型金融機構與各國央行資產穩健保值增值有很大促進作用。”王菊強調。
美元頹勢觸發人民幣飆漲
在業內人士看來,美元指數大幅下跌,是促使人民幣持續上漲最大的催化劑。
“這足以抵消逆周期因子暫停傳聞對人民幣的負麵衝擊。”Myria Kyriacou分析。1月15日,外匯市場買漲人民幣熱情格外高漲,一方麵部分企業再度調高人民幣匯率預估值,將6個月外匯掉期交易執行價從原先的6.52-6.55,上調至6.47-6.50;另一方麵,不少海外對衝基金加倉人民幣多頭頭寸,對衝美元貶值風險。
Myria Kyriacou看來,從2017年四季度起,加入逆周期因子與沒有加入逆周期因子的匯率模型顯示人民幣匯率波動趨勢與幅度相當一致,表明在央行沒有采用逆周期因子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與美元走勢相當,並無明顯偏差。因此央行並未采取措施打壓人民幣投機買漲行為,部分對衝基金買漲熱情更高。
這也是近期推動人民幣快速上漲的最大資本力量之一,這些對衝基金對特朗普稅改政策落地等未能提振美元指數深感失望,紛紛將此前回流美元的資金撤離,重返人民幣等新興市場國家。
“但這並不等於人民幣投機買漲潮再度來臨。”香港一家銀行的外匯交易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對比2017年9月與當前的匯率走勢發現,彼時美元指數一度跌至91.01,人民幣匯率則觸及當時高點6.4345;如今美元指數跌至90.27,人民幣匯率則徘徊在6.4167附近,表明人民幣匯率漲勢與美元跌幅相對應,並未出現過度上漲。
“若市場沒有明顯的投機潮,央行壓低人民幣匯率的幾率並不高。”上述外匯交易員指出。
兌一籃子貨幣匯率基本穩定
人民幣的快速上漲,也給人民幣國際化重啟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Myria Kyriacou看來,此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有所放緩,一方麵是相關部門收緊資本跨境流動與境外離岸市場人民幣頭寸,以此抬高離岸人民幣融資成本,進而遏製國際投機資本大舉沽空人民幣,但此舉也令境外人民幣頭寸驟降,相關人民幣跨境業務因頭寸不足而難以施展;另一方麵,此前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強烈,不少國際投資機構與企業擔憂匯兌風險而不敢增持人民幣頭寸。
隨著人民幣持續企穩反彈且趨於雙向波動,國際市場持有人民幣意願正在升溫。
“年初一些大型資管機構在調整資產結構時,又將人民幣納入資產配置領域。”一位美國大型對衝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在美元持續下跌的環境下,人民幣在同等信用評級國家的利差優勢具有很強吸引力,加之去年人民幣匯率漲幅(6.72%)低於歐元(14.15%)、英鎊(9.51%)、韓元(12.81%)、澳元(8.34%)、加拿大元(8.29%)等,大型資管機構預測人民幣存在補漲行情。
王菊認為,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相關部門更看重人民幣兌CFETS一籃子貨幣匯率能否保持基本穩定。相比之下,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時漲時跌,容易左右投資機構長期持有人民幣的意願;而人民幣兌CFETS一籃子貨幣匯率若能長期穩定,即可滿足投資機構長期穩健的資產配置偏好。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底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4.85,較2016年底大體持平,略漲0.02%;整個2017年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年化波動率為2.61%,低於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3.12%的年化波動率。
鑒於此,越來越多的央行正考慮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資產池。
近日,德國聯邦銀行執行委員會成員東布雷(Andreas Dombret)在一次論壇上表示,歐洲央行、德國央行等決定納入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之一。
不過,考慮到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匯率波動性較低,有可能影響到國際機構借助人民幣波動性獲取理想的超額收益,使他們壓縮資產配置比例。
王菊認為,這個問題不難解決,當前人民幣隱含波動率已上升到4%-5%水平,接近新幣、台幣等亞太貨幣的波動水平,國際投資機構可以此獲取理想的額外波動性收益。
(原標題:人民幣匯率大漲創兩年新高 國際化進程提速已鋪好路)
(責任編輯:DF370)
最後更新:2018-01-16 0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