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
魔獸
低油價下煤化工產業發展矛盾凸現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投資規模不斷增大,在技術創新和建設規模方麵成績斐然,國家一係列政策的出台使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煤製烯烴、煤製油等項目規模已達世界前列。隨著規模越來越大,產業布局散亂、產業鏈較短、水資源和環保瓶頸等問題也逐漸顯現,一些項目“投產之日即是虧損之時”。一些專家、企業負責人認為,在低油價的大背景下,煤化工產業還需圍繞技術創新、延伸產業鏈、標準體係建設等持續發力。
煤化工作為轉型方向突飛勐進
近年來,我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口依賴度不斷上升,已成為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費國和進口國。2016年,我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已達60%以上,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達到36.6%,且有逐年增加趨勢。我國部分基礎石化產品對外依存度較高,“十三五”期間仍將維持較大缺口。
“石油供應已成為製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烯烴、芳烴不足也製約下遊產業發展,結合我國的資源稟賦,發展現代煤化工是實現石油替代的必然選擇。”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說。
經過10多年發展,我國煤化工產業已建成一批煤製油、煤製烯烴等示範工程,技術創新和產業規模均走在世界前列。特別是“十三五”以來,在煤氣化技術、煤炭液化技術、煤製烯烴和芳烴技術等領域取得新突破。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介紹,上半年,我國煤製油產能達693萬噸/年,產量155萬噸;煤(甲醇)製烯烴產能達1242萬噸/年,產量530萬噸;煤製乙二醇產能達270萬噸/年,產量70萬噸;煤製天然氣產能達51億立方米/年,產量11億立方米。
但是,與此相對應的,精細化工在我國煤化工行業中占比低,油化產品多處於低端水平,而高端產品產能集中在少數外國公司、合資公司手中,國內高端化工新材料、特種新型專用化學品仍處於“研發多、應用少”階段。
今年2月,國家能源局印發《煤炭深加工產業示範“十三五”規劃》,3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印發《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從國家層麵進一步明確了煤化工產業的定位,加強產業頂層設計,為規範和引導產業科學健康發展指明方向。
“要清醒認識我國的資源稟賦,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篇大文章。國家層麵出台的一係列政策體現了國家對現代煤化工產業的高度重視,產業發展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說。
投資大、效益低、環保問題凸顯
煤化工產業迅速發展,不少項目動輒投資幾十億元乃至幾百億元,布局散亂、產業鏈短、水資源和環保瓶頸等問題逐漸顯現,盈利水平難提升。尤其是在國際油價低迷的大背景下,煤化工產業麵臨不小壓力。
當前,我國煤化工產業處於產業升級爬坡階段。產業規模持續增長,但精細化工占比低,一些項目處於低端水平,迫切需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創新驅動和化解產能過剩的供給側改革,不能坐等油價上漲以擺脫困局。
“我國煤炭市場相對獨立,煤炭價格受原油價格影響因素較低,但煤化工產品價格受油價低位運行影響較大,煤化工企業在原料成本端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終端產品價格又大幅下降,導致盈利能力下降。”李壽生說。
煤化工產業工藝流程和技術集成尚需優化升級。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基銘認為,很多煤化工項目還處於示範階段,工藝設計存在係統優化集成不夠的問題,主體化工裝置與環保設施之間、各單元化工裝置之間匹配度不足,從而增加了投資和資源消耗,導致項目不能滿負荷生產。
經曆多年快速發展,我國現代煤化工散亂的問題也逐漸顯現。煤化工項目投資大,能拉動區域經濟快速增長,許多地方不管煤質是否適應盲目上馬,一個省有多個煤化工園區,導致項目布局分散,“先有項目,後有園區,再有規劃”的現象屢禁不止。神華寧煤集團副總經理姚敏說,現代煤化工應發揮聚集效應,而分散布置對產業發展造成很大損傷。
產業鏈短、距離終端市場較遠也是我國現代煤化產業麵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日前,記者在寧夏銀川市召開的2017中國國際煤化工發展論壇現場看到,參展企業展出的產品大多為原材料。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基本上是基礎原材料工業,距離終端市場遠。陝西化工集團副總經理尚建選說,現代煤化工必須在產品和市場需求聯通,目前西北地區對下遊企業的吸引力較弱,形成產業鏈任重道遠。
此外,煤化工產業麵臨的環保壓力不斷增大。李壽生認為,今後煤化工產業的汙染控製要求將更加嚴格,項目獲得用水、用能、環境指標的難度加大。如何提高現代煤化工產業環保技術水平,降低汙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大氣汙染物排放處理的成本等問題將成為重要研究課題。
同時,煤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也使得相關標準體係建設相對滯後。近年來,國家先後製定或出台了若幹產業政策,規範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但總體來說,現代煤化工產業尚缺乏係統的標準化體係,尤其是缺乏工程建設、環保安全、產品等一係列主要標準。
激發創新動力跳出發展陷阱
前幾年煤炭價格大幅下滑、產業發展舉步維艱給很多煤炭企業帶來了深刻教訓,他們紛紛把煤化工作為轉型升級、擺脫發展困境的方向,希望借煤化工項目的發展迎來“第二春”。但是,工藝趨同、產品趨同,部分領域產能過剩,不掌握精細化工核心技術等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的障礙。專家、企業家認為,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在技術創新、延伸產業鏈以及製定相關標準方麵不斷努力。
一是加強煤化工領域的技術創新,提高煤化工項目效能。飛揚集團董事長肖增鈞認為,我國煤化工從技術創新起家,如果“倒”在老技術裏會出大問題。要高度重視國內外新技術的趨勢和變化,以技術創新解決產業發展中工藝流程和技術集成尚需優化升級等各類問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二是加強煤化工產業合理布局,避免一哄而上。王基銘、姚敏等人認為,在西部煤炭資源富集地區建設現代煤化工項目有助於平衡東西部的經濟發展,但要注重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還應考慮產品結構和輸送問題,因地製宜選擇氣、液、固、電的產品方向。同時,按照園區化、規模化、多元化、高端化的原則加強煤化工的合理布局。
三是改變單一的產品結構,不斷延伸產業鏈,發揮聚集效應。尚建選、李壽生認為,應大力開拓煤製烯烴、芳烴新材料高端化、差異化的產業鏈,開創一棵枝繁葉茂的“產品樹”。發揮煤製超清潔油品及特種油品的優勢,煤炭間接液化能生產出石油化工難以生產的產品,可作為軍民用航空飛機、航天火箭及特種裝甲車輛的油品,以滿足我國特種油品需求。
四是加快煤化工標準體係建設,規範產業未來的發展。煤化工產業急需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係統性的標準體係,包括綜合標準、原料及產品標準、工程建設標準、設備標準、安全環保標準、汙染物排放標準等。
(原標題:油價低 盈利難 壓力大 低油價下煤化工產業發展矛盾凸現)
最後更新:2017-11-20 07: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