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36 返回首頁    go 魔獸


四季度該買啥?看資深投資人怎麼說

摘要

港股創下10年來新高,美國股市更是延續著8年多來的大牛市。

  “十一”黃金周,海外股市一片“歡騰”。港股創10年來新高,美國股市更是延續著8年多來的大牛市。A股市場的投資者,對於四季度開局,多了幾分期待。

  記者對來自公募、私募以及QFII的京滬深三地10位資深投資人進行了深入采訪。在他們眼中,股票市場仍然最具吸引力。談及投資“攻略”,積極布局龍頭股,正成為資深投資經理們掘金的普遍策略。具體到布局方向,大金融、大消費依舊是兩大投資主線。此外,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高端製造等新興成長領域,更是機構的“必爭之地”。

  增量資金有望入市

  隨著宏觀經濟企穩,企業盈利增長前景向好,市場信心也受到提振。在華商基金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李雙全看來,股市賺錢效應將吸引更多增量資金入市。從資金層麵看,長安基金投資總監陳立秋也認為,海外資金包括港股通在持續流入A股,A股納入MSCI指數也將帶來長期增量資金。

  從企業盈利角度分析,陳立秋發現,自2016年以來,企業盈利回報已經企穩,剔除銀行、石化之後,整體A股上市公司ROIC的中位數首次超過銀行加權貸款利率。2017年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全部A股淨利潤同比增長16.3%,創近年來新高,這給資本市場提供了“源頭活水”。

  在圓信永豐基金首席投資官洪流看來,供給側改革的強力推進,不僅消除了潛在的銀行壞賬風險,還帶來了巨額利潤,大銀行基本麵向好;行業估值處於底部的券商板塊,近期融資額不斷提升,接下來利潤將會得到提升。他樂觀判斷,在這些金融權重股的帶動下,市場有望再上一個小台階。

  “在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推動下,A股市場未來會繼續向上。”信誠盛世藍籌基金經理吳昊認為,國內經濟穩定增長,海外經濟同步複蘇,為各行各業的利潤持續增長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周期品行業在供給側改革推動下盈利穩定,消費品行業受益消費升級持續增長,成長性行業在國家產業政策引導下也在不斷孕育投資機會。

  富敦投資中國股票投資總監朱國慶對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市場均表示樂觀。在他看來,股票市場流動性環境仍然是中性偏樂觀,盡管市場整體可能仍是小幅震蕩的局麵,但A股市場存在很多結構性機會。

  不過,隨著A股獲利盤的增多,個別基金經理則開始回歸防禦策略。如諾德成長優勢基金經理郝旭東認為,市場短期風險並不大,但波動預計會加大,因為市場指數的基石藍籌股不太便宜了,年內接下來的賺錢效應在下降。

  龍頭股迎來溢價時代

  種種跡象表明,A股市場的龍頭股的估值,正在迎來全麵溢價時代。而積極布局龍頭股,正在成為機構的普遍掘金策略。

  在陳立秋看來,首先,龍頭企業將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從而推動盈利改善。一方麵,優質企業市占率不斷上升,定價權更強,研發能力和效率提升;另一方麵,優質企業可以比行業多數企業更容易獲得銀行或其他融資渠道的支持。其次,從當前市場看,股票增量都在中小盤,而增量資金需求卻在大藍籌。“這種明顯的結構性差異,就是投資機會所在,中小創不再稀缺,而大藍籌變得稀缺,也是市場出現‘一九’分化的根本原因”。最後,A股納入MSCI,大市值及行業龍頭、高股息、藍籌股標的將直接受益。

  從上市公司三季報預告看,部分行業的龍頭公司經曆了資金麵和成本端的壓力逆勢擴張後,現在領先優勢已經非常明顯,接下來值得重點關注。

  吳昊表示,將在三個看好的領域中布局估值合理的龍頭公司。在消費升級領域,關注企業的公司治理、競爭優勢以及與消費升級主線的契合度;對於符合國家策略的成長股,關注在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企業是否具備長期勝出的核心競爭力,是否具備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自身資源、戰略規劃與產業政策的契合度,以及能否在投資期限內兌現合理的利潤;對於周期品龍頭,關注公司的估值水平,相對於其資產負債表的修複是否存在顯著的低估,是否能夠對衝掉商品價格波動對企業價值的衝擊。

  投資機會多點開花

  對於接下來的投資機會,資深投資人普遍看好大金融、大消費。此外,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高端製造等新興成長領域更是機構“必爭之地”。

  陳立秋坦言,首先看好大消費股,主要邏輯是品牌化和渠道雙強,共同推動公司市占率提升,占據規模效應,並且對下遊提價能力強,即使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仍能夠保持毛利率和淨利率的穩步提升;其次是大金融股,核心邏輯是從中長期看,“金融供給側改革”利好大銀行和大保險公司;第三是看好受益於供給側改革的周期龍頭股;最後是優質成長股。

  吳昊認為,接下來將從以下三方麵找投資機會:首先是消費升級帶來的投資機會,其次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方向的成長性行業,包括5G通信、國產芯片、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領域,最後是受益於供給側改革的周期品行業龍頭。

  值得注意的是,在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整治及土地成本提升的背景下,中國製造業升級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作為QFII基金的資深投資總監,朱國慶觀察到,不少中國企業已經形成或者正在形成全球性競爭優勢,如風電、光伏、麵板等,接下來動力電池企業也有很大的機會勝出。

  泰暘資產總經理劉天君則看好消費升級的機會,並積極布局科技創新,主要邏輯是在當前經濟增速換擋期,房價對居民消費存在明顯的擠出效應,限購政策使得地產銷售和投資增速自高點回落,有助於未來中短期居民的財富流向消費領域。“新一代消費群體對個性化產品的需求提升以及渠道的被動出清,將驅動持續的消費升級,看好高端白酒、免稅店、豪華車、商業地產等受益於消費升級的板塊及科技互聯網等新興領域的投資機會”。

  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兼股票投資部總經理李權勝則坦言,未來看好盈利基本麵進一步強化的行業及個股,如必需消費品等細分行業;在前三季度表現欠佳的行業中,醫藥、旅遊、零售等行業基本麵實際上並沒有市場預期那麼差,預計會有一定的表現機會。“考慮到政策紅利因素,看好有望受益的國企改革、‘一帶一路’、土地流轉等投資主題。”

  長信基金總經理助理安昀表示,看好消費行業部分個股,例如白酒中的部分二線龍頭,以及部分家電龍頭股。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個股,盡管行業趨勢很好,但在積累不小漲幅之後,估值較高,需要認真篩選。

  安信基金總經理助理、權益投資部總經理陳一峰認為,不少新興行業值得關注,除TMT行業外,生物醫藥、中遊精密製造、新能源等多個領域,未來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產業鏈相關的中小公司會緊密跟蹤;5G也非常看好,通信速度和質量的提升會衍生出很多需求,比如自動駕駛、AR等。”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10-09 08:23:26

  上一篇:go 這個長假世界發生了十件大事 你需要知道
  下一篇:go 四季度全球股市展望:形式或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