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57 返回首頁    go 新東方


高考備考誤區:題海戰術

  誤區1.用在學習上的時間越多成績越好。

  這是最大誤區,保證學習時間並不能保證成績。不在於學了多少時間,而在於學會了多少。不少高三學子“挑燈夜戰”,經常熬到淩晨,此時大腦已經很疲勞,效率可想而知。懂得勞逸結合、適時休息和鍛煉的人,是高三學子中的智者,也是能否走出題海的標誌。

  誤區2.課堂上聽明白了就認為自己會了。

  老師講過的題目,考試時類似,可條件變一變,很多人就又不會了。就像高考題,學生會覺得似曾相識,但不一定能考高分。問題就在於“聽明白了”是老師的講授,學生聽課時被動地接受,沒有經過自己積極主動的思考。因此,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貌似聽明白了,碰到新問題新情境還是不會。

  誤區3.做習題追求答案,重結果不重過程。

  一些學生做題,得出答案就結束了,沒有反思,沒有歸納,沒有總結,沒有舉一反三,過分追求結果,不重視解題的思維過程。其實,把思維過程整理和展示出來是學習的好方法。要學會用慢鏡頭展示思維的關鍵處,學會用放大鏡放大思維的細節。平時在這些地方花時間“感悟”一下,使這種思維方法形成習慣,複習效果妙不可言。

  誤區4.題目做得多收獲多,重數量輕質量。

  不少學生潛意識中認為習題多做多得,其實不然。反思一下,曆屆高三學子一年裏要做多少題?有多少題目是白做的?這裏要學會舍棄,偏題、難題、怪題對大多數學生來說要果斷拋棄,要重視做題的質量而非數量。

  走出題海的六種方法

  專家認為,提高深度思維能力,造就一個有強大分析能力的大腦,不論什麼題目,就都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種能力隻有在思維訓練中才能得到提高。必須自己“悟”。“悟”是一種深度思維的習慣,堅持多想一下,也許就會“頓悟”。不妨從以下六方麵嚐試:

  1.編織知識網絡

  “悟”的前提和基礎是弄清基本概念和規律,編織係統和立體的知識網絡,這也是高三複習的首要任務。一道題不會做有兩種情況,一是知識點不會,概念和規律的理解有漏洞;二是概念和規律都知道,但不會運用,這些都是要在做題中逐步補充完善的。所以複習的第一步是重視看課本或者教輔材料裏麵對知識點的歸納。

  2.研究高考題型

  高考題目已經定型,研究高考考什麼、怎麼考,平時複習就不會盲目,複習內容才能學會取舍。拿來幾套曆年的高考題,周末的時候研究一下,極其必要,這比做多少重複勞動的效果好得多。

  3.課上頭腦風暴

  高效率的複習方法是緊緊抓住課堂,積極開動大腦主動思維,帶著質疑聽老師的講解:老師推理嚴密嗎?還有更簡單的方法嗎?老師是怎麼想到的?要大膽參與課堂討論,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隻有經曆了自己的深度思維,才能對一道題目的來龍去脈了如指掌,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出什麼題都會做。

  4.課下獨立悟題

  精選一道老師所留的高考模擬題,先不動筆,而是先閱讀這道題,然後按下麵的步驟來“悟”。

  (1)悟題意:閱讀題目,審題,然後確定題目中的研究對象是誰,找出已知條件,思考有沒有隱含條件,未知條件是什麼,題目要求什麼結果等,判斷出題者的考察意圖。

  (2)悟情景過程:想象題目中敘述的情景,嚐試描述這個情景,說出變化的過程。通過這種訓練,使題目情景在頭腦中像放電影一樣清晰,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3)悟解題思路方法,悟一題多解:悟解題的整體思路,找出列方程的依據,總結解題的方法,努力尋求更多的解法及其中最簡單的解法,在此環節中充分展開自己的發散思維,形成頭腦風暴。

  (4)悟題目變式:思考如果改變題目中的條件,題目又該如何解,解法有何不同。通過改變題目的條件、提高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使自己對這一類問題理解更為深刻。

  通過思考“改變題目的條件”,此題實質變成了很多道同類型的題,看起來隻在一道題上做文章,實質解決了一大類題型的問題,真正實現走出題海的理想。此環節關鍵是悟“變”,變解法,變條件,一道題,要充分利用它的價值,做到不管以後它穿什麼“馬甲”出來,都能認識它,都能解決它。

  (5)悟解題收獲:做完一道題目,還沒有結束,還要總結解題的收獲,總結解題的方法,重溫解題的思路。沒有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就沒有達到做題訓練的最終目的。

  5.在錯題中淘金

  在考試中,做錯題很正常,而且暴露出問題是好事,因為這是解決問題的良機。關鍵要尋找為什麼錯、錯在哪裏、正確的思路是什麼,要把走過的彎路甚至是錯誤的道路梳理一遍,在錯題中淘金。改錯切不可隻在卷麵上改正答案,那並沒有解決問題。

  6.及時回顧“三清”

  要學會反思和回頭看,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時間複習課堂上講過的習題,重複老師的思路,自己再把老師講的題“悟”一遍,窮盡一道題的來龍去脈,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這叫“天天清”;每周六都對這一周的內容回頭看,做到沒有疑問點,這叫“周周清”;每月再鞏固一次,這叫“月月清”。

(責任編輯:王洪微)

最後更新:2017-01-01 16:50:32

  上一篇:go 我國每年仍需安排2500萬就業
  下一篇:go 高考政治名師鄭關飛寄語學生楊雅芳: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