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71 返回首頁    go 新東方


法碩考研:法製史易錯考點匯總

  從近年中國法製史教學和考試情況看,本課程易出錯點大致集中在容易產生記憶混淆的地方。因為,在曆史上法律製度的演進是漸進式、螺旋式的上升,許多製度相互間存在著密切的淵源關係,一個名詞經常會在數個朝代中出現。因此,考生對曆史上有淵源關係的法律製度、法典名稱等,經常產生記憶顛倒,或是解釋錯誤。下麵小編為大家梳理易錯考點,希望對考研的小夥伴有幫助!

  1.關於“禹刑”和“湯刑”是不是成文法典的問題;

  2.關於奴隸製“五刑”與封建時期“五刑”的區別;

  3.關於西周“五聽”製度與“五過”製度;

  4.關於春秋時期“鑄刑書”與“鑄刑鼎”的區別;

  5.關於秦朝的“公室告”與“非公室告”;

  6.關於魏律、晉律、北魏律、北齊律的聯係與區別;

  7.關於唐朝《貞觀律》與《永徽律疏》;

  8.關於唐律中的“公罪”與“私罪”;

  9.關於唐律“舉輕以明重”、“舉重以明輕”的類推製度;

  10.關於唐律中“八議”、“請”、“減”、“贖”、“官當”等特權製度;

  11.關於刑部、大理寺、禦史台等機構的職權及相互關係;

  12.明清時期大理寺、刑部職能的變化;

  13.明清時期的律、例關係;

  14.清朝的“五朝會典”;

  15.清朝的“九卿會審”及“秋審”、“朝審”;

  16.清末的《大清現行刑律》與《大清新刑律》;

  17.清末《欽定憲法大綱》與《十九信條》;

  18.北洋政府時期的《天壇憲草》、《袁記約法》及“賄選憲法”;

  19.國民黨時期的《訓政時期約法》與“五五憲草”;

  20.《中華蘇維埃土地法》與《中國土地法大綱》。

  以上問題在考試中極易產生錯誤。隻要考生能清楚而熟練地掌握相關內容,且在複習時盡量認真、仔細地辨別,這些錯誤大多是可以避免的。

  (責任編輯:胡靜平)

最後更新:2017-01-01 16:50:22

  上一篇:go 二戰ACT喜獲32分 掌握方法是關鍵
  下一篇:go SAT數學備考知識點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