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新東方
孩子成長:家教也要擇對時機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堂課”,可以說,家庭教育質量的好壞,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的性格、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代家長當然深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說,每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都是下了一番苦工和心思的。但很多家長對家教仍存在誤區,認為家教就是孩子的事事都要管,孩子的行動應該無時無刻受到家長的指導……其實,家庭教育是非常講求時機的,好的時機做出恰當的教育,可以讓孩子更好地領悟,也讓孩子更好地配合,有助於孩子學習和改掉錯誤的行為或習慣。那麼,哪些時機去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呢?在恰當的時間點,又該以怎樣的口吻和方式教育孩子呢?
當孩子遭遇失敗或麵對困難的時候,你可以主動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
在孩子開始要做一件事的時候,他們總是信心滿滿,希望能夠在做的事情上獲得愉悅的心情和成就感,如果這個時候,家長插手或告訴孩子怎麼做才正確的話,孩子不僅聽不進去,還會覺得家長特別囉嗦。顯然,在孩子信心滿滿開始之前就“介入”孩子的世界進行教育,是家長在做無用功,這樣的教育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還會適得其反,會被孩子所反感。當孩子在完成事情的時候遇到了困難,他們很可能會尋求家長的幫助,這個時候,你再將正確的做法按照操作步驟一一告知,並且提問孩子,你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這個時候的教育,並不是插手去幫助孩子收拾殘局,而是通過溝通,試圖和孩子一起找出問題,並且通過互動,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問題出在了哪裏。這樣,既沒有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又在實踐的過程中給孩子上了重要的一課。
在孩子感興趣/好奇的事物麵前
很多時候,家庭教育更像是單方麵的“絮叨”,家長無時無刻地在教育孩子,而孩子呢,由於家長話太多,早就聽得麻木,基本上是左耳聽右耳出。這種無效的教育讓家長做了大量的無用功。其實,為孩子傳授生活常識、科學知識、為人道理非常講求時機。首先,家長在準備教育孩子之前,要看看孩子心情如何,如果明顯感覺到孩子對某件事物充滿好奇,針對孩子的興趣點,對相關的一些問題進行講解,孩子不僅喜歡聽,而且還會主動問很多相關的問題,家長則有機會和孩子一起探索這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學到了知識,還得到了很多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這要比家長無時無刻的說教管用多了。
孩子犯了錯誤,教育方式也有講究
人,孰能無過?每個人的成長經曆中都會犯錯,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在犯錯的孩子麵前,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有所放矢。有些孩子,天生內向,他們在犯錯誤之後,能夠明顯察覺自己闖了大禍,因此,會表現出恐懼、羞愧甚至會逃避錯誤。
家長對待內向孩子的教育,不要顯得過於嚴厲。首先,教育孩子的語氣要嚴肅而溫和,避免大聲的喊叫和責罵。第二,讓孩子能夠主動承認錯誤,並給孩子足夠的解釋機會,第三,針對孩子的錯誤和孩子解釋錯誤的內容進行教育,明確告訴孩子,想法是否有錯、行為是否有錯,因為有些時候,孩子的初衷是好的,然而行為卻是錯誤的,所以要在孩子犯錯誤後,能夠更加清楚地明辨是非。最後,可以和孩子一起完善“初衷”,告訴他正確的處理方式的行為和方法。讓孩子不僅知道錯在哪裏,還可以給孩子補救錯誤的機會。
而外向的孩子,由於性格使然,可能會“拒不認錯”,所以,如果孩子有扯謊或者拒絕認錯的行為,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懲罰,在懲罰和認錯並妥善解決之間,讓孩子自己進行選擇。懲罰的內容可以和孩子做錯的事情相關,讓他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事後,當家長和孩子的心情都比較平靜的時候,可以再把問題拿出來聊一聊,很可能在相對平靜的心情裏,孩子更容易吐露心聲,也更容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沒有哪個孩子天性是頑劣的,對於活潑好動容易闖禍的孩子,家長要給予耐心和信任,有些時候,孩子故意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也隻是為了引起家長的關注,那麼家長就需要在關注孩子的同時給出正確的指引。
教育孩子,不要高高在上
如果家長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是否也不喜歡被說教,是不是也討厭自己的家長在耳邊“絮叨”,如果是這樣,那麼自己的孩子同樣不會喜歡。家長很容易因為年齡的差距而高高在上,對孩子的問題頤指氣使,讓孩子感到自己並沒有被尊重,家長的批評讓自己很沒麵子。所以,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也要選對“身份”,你能不能和孩子做朋友,在探索新事物的時候,你們是好的合作夥伴,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你能不能做為智慧的長者,為他指明正確的方向,當孩子失落的時候,你能不能作為他的依靠著和傾聽者……家長,並不隻是家長這個角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也要在孩子的路上扮演不同角色,讓孩子覺得家長精彩,才會取得孩子的信任,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孩子會信任家長,求助家長,在這種良性循環裏,孩子將更加健康、快樂、開放地成長。
最後更新:2017-01-01 16: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