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新東方
躊躇於通脹指數 歐央行寬鬆列車還要開多久?
摘要
退出寬鬆早不得,晚不得,歐洲央行似乎很難表現得如現下美聯儲那般的“灑脫”。
與如今美聯儲“義無反顧”的選擇加息和縮表不同,歐洲央行在退出寬鬆上的態度,似乎並沒有那麼“明朗”。放眼望去,歐洲經濟增速正在逐步回升,失業率持續下降,通脹的回暖也早已在“若隱若現”之中。此種情形下,歐洲央行跟隨美聯儲的步調,逐步退出寬鬆,本就是一個大勢所趨的事情。不過,即便總體趨勢如此,但何時才是退出寬鬆最為準確的時間節點,卻成為了目前橫亙在歐洲央行麵前一道不小的難題。早不得,晚不得,歐洲央行似乎很難表現得如現下美聯儲那般的“灑脫”。
事實上,今年伊始,市場似乎就在“預賭”歐洲央行的逐步退出寬鬆。今年4月議息會議之後,這樣的局麵更是愈演愈烈。根據歐洲央行新近公布的6月會議紀要中的數據,今年以來歐元兌美元總體升值了8%,其中4月以來就迅速升值了近3%。至於兌其他歐元區的38個主要貿易往來國家的一攬子貨幣,4月以來,歐元也總體升值了2%。國債收益率方麵,根據歐洲央行官方網站上的數據,歐元區範圍內的10年期國債總體收益率從年初的0.22%,截至7月10日已經上漲到了0.64%,其中,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穩穩地站到了近一年的最高點。無論是歐元的顯著升值,還是歐元區範圍內國債收益率的攀升,釋放出的無疑都是對歐洲央行退出寬鬆的超強預期。
給市場糾偏
然而,退出寬鬆之於歐洲央行,真的如市場預估的,已經一步之遙了?歐洲央行的信心,似乎並沒有市場的那麼足。信心不足到何等程度?從歐洲央行近期急於給市場糾偏,就可以窺探出一二。
6月27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葡萄牙Sintra的講話原本想傳遞的訊息是,過去多年的寬鬆行之有效,經濟獲得了擴張,至於退出寬鬆,需要耐心。然而,德拉吉口中的“通縮已經被再通脹取代”等字眼一經傳出,市場就急於開始奔走,盲目的將德拉吉的講話通篇解讀成了歐洲央行將退出寬鬆。於是,兩周多前,歐洲債市甚至是全球債市一片崩潰,其中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德拉吉話音落下之後,迅速被拉高了近7個基點,幾乎達到了18個月的最高點。
眼看著“削減恐慌”(Taper Tantrum),這個曾經在伯南克時代產生的專有名字,大有重出江湖之勢,從上周開始,歐洲央行的各路重要角色紛紛現身,給市場糾偏。7月6日,歐洲央行的首席經濟學家 Peter Praet在國際商業銀行經濟學家會議上公開表示,歐洲央行仍然需要一定時間的寬鬆,直到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與此同時,歐洲央行貨幣決策委員會的Villeroy de Galhau也公開表示,歐洲央行需要重新思考是否應該傳遞退出寬鬆的信號。
一經被誤讀,就急於糾偏。歐洲央行似乎真的很怕踩錯了退出寬鬆的節奏。
短期通脹乏力
如果說,以上隻是歐洲央行出於對市場層麵的擔憂,真正在短期內給歐洲央行退出寬鬆泄氣的,則還是那個最關鍵的字眼——通脹。
第一季度同比0.6%的經濟增長,持續得到改善的失業率,良好的經濟態勢,理論上本來應該呈現出一副通脹回暖的局麵。然而,歐元區內的通脹,卻相當差強人意。從3月的1.5%,到4月的1.9%,再到5月份的1.4%,歐元區的通脹似乎就像在坐過山車,飄忽不定,毫無穩定回升的征兆。近期,歐洲央行已經在3月份預估基礎上,下調了未來歐元區內通脹的預期。當然,經濟的向好程度與通脹的數字出現不匹配,並不是歐洲央行要獨自麵臨的問題。事實上,美聯儲也為此糾結過。不過不同的是,美聯儲確定美國的通脹已經就在那個角落了,因此當機立斷,而歐洲央行還並未看出任何歐元區內通脹在短期內就會“達標”的痕跡。當然,短期內讓歐洲央行在通脹上不能獲得正麵答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國際油價的不穩定以及暗淡的前景。
根據歐洲央行給出的最新統計,目前能源價格在歐洲央行最喜歡用的通脹指標——HICP中的權重占到了9.531%。換言之,能源價格對於歐元區的通脹影響可謂是相當直接。根據歐洲央行的統計,2015到2016年裏,歐元區的通脹波動有三分之二都是因為國際油價的波動所帶來。短期內國際油價的走勢,直接關係到歐元區內的通脹水平。雖然,這並不能阻止對通脹在中長期勢必回歸的基本前景,但是這確實關乎到何時是開啟逐步退出寬鬆的正確時間節點。然而,這樣的一個關係到設定退出寬鬆時間表的重要因素,似乎注定不會太給力。就在此前,國際油價又遭受到一頓暴跌,好不容易通過此前減產而獲得鞏固的50美元每桶的界限再次遭到無情攻破。
歐洲央行目前這趟“寬鬆”的列車,或許還要再開上一些時日。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7-14 0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