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16 返回首頁    go 新東方


美元“人見人欺”!全球央行竟也是幕後黑手

摘要

央行依然需要美元,但同時也在尋求一定程度的多樣化。

  彭博美元指數在今年頭六個月下挫6.6%,為自2010年底以來最糟糕的半年度表現。在談及美元緣何在上半年遭遇“人見人欺”之時,市場人士常常把目光瞄向特朗普,然而彭博社本周卻認為元凶還“另有其人”!彭博社周二撰文指出,今年美元何以會急速下挫,日元和澳元又何以會出人意料地上漲?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恐怕要歸於各國央行。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末發布了全球外匯儲備貨幣構成數據後,彭博社拋出了上述推論。數據顯示,全球央行外匯儲備總額增長1.8%,達到了10.9萬億美元。持有總額81%的外匯儲備管理機構向IMF提交了儲備構成明細數字,而在2013年末,這一比例隻有53%。

  以下圖表突出顯示了作為全球最大買入並持有投資者群體之一的央行的儲備動態變化。

  盡管美聯儲自去年12月以來已加息三次,但就增強美元在央行儲備中的統治地位而言,美聯儲相對較高的利率並未能發揮多大的作用。美元在央行外匯儲備中的比例,繼在2015年初升至66%的8年半高點後,現已降至64.5%,即便是美聯儲10多年來的首次加息之舉也未能阻止這種趨勢。

  當然,更慘的還當屬英鎊。英國選民一年前投票決定退出歐盟之舉自然沒有給英鎊帶來什麼好處。英鎊不但創出了紀錄跌幅,而且一天波動率直線竄升到了前所未有的100%——這種狀況絕非央行所願見,於是他們開始不斷調降英鎊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

  其他一些貨幣則由此受益,日元便是其中一種。今年一季度它和澳元一道,在央行外匯儲備占比方麵有突出表現,同期其匯率表現也是如此。二季度兩種貨幣的各自表現要平緩得多,因此可能是央行對它們的熱情有所降溫,轉而開始青睞歐元(上漲7.3%).

  從更長的時間段看,歐元是出現倒退的主要貨幣,同時影響力相對較小的一眾貨幣——澳元、加元、人民幣等作為整體則取得了進步,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超過了英鎊和日元。

  追溯到10年前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美元似乎又回到了當時的水平。而另一方麵,在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等一連串危機爆發以至引發歐元崩盤的市場猜測之前,歐元與現在相比要受歡迎得多。

  央行依然需要美元,但同時也在尋求一定程度的多樣化。作為全球外匯市場的“大莊家”之一,主要央行間的喜厭,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上半年的匯市走向。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7-05 21:23:38

  上一篇:go 澳洲聯儲成為澳元絆腳石!匯價下行風險猶存
  下一篇:go 中線伏擊:澳元兌紐元後市依然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