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19 返回首页    go 新东方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留美的幼童揭开“断发易服”的序幕。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民国建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新一代知识分子,倡导婚姻自由。婚丧仪式也由铺张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轮船: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但又被列强垄断。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打破了这一垄断局面。

  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建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汽车: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飞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的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拉开了中国民航业的序幕。

  电讯: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到甲午战争前夕,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20世纪初,上海崇明开设无线电报局;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国内创办的报刊。此后,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等,发挥了重大的启蒙作用。

  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

  电影:1905年,国人自己摄制的《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时代;《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风云儿女》。

  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

  (责任编辑:马黎)

最后更新:2017-01-01 16:50:26

  上一篇:go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方程式
  下一篇:go 2010-2011北京五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