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新東方
中小學改進意見強調實踐重要性
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初中科學類學科教學改進意見》強調依據課程標準開展教學。課程標準是指導、規範教學行為的基本根據,是明確課程定位、確定教學目標、規範教學進度、開展教學評價的首要標準。
學校要組織學生走出校門,中小學校各學科平均應有不低於10%的課時用於開展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明年起初一就開理化校本實踐課
從明年起,本市將一改初二起才開設物理、化學課的傳統,從新初一年級起即開設此類校本課程,通過學生小製作、小實驗等科學活動的方式,帶學生走進科學類學科的大門,力圖解決長期以來的小學科學與初中理化生地等學習“斷檔”的問題。
據了解,此前本市小學開設的科學課涉及的多是一些基礎科學知識。中學後,直到初二才開設物理課、初三開設化學課。今後,物理、化學學科,在初一年級即以校本課程方式出現,每周1課時開展比較係統的科學活動,滲透理化生地等學科知識和能力培養。在初二年級開展每月1-2課時的開放實驗指導課,指導學生開展小實驗、小製作等具體的科學活動,重點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籌建“科學教育超市”
北京市以及各區縣教委將根據自身特點,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整合利用博物館、科技館、大學實驗室和圖書館等區域資源,依托北京數字學校、高中開放式重點實驗室以及翱翔計劃、雛鷹計劃等提供的各類課程資源,在市、區縣、校網站上為學生提供綜合實踐活動菜單式服務,形成“科學教育超市”,不僅使中小學生的科學實踐活動得以落地,而且更為豐富、更為開放。
這也意味著,今後將有更多的高科技企業、高校實驗室、博物場館等,會出現在中小學的理化地生教學活動中。屆時,這些高科技企業、高校實驗室將對中小學生開放,學生們可以根據“科學教育超市”中提供的參觀、高科技產品進校園巡展,以及高科技人才進入中小學做講座等方式,自主選擇想去的企業或科研院所的實驗室,近距離接觸最前沿的科技。
實驗活動按一定比例計入中考成績
今後,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的課時將至少占科學類學科教學的10%。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將覆蓋義務教育各階段,依托中小學管理信息係統CMIS全程記錄,考核列入中考評價體係。學業評價體係將圍繞學生的科學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來建立,最終形成能夠體現學生發展的個性化學習檔案。
(責任編輯:陳方乙)
最後更新:2017-01-01 16: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