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新東方
為何投資大佬都在大喊“危機”即將到來?
摘要
為什麼這些大佬在美聯儲進入“加息縮表”之際,發出如此危言聳聽之言?
近期諸多世界級投資大佬不約而同大喊“危機”即將到來。為什麼這些大佬在美聯儲進入“加息縮表”之際,發出如此危言聳聽之言?

◆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不斷擴張。全球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前所未有之高。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利率接近於零,資產負債表暴漲至4.5萬億美元,其資產負債表擴大了五倍。
而,今年4月份,全球央行單月正在3000億美元每月的數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該數量已經創下了曆史新高。之前,德銀曾警告,每月20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是風險資產的一個警戒線。
◆全球央行超低或負利率政策在人為推漲了資產價格的同時,卻沒有對實體經濟增長形成助益,反而懲罰了個人儲蓄者、銀行和保險公司。超量寬鬆令係統中的剩餘流動性太多,人們蜂擁購買風險資產並用避險資產對衝,導致股價虛高、債市收益率下降。
◆中美信貸規模均達到了曆史峰值,隨著中國“強監管+去杠杆”和美聯儲“加息+縮表”的推進,中美信貸拐點疑是已經出現。球信貸脈衝自去年達到峰值後就呈雪崩式下滑,目前已跌去了GDP總額的6%(從占GDP總額4%下跌至占GDP總額-2%).
其中,中美兩國信貸脈衝都已變成負數。這是十年前美國次貸危機以來信貸數據發生的首次巨變,同時也是2008年全球銀行業發生崩盤的前兆。
同樣的,中國也可能陷入信貸緊縮。信貸收縮是中國下半年最大風險。
◆不止中國一國的信貸脈衝表現慘淡,事實上世界各國都好不到哪裏去。全球經濟正處在非常糟糕的狀態。世界經濟最遲可能在2018年底陷入衰退,而央行的貨幣政策卻不起效。
為什麼這些大佬大喊“危機”即將到來?
◆首先,各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不斷擴張。全球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前所未有之高。羅傑斯指出,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利率接近於零,資產負債表暴漲至4.5萬億美元,其資產負債表擴大了五倍。
據美銀美林,全球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已經由四月份的14.6萬億增長至15.1萬億,而今年以來央行已經購買了1.5萬億的資產。也就是說,全球央行目前正在3000億美元每月的數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該數量已經創下了曆史新高。而之前,德銀曾警告,每月20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是風險資產的一個警戒線。
此前摩根大通也表示,在目前全球54萬億美元可交易債券中,央行以及商業銀行持有的份額已經高達50%,這兩類機構都是相當被動的債券持有人。其中,央行是最大的持有者,份額高達三分之一,約為18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一定程度上,市場已經對央媽的放水成癮了。
◆全球隻有貴的資產可以買。
標普500在過去一年間累漲13%,今年以來也已上漲4%。股、歐股等資產價格則屢創新高。債王格羅斯在月度投資展望中指出,生產力增長的放緩拖累了全球經濟增長。相比之下,股票和其他資產的價格已經處在不切實際的水平。
股市的定價中存在太多希望。高收益債券市場的定價中對經濟增長的預期過高。所有資產的價格都上漲到了人為抬高的水平。隻靠模型、不看曆史的投資者才會相信市場還能保持類似過去6年的回報。一言蔽之,高增長高收益已是過去。
◆中美信貸規模均達到了曆史峰值,隨著中國“強監管+去杠杆”和美聯儲“加息+縮表”的推進,中美信貸拐點疑是已經出現。
如果說現在和2008年金融危機觸發之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信貸爆炸。格羅斯在三月市場展望中表達了這一憂慮——美國信貸總量達到65萬億美元,僅2007年前三個月就新增了12萬億美元。中國社會融資餘額也達到了160萬億元左右,不斷創曆史新高。
我認為,全球央行超低或負利率政策在人為推漲了資產價格的同時,卻沒有對實體經濟增長形成助益,反而懲罰了個人儲蓄者、銀行和保險公司。超量寬鬆令係統中的剩餘流動性太多,人們蜂擁購買風險資產並用避險資產對衝,導致股價虛高、債市收益率下降。
●當中美同時觸及“臨界點”,全球信貸麵臨雪崩?全球信貸脈衝在最近幾個月出現了急劇下降,這像極了10年前的雷曼時刻。
信貸脈衝的概念由德銀經濟學家Michael Biggs在2008年首次提出,該數據為信貸增量占GDP比重。據瑞銀集團測算,信貸脈衝與GDP之間的關聯係數達0.61,信貸脈衝的急劇下降往往是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先兆。
瑞銀跟蹤指標顯示,全球信貸脈衝自去年達到峰值後就呈雪崩式下滑,目前已跌去了GDP總額的6%(從占GDP總額4%下跌至占GDP總額-2%)。其中,中美兩國信貸脈衝都已變成負數。
這是十年前美國次貸危機以來信貸數據發生的首次巨變,同時也是2008年全球銀行業發生崩盤的前兆,盡管十年之後世界經濟局勢已天翻地覆。
●另外一方麵,中國可能陷入信貸緊縮。
一個令人憂心又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中國的信貸脈衝從原來的正兩位數變成了現在的負兩位數。由於信貸擴張與GDP強烈相關,且中國貢獻了全球經濟50%以上的增長,這簡直給了人們的經濟信心簡直以致命一擊。
瑞銀分析師Arend Kapteyn在報告中寫到:全球信貸脈衝(占全球GDP的77%)在過去18個月內轟然倒塌,其主要原因就來自中國(綠色陰影部分).
盡管中國現在仍在每年創造著占GDP30%的新增信用,但由於信貸脈衝衡量的是信貸製造速度,巨大的信貸製造數量於事無補。相反,由於信貸製造增速呈雪崩式下滑,投資者們對中國是否會陷入信貸緊縮產生了憂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16日全球信貸脈衝還為正值,占GDP的3.8%(其中中國為3.5%),但在2月該值就崩跌至-0.1%(其中中國為-0.3%),現在,該值到了接近-2%的地步,而中國的信貸脈衝則接近-3%。
信貸收縮是中國下半年最大風險。在17年上半年,雖然經濟出現見頂回落跡象,但隻是緩慢減速,因為金融去杠杆的影響還隻是在金融市場,主要體現為貨幣和債券利率上升,而商業銀行還在擴表,貸款利率和貸款發放還保持穩定。
但是隨著同業存單發行的萎縮,意味著商業銀行開始縮表,貸款利率大幅上升,而貸款的發放也開始收縮,這就意味著金融去杠杆的影響將從金融市場傳導到實體經濟,而信貸收縮將是下半年經濟的最大風險。
近期金融部門去杠杆導致利率全線上調的壓力在下半年仍然存在。最新公布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中國M2增速已經結束了兩位數的增長,步入個位數增長階段。

●全球經濟可能在明年之前或將陷入衰退,而央行的貨幣政策卻不起效。
Saxo銀行的首席投資官Steen Jakobsen表示,全球經濟正處在非常糟糕的狀態。世界經濟最遲可能在2018年底陷入衰退。
不止中國一國的信貸脈衝表現慘淡,事實上世界各國都好不到哪裏去。
在過去6個月內,德國、意大利、墨西哥的信貸脈衝都出現了顯著的下降,美國的信貸脈衝也降至負數水平。全球貿易量已經見頂。

2009年,世界各國央行向市場釋放出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流動性,製造了我們現在隨處可見的資產泡沫。現在,美聯儲正準備在今年升息三次,中國人民銀行準備收緊貨幣政策,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也不得不隨之隨即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這一切都發生在世界信貸增長轉負的時刻。
在暴風雨來臨之前,人們還難以確定這些究竟意味著什麼。按照既往曆史,GDP數據相對於信貸脈衝數據會有3-6個月的滯後。Jakobsen聲稱,全球經濟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崩盤。
如果危機真的來了該怎麼辦?
羅傑斯認為,美聯儲利率接近於零,資產負債表暴漲至4.5萬億美元,危機到來時可能無力緩解影響。他表示:當事情開始變得非常糟糕時,人們會打電話唿喊:“你必須救我”。這就是西方文化特點,它會崩潰。官僚和政治家組成的美聯儲會表示:“我們最好做點什麼”。他們會嚐試,但不會奏效。
曆史悠久的機構同樣難抵禦危機,有150多年曆史的雷曼兄弟也破產了。除了金融公司,下次危機還將看到、博物館、醫院,大學等更多機構破產。
相關閱讀
全球經濟下半年或崩盤!中國會是“救世主”嗎?
市場關注
全球目光轉向英國 脫歐大戲即將上演
萊特幣成為市場新寵 中韓兩地買家大筆加倉
中國個人家庭財富規模達126萬億 僅次於美國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6-20 08:50:27